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军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51)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高校内进行教学的评估工作是能够有效实现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之一。本文就对我国高校的评估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根据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评估方案,将之前的优秀评估、随机评估以及合格评估进行了合并,针对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估水平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四个等级。在2003年到2008年的几年间,教学评估组总共对我国的600多所本科高校进行首轮的教学评估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首轮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
首先就是有效地促进我国本科高校的基本设施建设。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的扩张阶段。在1990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为380万人,可是到了2002年就达到了1600万人,在2700年更是达到了2300万人。如此之快的速度对于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以及有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当时的政策等因素,这些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通过已经结束的首轮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能够有效地强化高校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就是通过教学评估,有关部门和学校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这部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本科高校,不论是研究型的还是教学型的,都能够更为正确地处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要始终作为高校的本质而存在。由于很多因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高校以及地方政府和在校老师等都将科研以及论文发表等看做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而不够重视对于在校学生的教学工作以及能力培养等。经过首轮的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工作重点的归位,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再次就是在高校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工作,其指标体系主要是由七个一级指标和十九个二级指标以及四十四个主要观测点组成的。随着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是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的一个重要的保证。这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能够有效对高校内教学体系进行整体的诠释和梳理的。在学校迎评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已经认真地完善了本校的规章制度等,通过狠抓和整顿落实,走上了一条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立健全本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教学监控体系、明确教学目标等实现学校对于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控。在进行评估的时候,就要通过对这个指标体系进行个性化的落实来让本科教学工作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评估工作本身是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对评估对象的分类问题以及评估主体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仅用现在的一套指标来进行对高校进行评估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这一点是在评估结束之后很多高校提出较多意见的地方。目前已经结束的首轮评估工作中,评估主体是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这就表现出了评估中非常强的政府行为等,评估的原则和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体现着政府部门的意见,而没有将整个社会的多样性的需求考虑进去。目前教学评估工作,政府集资源的分配权和评价权于一身,这种一元化的封闭式评估方式就会导致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这就使高校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其次就是在评估方法上,高校还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也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老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迎评工作中。
再次就是目前的很多评估工作还都只停留在走形式的阶段,属于一种形式主义。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工作,其主要的成效的最具现实意义的反馈是来自于高校老师和在校学生,但是学生和老师做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却较少地参与了学校的评估工作,甚至是一种缺位的状态。从已经结束的首轮评估来看,老师和学生仅仅是做为一个被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了高校的评估工作中,这就与评估的目标发生了偏离。
评估工作只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其中一个环节,不能寄希望于评估来解决所有高校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下选择最为合适的评估方式来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不仅要求其职业能力等基本素质,还要把高校教学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等因素考虑进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发展背景、经济来源以及学科特色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满足目前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出多方面的人才。目前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缺点就是趋同化,尽管这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可是高校评估工作的更高要求就是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更突出学校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就应该适当地对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之下,对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将高校按照其类型和发展历史、功能等来划分,设计出不同的、更具针对性的标准体系来对不同的高校进行评估,这样在评估中给高校更多的空间来发挥出其自己的教学特色。
除此之外,教学水平评估的体系应该要体现出地方和时代的特点,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划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的挑战和需求,将评估指标体系和现实状况紧密结合起来。要让这个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我国高校来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让学校在评估中能够更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来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目前随着我国政府的职能发生变化,教育部门在评估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应该从具体的评估细节工作转到宏观的管理、制定政策以及教育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上来,要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好整个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发展方向,切实地履行对于高校评估工作的指导和规划、监督等。我国高校目前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各类人才的重要责任,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校评估工作的主体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来组织教育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人才,让各方面的利益主体都能参与到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与此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拿出精力来建立一个高校教学评估的专门机构,倡导社会各界的力量都主动参与到对高校的评估中,并且通过制定评估的行业规范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估认证机制,让整个社会能够认可教学评估结果。
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定位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以规范性评估为主转为将发展性评估为主,这样能够有效地改进评估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评估来进一步发现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评估来促进学校教学体系建设,让高校能够拿出建设性的态度来对待高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减少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待高校评估的浮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应该要逐渐淡化评估的结构和相关政策以及经费赞助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消除或者减弱在评估过程中高校弄虚作假的现象,也能够遏制部分教学质量较差的院校在评估中通过非正常手段来抬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对此,建议在评估成果中采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减少评估结果的等级,将评估成果真正成为学校接下来进行教学体系建设的参照,让教学评估发挥更为持久的影响力。
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展开必须要依靠硬件设施以及教育投入等物质性条件,可是从绩效的观点出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应该要重视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要更加重视效益的产出而不只是高校对于资源的占有。近几年来,其他国家在对本国高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时更加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于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是我们在改进教学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点。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评估工作中不仅仅关注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态度等,同时更要关注老师的教学能否激发其学生的潜在能力,要关注教学质量形成的这个过程。其次,就是要积极在高校内开展课程鉴定,这样能够充分地展示出老师的教学特色和自我特点,有效地提高老师教学上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调动其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就是要重视起教学的评价反馈,引导教学的督导制度从监督向引导转变,要重视起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所以说在接下来进行的教学评估中应该要更加重视对于教学质量的价值判断,要更加关注高校的内涵发展,要采用定性评价以及定量分析的组合方式来有效地探讨更为实际的测评方式。
从高校评估工作的目标来看,提高教学质量是其评估政策最为根本的落脚点,教学质量的生成主要是在课堂之上,最终要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上得以体现。因此,学生应当作为整个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最大受益者而存在。这是我们在对教学评估工作进行改进过程中的根本出发点。
[1] 肖念,孙崇献.改进高校教学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10(9).
[2] 吴艺博.档案编纂理论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07(6).
[3] 赵立涛.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10).
[4] 段训虎.高校“扩权”视野下的质量评估[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 佘远富.教学评估中的非本质现象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7(2).
[6] 吴梅兴.在扎实整改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Z2).
[7] 柳友荣,龚放.理论不足与制度阙如:本科教学评估之症结[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