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

2011-08-15 00:49:04郭洪刚王成香
关键词:道德经道家老子

郭洪刚,王成香

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

郭洪刚,王成香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在中国两千年来历史文化长河中,道家思想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固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在西方管理危机出现的今天,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有用。

管理;道家管理思想;企业管理

一、时代召唤传统道家管理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现代企业也在实行改革,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曾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二战后西方的管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东方的日本企业却出现了管理上的繁荣景象。我国的企业管理曾一味追求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不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管理思想。就在西方企业管理模式面临管理危机、人们开始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时,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也应该对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加以提炼,让其根植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土壤,为我国企业管理所用,从而更好解决西方企业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

二、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

道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无为而治、以人为本、守柔用弱”等柔性管理思想对当时的帝王治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将这些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契合,也许能找到解决现代企业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无为而治

《道德经》一书中至少有十章谈到“无为”,由此可以看出 “无为”的重要性。“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为无为”的结果。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进一步论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等等。可以看出,《道德经》所讲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管理方式。从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让事物顺应自然本性,而不是使用强制的管理方法,从而在无为中达到治理和管理的效果。笔者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与现代管理的领导理论相契合。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过“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但在阐述中却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正如《列子》一书中所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一个管理者无论其多么聪明和能干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况且一个人的才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发挥道家“君无为臣有为”的管理思想。《庄子·天道》中进一步论述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这里论述的就是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君主认识到自身的才能等方面的有限和充分尊重、相信下属和群众的基础上的。管理者的“无为”,就是指在企业中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使企业员工自觉地以企业管理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让管理者意识到真正的“无为”不是让企业管理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为此,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做好各自的分工,发挥各自所长,在实际的管理中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领导者虽然不能时刻掌握着企业员工的动向,但是可以把握企业宏观的战略轨迹。对于管理者而言,“无为”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大胆合理的放权,它是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永葆青春、充满活力。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搞好管理的真谛。在西方,就企业管理而言,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是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摸索才认识到的。泰罗的科学管理未曾认识到,梅奥的人际关系管理虽然认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人际问题的重要性,但没有从人是支配企业的全局的高度去认识。”[1]而人在社会的重要性,在距今两千前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一书中早就强调了。例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面这段话的语义清晰,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中的“人亦大”,它强调了人与“道”、“天”、“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老子不但强调人是居“域中四大”之一,而且把人的活动与道的自然性、规律性联系起来。这说明,老子是十分重视“人”的作用的,并且告诉我们,人的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一书中有十几处都使用了“人”或类似“人”那样的词,例如:六十六章中的“欲上民”、“欲下民”,五十八章中的“其民谆谆”等等,老子显然是把“人”作为“域”中的“一大”来尽情议论的。

笔者认为,可以将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域中有四大”的议论联系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即是说,企业这个“域”中也有“道”、“天”、“地”、“人”这“四大”,“道”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的价值观;“天”是企业所处的时期;“地”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地域;“人”则是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人员。在企业这个“域”中,只要把这“四大”的工作组织好了,并且都能使其发挥到最大作用,企业的管理也就搞好了。

同时,老子把“民”的重要性放在了比统治者或管理者更重要的地位,这给了我们现代的政府管理者、企业以及各种组织的管理者一种明示:在现在的企业管理中,只有管理者把企业的员工当作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这个企业的其他一切经营活动才能展开。如果没有人员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其他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的人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关怀,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组织创造对大的财富。

(三)守弱用柔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讲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第二十二章中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在第七十六章,老子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意思是,人活着身体柔弱,死了身体僵硬。对于草木来说,其生长之时,枝干柔弱,等到枯荣之时,变得干枯了。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守弱用柔重要性,万事万物真正的柔弱才是解决之道。在《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老子指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就是说,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自由的驰骋在最坚硬的东西里面。正是从这些朴素的道理中老子得出了“守弱用柔”的结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是却能水滴石穿,颠覆大船。历朝历代开明的君王都牢记着这一道家思想的精髓。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树立社稷在民的思想,这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老子所说的“柔”,主要是指一种处世态度和自我保全策略。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管理方式的灵活性,管理技巧的多变化,员工情感的和谐化。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不是靠制度和权力去领导员工,而是靠自身领导魅力和领导技能的多样性去感染员工,让员工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所折服。管理者要用情感和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员工,使其自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老子过度地强调柔弱的作用,而我们的企业管理要做到刚柔并济,合理的使用柔性管理。现代企业正在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过渡,企业的柔性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实施柔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激发人员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道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可行性

道家管理思想提出的初衷是教导帝王如何去治理国家,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于现今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仍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人性,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现今的企业管理讲究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把人尤其是企业人才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这种理念本身与道家管理思想中的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紧密结合的。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古为今用,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提炼吸收其中的精髓,不断思考、辨别,加以创新,将其根深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不要一味地寻求其中现成的答案。与此同时,企业要积极培育出吸收道家管理思想的土壤,使道家管理思想真正与企业管理相契合。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史,古代先哲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总结出了不少理论并且得到合理的运用,这些理论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麦肯齐所说:“人类历史是进步的记载——积累知识和增加智慧的记载,从一个较低的治理水平和福利水平向更高不断前进的记载。每代人都把他们继承的财富用自己的经验加以改善,将他们取得的所有胜利果实加以扩大,然后将它传给下一代。”[2]对现代管理而言,我们要从古代的管理智慧中,尤其是其中对于现今管理至关重要的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现今的企业管理中,建构企业内在的硬件,培养企业的软件,完成传统管理思想现代性的转换,这不失为解决当前企业管理困境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3]古代对现代,既是历史的根源,又是历史的延续。对于历史经验,我们只要运用恰当、灵活,那么前人的智慧就更能给今人以有益启迪。在企业大力提倡和推广现代化管理的时候,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尤其是道家的管理思想,让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根植于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土壤中,就能达到道家管理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真正契合。

[1]杨先举.老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0-52.

[2]杨明伟.保守主义:一种审慎的政治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

C93-02

A

1673-1999(2011)16-0097-02

郭洪刚(1984-),男,安徽界首人,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王成香(1982-),男,安徽合肥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

2011-06-07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2010年中国哲学重点学科建设资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道德经道家老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漫画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