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毛梅娜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黄斌,毛梅娜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论述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看似相对而实则相辅,象似性是建立在任意性基础之上的,任意性又受象似性的制约。正确认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科学地确定语言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注意到在每一种语言当中,音响和其所指是没有自然联系的。语言学家Whitney也提出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观点,索绪尔肯定了Whitney所提出的符号任意性原则。然而,最近一二十年里,随着象似性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以语言结构中的象似性为基础否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其实,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存在并不是矛盾的,它们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象似性和任意性的互补和共存本身就可以说是语言的又一个区别性特征。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语言符号在形态、句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任意性和象似性,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英语的教和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第一原则,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认为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即所指与能指的结合。他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所指与能指之间没有自然的、固有的联系,人类并非是运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来指称一个特定的概念的,对符号的选择是完全任意的。第二,语言形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指称之间没有物理上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例如,词素sun不能反映出任何的与太阳这个星球有关的物理特征。第三,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本身也是任意的。能指是任意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当中具有不同的语言形式;所指的任意性在于语言形式和其指称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英语的uncle所指,在汉语中则需要用很多个词来表达。
然而,任意性不等于随意性。虽然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但这种联系是为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的任意性也是受社会制约的。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之后,许多语言学家都肯定和支持这一原则。当然,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有理据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2],它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任意性原则的一种反说,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揭示概念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事实上,索绪尔本人也注意到了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客观存在。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节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之后,又提出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观点。实际上,这种相对任意性就是象似性。
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它几乎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语言形态层面上,像daybreak、blackboard、afternoon、shoemaker等等,这类合成词都具有象似性。它们所以具有象似性,是因为它们是在现存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的,而这些现存成分本身是具有任意性的。在句法层面上,存在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象象似性和非对象象似性[3]。
任意性的本真状态和象似性的客观存在,看似对立,实则相辅,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点,可以用系统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来阐明。
(一)从自组织理论方面看
系统的自我组织是一种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最小。自组织理论表明,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的混沌状态,逐渐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是功能上的有序状态[4]。语言发展的历史如同物质世界发展的历史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转变过程。
语言的自组织过程与其它的自组织过程一样,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语言符号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指称之间的联系是这种信息交换的独特变量。其次,语言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微观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宏观系统。如果我们把语言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语音、形态、句法以及语篇等就构成了其子系统。最后,语言系统与其它的物质系统一样,有着其自身的演变历史。
语言的产生正如人类的产生一样,不可能是突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组织演变过程。在语言系统尚未建立起来的前系统状态下,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任意性,而且是临时易变的。在这一阶段,任意性是一条首要原则,成为语言符号的一个特点。随着能指与所指之间联系的固定,新的语言条目开始逐渐被构建出来。而语言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也开始发挥作用,使语言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日益增加,使语言从一个混乱的状态发展成为一个有序的状态。象似性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原动力和限制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语言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发现,象似性是建立在任意性的基础之上的,任意性也受象似性的制约。因此,历时地看,一方面,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象似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语言系统的整个自组织演变过程告诉我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不是不可调和的,它们看似相对,实则相辅。
(二)从原型理论方面看
认知科学已经证明,我们是通过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过程来感知世界的。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认知过程涉及原型的概念和理论。原型理论是用来处理概念的模糊性这一复杂问题的。我们形成一个概念,首先要形成一个事物的原型。Plotnik[5]认为,原型是一个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象(mental image),这一意象是建立在同一范畴中成员的平均属性特征之上的。一旦我们建立起一系列的原型,我们就可以通过把某一事物与某一原型进行配对,从而对其加以认知。因此,原型是事物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这些成员都与原型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例如,一只麻雀就比一只鸵鸟更接近鸟的原型。“典型范例(原型)拥有同一范畴成员中最大数量的共同属性特征,拥有最小数量的使其与其他事物相混淆的属性特征。”[6]
我们通过范畴化的过程来感知这个世界,语言符号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原型理论来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我们可以发现,同一范畴中,原型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而其他非原型成员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具有象似性的。例如在ball这一范畴中,用来指称其原型ball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而用来指称同一范畴中的其他成员如 basketballs、tennis balls、footballs、volleyballs、baseballs、golf balls、squash balls 等等,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具有象似性。
因此,任意性与象似性二者都在同一范畴中起作用。一方面,同一范畴中成员的能指与所指的象似性是建立在原型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任意性受象似性的制约,否则,同一范畴中的不同成员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能指来指称,会大大增加语言的复杂性。
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使英语教学成为可能。正是有了任意性的原则,才有了不同语言的存在。任意性原则使得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差异,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成为可能。任意性原则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语言条目都是任意的,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是具有象似性的,因此才会有语言学习中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次,鉴于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把时间和精力主要要花在那些具有任意性的语言条目上,比如那些纯的单一的语言符号、原型性的语言条目。而按照象似性理论,语言形式与客观世界、经验结构、概念框架以及语意系统之间是有理据可循的,因此,如果能够描述语言形式和它们所指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就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系统的一些子系统如语音、形态、句法、语篇等中的成分进行象似性分析,就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正确认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科学地确定英语教学的重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7.
[2]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402.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60.
[4]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Plotnik Rod.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6.
[6]Gerow Joshua R.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HarpercollinsCollege Publishers,1995.
H030
A
1673-1999(2011)03-0127-02
黄斌(1982-),男,重庆忠县人,硕士,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论研究;毛梅娜(1981-),女,重庆璧山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外语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