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选择的关系

2011-08-15 00:43
关键词:水彩画家水彩画水彩

蒋 莉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1)

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选择的关系

蒋 莉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1)

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的,水彩画表现力的提升,得益于画家对水彩画传统观念的认识与突破。文章针对水彩画认识的三个误区,概述了水彩画在表现力和题材选择上的进步,表现力的提升,使画家更有兴趣去拓展题材,寻找好的、更有深度的题材去表现,画家对题材的深入研究和选择,也促使画家去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促进画家对表现力的探索。

水彩画;表现力;题材;误区

水彩画传入我国已百多年,从最初人们的朦懂认识到理解接受,从绘画草稿到写生习作到创作,水彩画在我国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已形成一个有一定分量的画种。这种变化是与几代水彩画家对水彩画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近年来,笔者对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的选择作了一些分析和探索,认为水彩画的蓬勃发展还与水彩画家对水彩画表现力形式的再认识有关,这种认识使水彩画家拓展了水彩画创作题材的选择。

一 对水彩画的表现力的认识误区

水彩画传入我国之初,人们对水彩画的认识有三个误区:一是认为水彩画的表现力和保存的持久性都不如油画,把水彩画视为一种轻快便捷的创作草稿或是习作小品,把它看作油画创作的基础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在解放初期,写生成为水彩画训练与创作的主要表现方法后,有了较强的表现力但缺乏开拓创新,较之大型油画的政治宣传效果来说,人们始终认为水彩画是小画种,是一种即兴的小品创作,它一般被局限于风景、静物的描绘。三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热衷于水彩画的特点、技法等形式,一味追求轻、薄、明、快,缺乏对水彩画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的深入探索。

水彩画是西方外来画种,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发展。由于水彩画也是在纸上作画,用水和颜料调色,同我国的水墨画有相近的一面,所以在水彩画的最初发展阶段,水彩画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直接影响,水彩画浸润着中国传统绘画在用笔用色上的滋养,流露出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一时间出现了中西合璧、不中不西或中国画式的水彩画。如《山茶花》(李叔同作)就是我国早期水彩画的代表作,它有着浓郁的中国味,早期水彩画家对水彩技法的逐渐掌握,不仅在技法上,更是在观念上对水彩画带上了中国式笔墨的印象。由此,相对于同期引入的西方经典油画来说,人们对水彩画的认识便陷入了误区:认为水彩画的表现力和保存的持久性都不如油画,水彩画只是一种轻快便捷的创作草稿或是习作小品,是油画创作的一种基础训练。这样的认识对水彩画自身的表现力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妨碍了画家对题材的选择。当然,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水彩画特点及技法的认识,主要是受十七八世纪传统的水彩技法影响及中国水墨画的影响,由此束缚了水彩画的表现力的拓展,尤其是在水彩画教学中,长期以来就是偏重传统的几大笔触和色块、中国水墨画的勾画点染,缺少创新和突破,使观者觉得水彩画就是这种效果,也没什么新意,画家也是一张纸、一盒颜色、一支笔,这也束缚了水彩画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解放后,美术创作欣欣向荣,水彩画自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水彩画作为新生力量在全国美展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中西交融的中国水彩画的传统模式。它主要还是以写实的方法再现对象,写生成为水彩画训练与创作的主要表现方法。但是,那个时期为了迎合政治上“高、大、全”的宣传,有关部门偏重于油画、版画、国画等宣传效果,在水彩画的创新和题材选择上相对保守,缺乏开拓精神,以至于人们始终认为水彩画是小画种,是一种即兴的小品创作,局限于风景、静物的描绘。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当时的水彩画家的创作也受到了较大局限,水彩画创作多是带有个人风格的风景、静物小品,水彩画人物也是力求简洁的表现,在尺幅上也较小,多是四开、半开纸。

其实,水彩画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水与色的灵活运用与表现:水彩画也可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水色淋漓的效果,如水彩画的湿画法;也可表现出油画般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如水彩画的干画法等。

二 对水彩画特性与题材表现力的选择和突破

上世纪80年代后,各种美术新思潮新思维涌进国内,水彩画家对水彩画的传统认识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水彩画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有它独特的画面效果,不仅仅是色彩训练的基础,也不是创作草稿,它也有很强的表现力。

水彩画家在表现力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水彩画创作也获得了较大的突破,水彩画创作也有了独立的创作主题,水彩人物创作也得到了加强。有了这种新的认识观念,水彩画家放开了手脚,对水彩画的表现力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一)吸收中国民族传统绘画中的水彩风格。在水彩民族化的创作画家里,如《江南春雨》(陈和鼎作),《井岗山茅坪》(杭鸣时作),画面主要以湿画法为主,有中国写意画的技巧,又有西方科学的色彩体系,呈现出水色淋漓、色彩丰富的有中国意境的水彩画,为水彩画的民族化作出了探索。

(二)吸收其他画种的技法和表现方法,使水彩画的表现力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借鉴油画技巧干画法、湿画法的综合运用,水彩画运用水彩的表现力有了提升,使画家在深入刻画社会生活背景和人物心灵的能力有了加强,使水彩画的题材选择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水彩人物创作《姐妹》(关维兴作),其丰富柔和的皮肤色彩,颜色浓郁的服饰效果等,都呈现出以前油画才能表现出的丰富厚重的色彩表现力。《姐妹》对当时人们认识水彩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原来水彩也可以表现出色彩丰富造型扎实的人物形象。又如风景画《二月》、《生命》(陶世虎作)等,画面呈现出境深悠远而又细腻灵动的色彩,为风景画加入了生命的气息和力量,使人们认识到风景画再也不是一种即兴的小品创作,既可以表现大场景,也可以细腻写实到让人心灵震撼,打破了人们认为水彩轻、薄、明、快,不能作深入刻画的观念 。就连水彩静物画《有海螺的静物》(陈勇劲作),也激发了人们对水彩画表现力的探索欲:原来水彩画也可以如油画一样将物体表现得如此质感细腻。

(三)构图形式和观念的突破,让水彩画更具现代意识和时代感。近几年来,水彩创作涌现出形式多样、变化丰富的作品,包括一些长条幅、横条幅、组画形式等等,还有抽象的、观念性的、变形处理等新的表现形式。

所以,对水彩画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水彩画的表现力得到了提升。当代美术家朱凡认为:“现在的中国水彩画已经比较成熟,表现力强,内涵丰富,既有非常细致的作品,也有颇具抽象味道、现代感十足的作品,甚至可以和油画抗衡。”

三 水彩画创作题材选择的突破,促使画家寻找新的表现方法

在很多人的认识里,水彩画绝大多数都是风景、静物等题材,并不完全写实,风格清淡、抒情,尺幅也比较小。水彩画主要是在题材上、在表现人物和大场面方面受到制约,很难参与到反映社会人物现实生活的主题当中去。但由于水彩画传统观念的突破,人们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春立认为:“题材重大与否,与画种无关。水彩画能画人物,为什么不能表现人物的社会活动?关键问题是应该创造出更多更好表现这些主题的技法与形式。”中国的水彩画家也认识到了这点,近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

(一)中国水彩画努力扩展题材,在题材选择上有所突破。中国水彩画加大人物题材在中国水彩画中的比重,敢于选择重大题材,否则,都是陈陈相因“标准”水彩画的老面孔,水彩画也就丧失了它的生命力。如蒋烨的《迷彩青春》,展现了解放军战士集中的大场面,几十个人物叠加在一起,有相当的表现难度,选择这样的题材,画家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具有了更强的把握整体画面的表现力。

(二)水彩画家突破水彩画的种种“禁区”,另辟蹊径,画面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水彩画家在选题上突破水彩画的种种“禁区”,如画家许江的《南山水》,画面在选题上、形式上、材料上都作了大的突破,选题上选择了以人们常见但又不好表现的古画作为题材,形式上用了现代构成的形式,更具形式美,材料上也用了许多水彩画家不敢尝试的墨,使画面效果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三)更努力地把水彩画从题材到表现效果之种种“不可能”设法变为“可能”,而且使这种“可能”到令人叹服的程度。尝试以水彩画表现大场面、人物众多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画面,已有不少成功之作问世,如王绍波的《渔歌》。相反有些作品着眼点只限于"一门"、"一罐"、"一花"等等,确实使人感到缺乏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四)新时期的水彩画创作,还将伴随着多种风格流派的演化进行。现代科学发展,也给水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视觉经验,使人类的思维与视野获得空前扩展,拓宽了表现题材的领域。现代艺术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及形式、题材,工业科技、闲暇的太空、日新月异的文化思潮使水彩画题材表现更加丰富。同时,水彩技法也愈来愈个性化。一批水彩画家在创作观念上也有了突破,如静物创作《现代雕塑与出土文物》(韩鄂生作),对现代工业文明和历史的碰撞与融合作了很好的表现和探索;

《秋天的序曲》(汪业强作),使人们换了一个近距离的角度来看风景画 (风景画不再是全景式的,也可是局部的、微观的)。

四 创作题材的创新促使水彩画质介的尝试与创新

近年来,水彩画家在画纸尺幅上,由小的八开纸到四开纸更多地选择用半开纸、全开纸,甚至于更大一些的尺幅。画纸的大小的变化必然也涉及到作者对画的处理手法及技巧的改变,由原来的一次性完成的水色技巧到局部的反复处理技巧及衔接处理,丰富了水彩画的作画技法,如《圣乐》(柳毅作)。本来,水彩画的作画技巧具有较大的开拓潜力,光是水彩画纸也可由较薄的水彩水粉纸发展到品种众多,厚薄、肌理等不同的水彩纸,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处理手法及技巧。在画材上,也有了各种辅助工具及材料,如一些喷胶、遮盖液、厚画的白粉等的运用,也可以大大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力。正是由于水彩画创作题材的创新,近年来涌现了不少在水彩画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作品,如《世纪辉煌系列》(苏海青、安玉钏作)、《炼钢人》(黄增炎作)、《行走》(颜苏平作)等。由于题材的变化,促使水彩画家对水彩画绘画技巧不断拓展,丰富了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还出现了许多综合技法融合在一起的水彩画创作,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如美国水彩画家帕特的丢丝水彩画创作《忧郁的村镇》除采用了水彩颜色外,还采用了丙烯和墨,而纸是版画复制纸。中国画家杨培江的《一家人》等作品,也采用了水彩、贴宣纸等特殊手法。这样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促进了水彩画的发展,也带动了观者对水彩画的进一步认识。在表现手段上,也从单一的具象、写实,发展到夸张、变形、装饰、抽象等多元手法。这些都使中国水彩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的,表现力的提升,使画家更有兴趣去拓展题材,寻找好的、更有深度的题材去表现。水彩画的表现力因人而异,每一个画家的表现方法各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迥异的画面效果。画家对题材的深入研究和选择,也促使画家去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去表现,也必然促进画家对表现力的探索。

[1]邵宇,启功.《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王芸.《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J215

A

1004-342(2011)02-01-05

2010-12-29

蒋莉(1975-),女,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水彩画家水彩画水彩
赵兴达作品选
我的水彩画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2018上海水彩画作品展开幕
著名水彩画家——杨志凌作品选集
与水彩对话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