欧光强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其志愿者队伍建设
欧光强
介绍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作用和发展状况,分析了志愿者对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意义,探讨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途径。
社区服务;社区体育;体育健身俱乐部;志愿者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指城市社区居民根据共同的目的和兴趣自愿组成的,以辖区内特定的体育场地设施为依托,经常开展体育活动,且隶属于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的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一种行政主导型组织,也是一种公益性组织,又是一种中介型组织,它是政府体育部门与社区体育锻炼人群的中介。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还是一种志愿者组织,俱乐部的工作主要是无偿或低偿性劳动,是一种志愿行为。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对于社会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社区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区取代单位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是历史的必然。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在我国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人们也开始接受社区的组织和管理。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在休闲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代中国,如何搞好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是社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以来,围绕“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抓群众身边的组织、搞群众身边的活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各地在体育设施、场地、场馆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举办了诸如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和健身走、龙舟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但在“抓群众身边的组织”方面效果还不明显。除了政府或体育部门组织的较大型体育活动外,社会大众的体育锻炼基本是在体育活动点、辅导站自发进行,处于松散无序、效率不高的状态,这对普及社区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是极为不利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出现无疑是填补了“群众身边组织”的空白,它可以统筹社区资源,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有计划地组织社区成员进行体育活动。这样,社区体育就可从一盘散沙的分散局面转而形成一个组织化的整体,有利于造就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和凝聚社区体育锻炼者,推动社区体育的深入持续发展。同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组织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向社会展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育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亲和感,为社区发展奠定良好的公共关系基础。
1998年开始的每两年一次的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和2002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体育进社区”活动,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2005年,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出了四批共709个,占全国城市街道办事处总数的8.32%[1]。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命名表彰的前三批体育先进社区509个。这些体育先进社区成为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最佳对象。
2002年开始,中央文明办与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委共同发起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针对2002年到2005年我国社区体育工作实际,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体育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四进社区”大型体育展演活动,并计划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诞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开始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同时制定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方案》,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性质、任务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给予为期2年的资金扶持,将国家、省、市三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俱乐部上级单位支持经费作为创办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启动扶持资金,四级的投入比例为2:2:1:1。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从前三批体育先进社区里,选择试点建设了25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这些试点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依托社区体育开展较好的社区,辖区内具有较好的体育健身设施,群众体育工作较突出。
(一)俱乐部的发展需要志愿者的奉献
为俱乐部提供志愿服务,这是由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中介型的非赢利组织,它挂靠于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为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服务。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最终必须走自负盈亏、自我生存的道路,在俱乐部日常管理、服务、运作、联络方面,都需要志愿者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劳动。在两年的扶持期过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志愿者的贡献。
根据《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方案》,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要经常开展活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此外,组织成员培训和比赛等都需要活动经费。在开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志愿者可以帮助俱乐部节约必要的经费。志愿者可以在组织活动、提供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志愿者的人际关系资源也可能为俱乐部的日常运作提供外部支持。
(二)志愿者为俱乐部提供体育指导服务
作为一个基层体育组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在体育锻炼的名义下组成的非正式群众组织。居民参加俱乐部是希望得到体育休闲娱乐、健身指导、提高运动技术,满足自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在体育指导方面,按规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须配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数量有限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难充分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锻炼者的需要。因此,开发和利用一定数量的体育志愿者,配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这对增进居民健身娱乐的效果,促进俱乐部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志愿活动有利于塑造俱乐部良好形象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社区居民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俱乐部中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助于感染社区居民,影响他们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风貌。从发展民众的社会参与和社区自治、和谐人际关系、凝聚社群感情的功能来看,志愿组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2]。在社区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培养社区的凝聚力。这样,俱乐部在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又向外宣传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无形中树立了俱乐部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俱乐部的生存发展赢得一定的社会资源。
(一)面向社区居民征招志愿者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可以直接从社区居民中征招志愿者。随着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在社区中特别是在体育先进社区中,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体育爱好者。这些人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俱乐部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应该鼓励那些有时间、有精力的部分人员成为俱乐部的志愿者,为俱乐部和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无偿的服务。俱乐部还可以吸收一些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请他们协助俱乐部日常管理、宣传、保洁等工作。在开发和利用志愿者方面,俱乐部可以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协同合作,接受自愿报名和推荐。来自社区,又服务于社区,志愿者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有助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开展。
(二)与青年志愿者组织合作
现在城市中活跃着相当数量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术等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是青年志愿者主要的服务点。但目前青年志愿者的社区服务很大程度上限于慰问孤寡、残疾和帮助贫困人口,未能很好地介入居民文化、体育活动中。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为社区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体育上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俱乐部挂靠的社区、区县体育局等部门可以与各种青年志愿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让社区和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成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定点服务对象,青年志愿者可以应俱乐部的邀请在需要的时候派部分志愿者来为俱乐部提供服务。
(三)与高等院校学生组织合作
高等院校不乏优秀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志愿服务,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提供了机会。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志愿服务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方式。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可以借助这些有体育优势或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增强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体育技艺。乐观地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发和利用大学生体育志愿者,还可能形成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良性互动。
[1]王静.社会体育小细胞,群众健身大场所[EB/OL].http://sports.sina.com.cn/s/2005-06-14/0937588405s.shtm l.
[2]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
G812.4
A
1673-1999(2011)03-0141-02
欧光强(1972-),男,广东湛江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体育学院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及体育教育。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