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教学 凸显汉语魅力—— 《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2011-08-15 00:51李远怡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言文字汉语

李远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一、大学语文教学定位的历史沿革及现实问题

1.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初,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刚刚诞生之际,京师大学堂等高校在预科开设“经学大义”、“诸子”、“辞章”和“作文”等语文性质的基础课程。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成为高校的必修课。新中国建立之初,大学语文继续开设。直到1952年,全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被全面停开,此后便长期中断。1978年,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议,在全国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有四个方面:“交流工具训练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对现代人类共通精神文明的建设”,“应对和解答当下开放社会各种文化困惑”。

2.现实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将其定位于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从中学语文枯燥的字词句、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这是语文教研的一大进步。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于改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旧面貌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过分强调人文性,势必忽视语言性的教学。并且人文性的外延宽泛,何为“人文性”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和培养人文素质?令一些大学语文老师困惑。在教学实践中甚至出现过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体验,而对文学、文字、文本冷落架空,忽视必要的读写训练,让学生进行类似思想品德课的讨论和探究。以致所谓的大学语文“人文性”变得空洞,在教学定位和实践方面也令学生无所适从。

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共同需要的核心技能。在当今社会,个人能力结构中演讲、书面表达、影响和说服别人、准确沟通与交流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得日益重要。而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意无意地淡化汉语基础知识在,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弱化:不善用语言归纳总结,不善用语言叙述表达,不善用语言阐述论证;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字迹潦草、文笔不畅、语句不通、不知所云,以致于有的学生因论文水平不高或口头答辩词不达意而拿不到学位。出现上述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忽视了语言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本质。

二、为什么大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语言教学

1.语文的基本特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上世纪30年代,陈望道、陶行知认为“语文”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语文”一词的解释,其一是“语言和文字”,另一个便是“语言和文学”。以上三种解释,都没有漏掉语文学科本身的重要特性——语言性[1]。语文是基于语言的学问,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是语文的基本特征;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学科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正确使用母语文字,为学生终生的学习、生活、交流、自我发展服务。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主要侧重于“表现什么”,关注点在于“说了什么”,以语言内容、语言作品的方式呈现;语文学科则不仅关注“表现了什么”,更看重“怎么表现”,关注点在于“怎么说的”,主要探究语言内容、语言作品的组合、构建方式。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指向语言素质的多维建构,具体包括: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言经验、语言单位、语言规则、语言策略、语言交流等。

2.人文教育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但这不能靠单调的讲解和空泛的说教,而应该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大学语文实施人文教育不能讲成思想道德修养课,也不宜讲成纯粹的文学鉴赏课程,从教材到教法都不应该背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强,则很难正确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也就谈不上陶情冶性,文学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难以落实。

3.文学性和思想性必须依靠语言表达

人文性是诸多文科类学科的共性。在体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方面,文学性和思想性是很重要的两方面;而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必须依靠语言表达。文学名著的人文性之所以很强,是因为该名著具有震撼人心的语言魅力: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老舍的《四世同堂》……流芳百世的文学名著和名篇,必定在语言表达方面炉火纯青、脍炙人口。比如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俞平伯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虽然都是游记,但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人文性之所以比俞平伯的同题作品人文性强,更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魅力比俞平伯的语言魅力强。由此可见,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必须依赖于语言性才能体现[1],这种体现不仅仅是理性智慧的启迪,更多的是源于字里行间的感性经验、真情实感、身临其境的体悟。

三、大学语文教学如何立足语言教学、凸显汉语魅力

1.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彰显母语能力的教育

汉字是音、形、意的集合体,是世界上仅有的表意文字。几千年来,汉字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作用巨大,在全世界掀起“汉语热”的今天,汉语继续向全世界释放其独特意蕴和无穷魅力。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先生曾指出:“实现通才教育都有公认的基础,即首先必须要求一个大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学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熟练地至少明白清楚地用本国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如果连本国语文都不能运用得较好,怎么能谈得上是一个通才呢?”由于“汉字的表意特征使他在摹拟事物外形的同时不仅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具备了强烈的审美性和情感性”[2],只有把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和语言的高级情感交往、文体的感染能力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母语能力的教育。因此,大学语文教师通过选讲古今名篇佳作,从文学的角度讲授语言,从历史的过程显现当今语文的渊源和构成因素,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民族语言并赋予民族文学的风貌和神韵,从而感悟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尤其是唤起在应试教育中被压制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言之美、人文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汉字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内容的丰富性、汉语阅读的多解性,最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最能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精彩研讨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涉及的词汇、修辞和表达方式进行精细分析,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觉的母语教育意识——立足于汉语的特点、立足于汉语的审美、立足于汉语的魅力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母语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落实大学语文作为语言工具课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必须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拼音文字,其形成发展与自然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汉字源于生活实践,能够表达众多丰富生动的情感。大学语文对其工具性的忽视,势必导致语言文字教学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语文课首先应该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为使学生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必须真正把语言文字教学、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并落到实处;必须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音、形、义,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知识;必须在教学中把握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四个环节。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不能只是依靠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因此,必须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应该真正激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叶圣陶曾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学语文教学同样应该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重写作,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训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

3.大学语文教学回归“语言”与“文学”两个基本点

文学是语言艺术,大学语文是汉语文本的文学,大学语文应该回归“语言”与“文学”两个基本点。文学家被称为“语言大师”,说明文学的创作离不开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有意识地将文学与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提高大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文字应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文学,首先接触到的是语言文字,特定的语言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语文教学便是引导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语言文字的功能,体会运用语言有效表达思想的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形成更高级的语感,从而自由运用学到的东西,提高思维能力和汉语运用的能力[3]。中学阶段的语文应试教育没有特别强调语言在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文学赏析只照字面直解的刻板方式,应该引导学生悉心体会用语的巧妙、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和风格意义乃至每个作家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文学离不开语言,其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介传播。文学的阅读欣赏研究如果不落实到语言,而只以社会思想为对象,就会变成社会或思想的研究,则失去了语文自身的意义。然而现实的大学学科细化,往往是搞文学的人不研究“语言的文学”,搞语言的人不研究“文学的语言”。大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修养,能够综合语言和文学的规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引导学生去发现汉语的魅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文学,深入地对文学语言进行咀嚼、推敲、琢磨,理解文学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哲理等,从而提升人生品位。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构建一套以“文学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与学模式: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语言——领悟文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鉴赏文学。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学语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它为语文学科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奠定着基础,也为其它学科的教学夯实着根基。在全世界“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立足语言教学、凸显汉语魅力是大学语文必须坚持的重要教学内容。

[1] 李雪兰.论大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言语性”.硅谷,2008年第11期,121+133

[2] 肖绪才.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知识性的关系,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3] 朱玲.大学语文也要减.中关村,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言文字汉语
学汉语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