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兵
社会阶层分化视野下多元化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刘一兵
从当前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建立多元化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意义和措施。
社会阶层;分化;多元化;社会体育;服务体系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经对“社会体育”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法律界定,但政府颁布实施的社会体育的文献和纲要中仍旧有的使用“群众体育”一词。所谓“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它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群众体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除了竞技体育之外的所有体育的总称,实际上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开展的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为主的体育运动。狭义的群众体育是指除了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之外的体育活动。因此,无论从参加体育活动的对象、从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手段来看,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其实为“名异实同”的概念。
社会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内容,是体育事业的根本和基础。党中央和政府重视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工作,并且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比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 (2001一2010年)规划》等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2]。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的内容,是研究社会体育内容的基础和理论支持。所谓的社会分层,是指在社会垂直分化的基础上,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阶级分层有利于研究社会的诸多的现象,但在实践中如何进行社会阶级分层,可以说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标准,比如主观法和客观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韦伯的阶层分析方法等。
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建国初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又发展为了社会五分的分层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阶层分化的速度不断加快。2002年,由中国社科院完成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详尽分析了当代我国社会的阶层变动状况,它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作为分类标准,做出了十大阶层的划分,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以及半失业者阶层[3]。以上十大阶层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说明我国现阶段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的分类体系,但是在阶层体系的比例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和不恰当性。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 《2000—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提出,从源头上提出了体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工作的方针,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体育的新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体育及全民健身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符合我国社会阶层变化的趋势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社会阶层的分类已经不能包括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细。首先,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相对较老的职业中又分化出许多新的职业和产业。其次,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工人阶级的数量和比例。最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职业的群体又分化出许多小的群体。针对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学术界提出了若干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五阶层说”和“十阶层说”。 “五阶层说”将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分为工人阶层、知识阶层、私有阶层、管理阶层、农民阶层五个阶层。其中工人阶层、知识阶层、私有阶层和管理阶层呈扩张态势,农民阶层除外。
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变迁,对传统的单一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提出了挑战和机遇。首先,单一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体育的需求和发展。其次,同时为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社会体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和就业的岗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同时满足不同阶层人群需要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
(二)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政府职能,也有利于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政府的工作职能,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国现在社会体育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的问题,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和社会的稳定,对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2000-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体育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体育服务必须面向群众,提高质量,提高档次,上水平。”[4]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体育工作方式的转变,适应不同人群对社会体育的需求方式。
(三)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不同阶层的体育需求
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而是包括教育、文化、卫生及体育等社会诸多事项的全面的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引导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等方针措施。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体育的服务体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我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体育需求与落后的体育服务的矛盾,况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体育资源远低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地区间体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体育资源,而边远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体育资源严重短缺。我国历来对城市体育资源的投入要远多于农村,造成了农村体育资源和人才的严重的短缺,大大的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农村问题的重视,这给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二)社会体育服务主体的单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沿袭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惯例,把体育当做国家的事业,国家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埋单。我国处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体育发展的投入不能实现我国社会不同阶层对体育的各种需求,对于基本的社会体育服务供给难以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源配置进行了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体育资源的有效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单一社会体育供给主体的不足,但国家依然承担着大部分的体育资源的供给。
(三)现有的社会体育的服务体系不符合群众的现实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域环境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体育爱好,造成了有不同的体育需求。比如,南方的人们喜爱水上项目,而北方人则相对喜爱冰雪项目。现代体育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真正融入中国的大环境还需要漫长的历史进程,同时对体育的需求也是由诸多的因素决定的,国家把单一的社会体育服务强行融入所有的人群中去,造成了不同人群的排斥现象。
(一)多渠道融资,加大社会体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社会体育经费的投资规划,并且应当多方融资改变社会体育经费不足的状况。首先,政府应当加大社会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因为社会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国家投入应当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其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社会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比例,改变“重竞技、轻群体”的局面,重视社会体育。再次,应当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通过体育产业的收益来加大社会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最后,应当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社会体育事业的建设中来。
(二)加快社会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人才建设
人才建设是建立多元化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的内容。社会阶层在新的时代发生了新的分层,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产业,因此社会体育服务的人才应当根据出现的新的人群的需求方式来进行指导和帮助。但现有的人才体系是在单一的社会体育阶层时期形成的人才培养标准和需求培养的,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建设才能符合多元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三)丰富社会体育多元化服务的内容
社会阶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那么,新的职业和产业的人群对社会体育服务内容的需求与其他人群有着较大的差别,而社会体育的宗旨就是让社会上的每个人能够享受到体育给他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在已有的社会体育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加以丰富,使社会体育服务的内容大众化;服务的内容也应当多样化,符合不同层次人群对体育的需求,还应当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发强.贯彻“三个代表”,抓好“三个环节”,乘势发展“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事业[J].中国体育科技,2002(2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张永军.鲁中地区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
G80-05
A
1673-1999(2011)22-0147-02
刘一兵(1966-),男,福建泉州人,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体育系讲师。
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