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新探

2011-08-15 00:45叶长德徐建龙
关键词:大众化立场观点

叶长德,徐建龙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笔者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搞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的高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00多年来,人们有不同的解读。概括起来,有理论、实践和文明三层解读。从理论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从实践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人类解放的运动;从文明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文明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其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立场观点方法是指主体站在谁的角度和多少人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立场不同,得出的观点不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公开表明,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62也就是说,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只有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才是马克主义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主义。怎样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建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绝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实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但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制度。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提出阶级斗争和发展民主等方法,而贯穿其方法体系的精髓是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它要求人们从全面、联系、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寻找实现新社会制度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运动,其目的就是实现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自由、平等、人权、财富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1]273从人类解放的角度说,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欧洲文明的产物,是欧洲文明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的集大成者。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都不会忘记,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思中,主张对不符合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要求创新社会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尽管这种社会制度还没有实现或者说还难于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改变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从人类追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和创新的主义,缺乏批判和创新精神,也不是马克思主义。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站在人类的绝大多数人的一边,根本观点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根本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理念就是批判创新精神。客观地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些已经变成了现实,有些还没有变成现实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还不能变成现实,但不能因为那些还没有变成现实的部分就否定它的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变成现实的部分,人们评判不一,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其前辈没有提供的新东西。这些新东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和文明三个层面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首先要面临两个问题,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形成的系统理论。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这个理论体系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二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剔除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就在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第一次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二次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当然,两者在批判创新的内容上也有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批判的是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革命方法,创立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批判的是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的各种体制和建设方法,创立新的体制和建设方法,但两者批判创新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繁荣、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为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中国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为世界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人类的解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应用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产物。因此,无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大众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转化为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大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以适应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一经被大众掌握,就会变成他们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力量,这是大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所在。

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众化视阈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的角度,廓清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内容和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输给公民和精英人物”,“这一社会化的持续过程贯穿人们的一生”。[4]91詹宁斯认为,“如果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一特定机构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各种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4]93政治社会化就是公民学习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形成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和培育良好政治行为的过程。它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育人辅政、传承文明,引导价值取向,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化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构成的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以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正如江泽民所说:“西方国家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对他们的官员、学生、群众、军队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信条。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是抓得很紧的。”[5]86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国家特定机构向公民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使之形成社会主义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培育良好政治行为,维护政治体系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歪曲为可有可无的事、意识形态灌输或控制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使公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绝大多数人服务,反对各种颓废腐败现象,促进社会进步。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年轻公民的责任,是成年公民和各级领导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以科学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出发,科学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处理好维护政治体系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关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所关心的各项目标,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完善,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在党执政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公民所关心的各项目标是在党领导下来实现的,党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政府依法执行和治理,所有公民违法必究。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培养公民维护政治体系,追求合法利益,维护公共福祉的责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年轻公民的责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成年公民和各级领导在内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担负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基本要求,一要增添马克思主义批判创新精神的内容,二要增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三要增添对公民利益关怀的内容,四要增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鲜活事实,真正做到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而不是以人服人,以教条服人。

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努力探索它的科学方法。江泽民曾指出“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不那么容易”,“要真正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也不那么容易”。[5]76这两个“不容易”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方式方法和形式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把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贴近理论、贴近科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理论就是要追求理论力量,以理服人而不是罗列现象。贴近科学就是要讲解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和将被证明的揭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从主观出发去追求愉悦。贴近学生就是要讲解学生关心但不了解、认识但不掌握、模糊但不清楚、贴近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东西。贴近实际就是要讲解符合中国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问题,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现象联系规律,成就联系挫折,中国联系世界,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坚持思想教育与利益关怀相结合,从客观现实出发,不仅要关心思想的状况,更要从心理、情感、生活和就业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人文关怀和利益关怀,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空洞的说教只能引起反感,绕开问题只能增加反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吸引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设专题讲座使认识系统化,进行课堂讨论使认识正确化,组织专题演讲使认识科学化,开展社会调查使认识现实化,观看影像资料并写出体会使认识情感化,达到学有所得,在解决问题时能管用,逐步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和批判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要创造符合中国文化习惯和接受方式的形式。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日开展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当组织大众观看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的内容;要创造条件让各级主要领导发表就职演说或报告,亮相于大众使之接受大众的监督;要组织编写通俗的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读物使之成为大众的良师益友;要全面开展大众评议活动,使之成为干群交流的平台。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69.

[4] 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大众化立场观点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观点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