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和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与战略突破
廖元和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其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成长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十二五时期重庆将逐渐在形成国家级的交通枢纽、城乡统筹、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取得战略突破。为此,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战略突破
重庆发展已有三千年历史.自1891年重庆出现第一家现代工厂以来,其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891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重庆的近代工业虽然比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晚二十多年,但却是中国西部近代工业和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大批工业企业内迁重庆,使重庆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从1949年到1978年,在“均衡布局”方针指导下,重庆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八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三线建设,使重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防工业城市。从1978年起,重庆进入改革开放的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历了四个时期:从1978年到1983年是工业试点改革时期;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97年,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直辖市;2007年6月,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庆的百年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与全国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任务紧密相连,重庆的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开拓性,许多时期,走在全国发展前列;其二是由中央政府所推动,是中央政府解决全国性问题的试点城市。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城乡统筹的直辖市。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与突破是由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与趋势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均衡布局”和“非均衡布局”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从现状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突进式“非均衡”发展的典型特征,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对我国城乡发展实行统筹发展并解决“三农问题”,基本途径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我国的工业布局现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的75%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只有14%,西部只有11%。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较少,工业发展较慢,其实力难以反哺农村和农业,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这不仅造成西部地区长期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而且造成西部上千万农民工流向东部地区,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中国中西部地区极需有几个类似长三角或珠三角那样的增长极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经济区,有极大可能成长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这是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新定位。其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成长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十二五时期重庆的战略任务是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全面基础,形成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为一枢纽、两高地和三中心,具体是指全国重要交通通讯枢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对外开放高地、西部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科技中心。
重庆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对外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较高和农村面积广大,农业落后,三农问题突出。到2012年,上海←→重庆、兰州←→至重庆的高速铁路通车以后,重庆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便会弱化。随着重庆万州到郑州,重庆到昆明,重庆到西安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以后,重庆将成为中国西部功能齐全的最大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很便捷地与中国西北地区和经过昆明与东南亚地区相连,比西部其它城市具有长江通江达海的功能。这一趋势将带来现代物流业以至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城乡统筹直辖市。目前,重庆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的艰巨任务。城乡统筹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和农村的产业分离与制度分离。城市集中了现代产业,农村的产业是传统产业,农村存在着很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有两条:其一是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其二是让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农村,将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这就是城乡统筹中的“双向流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关键在于城市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千百万个就业岗位,使农民在城市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而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农村的关键在于城市能够聚集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引导它们去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大开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使重庆成为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商品流的枢纽和聚散基地,创造千百万个就业岗位,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产业支撑,另一方面为加快重庆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的外部能量。
重庆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改造庞大的传统工业,这一趋势将带来产业转移、产业改造和产业重组的机遇。重庆未来可能形成以下新兴战略性产业链:
(1)电子信息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业—高性能集成电路制造业—电子信息零部件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软件开发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结算中心—电子信息人才培训业与职业教育。
(2)生物、医药技术与绿色现代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研发业—生物医药业—医疗器戒制造业—医疗服务业;生物与基因工程研发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蓄牧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业—现代农业机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现代服装业—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生物与基因工程人才培训业与职业教育。
(3)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研发中心—动力电池制造业—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动汽车制造业—电动汽车原材料制造业—公共交通运输业—旅游业。
(4)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工业产业链: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工业研发基地—数控机床等工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高级技工培训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这一趋势将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对川中,川东,川北,黔北,滇东北,陕南,鄂西等地产生更多经济联系,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重庆将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高地,成为对外开放海洋战略和大陆战略的交会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四条对外开放通道:第一条是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侧到中亚、中东的北部“丝绸之路”。这条对外开放通道自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对外开放历史,源远流长,为世人所熟知。第二条是南方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印度古称“身毒”,“蜀身毒道”即从四川到印度的对外开放通道。在汉代张骞通西域的同时,四川有两条道入云南:一条由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昆明到达楚雄,称为“灵关道”;另一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到达云南楚雄,称为“宋提道”。这两条古道在楚雄会合后,经大理、保山、腾冲或瑞丽出境,通向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中国古代的第三条是从元大都出发的北丝绸之路;第四条对外通道便是从东南沿海的海港城市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中东和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笔者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称之为“海洋战略”,把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称之为“大陆战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海洋战略”与“大陆战略”并重。
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21世纪世界上较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如何开拓南亚和东南亚市场对于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从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前景来看:不仅需要引进国外的资本和技术,而且需要利用国外的资源;不仅需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而且需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表明:在21世纪,中国需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改善和扩大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使海洋战略与大陆战略并重。重庆通过一小时半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与昆明联通后便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同时通过兰渝铁路将这一贸易区与西北和中亚联成一体,通过长江和沿江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将这一贸易区与华东、华北联成一体,这一趋势也必将给国内外带来巨大的商机。
重庆通过扩大开放推动城市统筹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优势。第一,重庆近年来建设“五个重庆”和“唱红”“打黑”不仅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提供了精神动力。重庆的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二,重庆是西部地区的唯一直辖市,在西部有行政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快的优势。第三,重庆未来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交通枢纽,而交通枢纽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第四,重庆有成渝城市群为依托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第五,重庆在土地供应、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保障方面比东南沿海许多地区具有一定便利条件和优势。上述条件和优势的结合使重庆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但是,重庆毕竟处于内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其特点,也有其弱点。加快重庆的对外扩大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在以下方面优先考虑:
(1)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全球眼光和对外开放的业务水平。
(2)形成并完善对外开放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形成便捷、高效和公开、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3)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区县的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因为未来大开放不仅是主城区的大开放,而且是区县的大开放;不仅是要面向国内,而且是要面向国际,不仅有利于开放,而且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4)优化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下,对外开放的优势主要不在优惠政策,而在优越的环境。
(5)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实施对外开放。未来重庆第三产业有可能出现突破式的进展。2006年,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为11.7∶48.9∶39.4,重庆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率为12.2∶43∶44.8,而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出之比大约式5∶30∶65左右。也就是说,重庆的第三产业比世界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要落后20个百分点左右。重庆的第三产业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第二产业来看,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到重庆落户,促进重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另一方面则要发挥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
从第一产业看,沿海地区寸土寸金,重庆有可能成为沿海地区绿色产品的供应基地,要加强农业中介组织建设,特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重庆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又是有重点、分阶段的。在不同阶段,需要制定恰当的对外开放战略和策略。而制度、战略、规划、政策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因此,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在开放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一代知识型农民工将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环。
(责任编辑邝坦励)
On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Strategic Breakthrough in Building Chongqing into A National Central C ity
L IAO Yuan-he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Chongqing is an important central cityofChina,an economic center in upper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an important growth pole ofwest China,and a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mplementing balanc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policy.Its strategic objective is to become the fourth pole of China’s economy in around 2020.It is a long-ter m task to build a national central city.It is expected that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five breakthroughs will be made in Chongqing in forming national communication hub,balanc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developing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opening to outside worl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quality in itself, improve administrative systems,improv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and optimiz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hongqing;national central city;strategic objective;strategic breakthrough
F127
A
1674-8425(2011)01-0031-03
2010-11-18
廖元和,男,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区域经济学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