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成都610106)
基于现实困境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选择
——以成都大学为例
张亮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成都610106)
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界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倡导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认为: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高校应该设置不同的辅导员工作岗位,科学制定分岗考核制度,提供专业化的岗位培训和辅导员工作科研基金,清晰界定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适当调整辅导员的作息时间。
成都大学;高校辅导员;分岗化;分岗考核制度
在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今天,一些高校辅导员群体却表现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岗位成就感低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而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1]。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学界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就是要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分岗化制度建设。
成都大学是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本科院校,以成都大学为例,从人员配备来看,学院应按照辅导员人数和学生人数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但现状是很多学院的辅导员并没有按照这个比例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对于应聘辅导员岗位缺乏积极性。不得已,现有的辅导员队伍中有部分人员是由各学科专业教师转岗从事辅导员的工作。以笔者所在的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学院1000余名学生,配备有3名辅导员,一名是先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学硕士,一名是之前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女教师,一名是此前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和教务工作的男教师。正是基于人员不足和不同的学历、不同工作经历,辅导员专业和工作经历多样的现实困境,学院给三位辅导员分别确定了不同的岗位工作职责。
从工作内容来看,以成都大学2010年颁布的《成都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试行)》界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一共有16条,其中涵盖了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形势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入学适应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指导、法制教育、社会实践组织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和指导学生文体活动、协调师生关系、维护教学秩序、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组织勤工助学、学生综合测评和奖惩工作、协助学生公寓管理等等。综观以上林林总总的辅导员职责,一名专业对口的专职辅导员要完全胜任,其工作力度之大、工作头绪之多,是难以想象的,它除了对辅导员要求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外,还需要多种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实践技能。
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学界有识之士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建设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增强学生工作有效性的有力措施。无疑,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设想给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可以设想,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分岗化发展,即将辅导员职责进行详细分类,明确界定工作职责,据此设立不同职责内容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也许能有效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辅导员队伍建设无疑要正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范围,要承认其能胜任的工作领域均有一定的限度。如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违纪处理等工作[2],这些均是内容涵盖广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完全胜任这些工作,需要辅导员熟悉大学生心理特点,掌握学生工作基本规律,能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这对于单个辅导员而言要求很高的专业综合能力。为体现辅导员分岗定位、职业化队伍建设的理念,让辅导员充分胜任岗位工作,可以像专业教师主要承担固定的几门课程教学一样,在学校人事组织部门的统一筹划下,由学校将辅导员岗位具体固定地划分为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辅导员、奖贷资助辅导员、学生党建辅导员等具体的辅导员岗位,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各种辅导员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其显见的效益有: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辅导员常常陷入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包括从学生入学到离校整个阶段的行政事务管理,如档案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助学体系管理、学业指导、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奖励和违纪处理、指导学生活动、发展学生党员等,这就导致单个辅导员要全面应对头绪众多的事务,忙于应对繁杂、具体的学生日常琐事。由于辅导员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导致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很多停留在繁琐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表面,渗透力不强,效率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当对学生工作事务作了分岗划分、分岗负责之后,辅导员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能长期、深入地思考如何进一步作好自己具体负责的某项工作,当工作事务相对比较单纯以后,便于辅导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激发起较浓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深入探究,更利于辅导员探索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辅导员工作分岗的设计有利于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从目前成都大学对辅导员的岗位序列设置看,辅导员可以申请走专业技术序列的职称晋升道路,也可以走选择管理岗位的职员晋升道路。这样,专业能力突出、科研能力较强的辅导员可以选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业指导等岗位工作,同时开展适当的科研,申请德育系列或相关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晋升。部分辅导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并不打算在专业技术系列晋升职称,可以考虑申请承担相对而言对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较弱的岗位工作,申请走管理岗位序列的职员晋升道路(学校每年要投放一定的职员序列晋升指标)。这样确定了辅导员可以分别依据自己的岗位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职业晋升途径,以减少辅导员因为看不到职业发展前途而不安心于辅导员工作进而纷纷谋求转岗担任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的状况。
另外,人们还普遍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吃“青春饭”,工作几年就会被转岗选择,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一直存有转岗的顾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辅导员工作,仅限于完成眼前的临时性工作任务,更谈不上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创新。一旦对辅导员工作分岗细化以后,辅导员工作就可以清晰地定位为一种职业,一种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的事业。事实上,某些辅导员岗位比如学习指导、学生资助、评优评奖、学生违纪惩处等工作岗位应该是一种终身从事的工作,并不需要对年龄有严格的限制。实践表明,成都大学原来一些退休的学生辅导员,几乎就是一生从事学生辅导工作,工作成绩斐然,受到学生极大的尊重,辅导员工作对掌握青年成长发展规律要求有更多的经验,但是,按照年龄规定,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却面临被转岗的问题。
科学制定辅导员分岗考核工作指标体系,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分岗化建设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只有在工作目标考核中贯彻了分岗考核的指导思想,辅导员队伍分岗发展的设想才能够深入人心,得到推广实施,最终才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开展。设计和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导员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辅导员的规范管理与科学考核显得尤为重要[3]。如何设计考核指标体系,体现分岗化考核理念,以成都大学为例,学生工作部颁布的2010年辅导员考核办法,其中《成都大学辅导员考核表(职能部门用)》中一级考核指标由职业素质(30%)、工作成绩(40%)、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15%)、特色和创新工作(15%)四部分组成。职业素质由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三项二级指标组成;工作成绩没有二级指标,其考核基本内容是“认真完成所分管的工作、管理班级和学生成绩突出。”特色和创新工作的二级指标包含创新工作和特色工作两项,创新工作的考核内容为“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特色工作的考核内容为“能结合学生工作的特点,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可推广性的特色工作项目和机制。”
这一考核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岗考核的理念,尤其在工作成绩考核中明确指出考核的是辅导员所分管的工作,特色工作考核中也可以说是认可了分岗化的设想,倡导特色工作项目和机制,这无疑是具体体现在辅导员的分岗工作职责中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考核指标体系应该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种辅导员岗位工作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使得考核更科学、合理、规范,对辅导员的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亦能促进辅导员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工作需要不断接受新的专业化岗位培训,惟其如此,才能提高辅导员岗位工作专业化水平。高校应根据辅导员不同的岗位需求,为他们制定系统的岗位培训进修计划,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水平高的专题培训。比如,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就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负责就业指导服务的辅导员就应该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当辅导员参加了专业化的培训后,提高了工作业务技能,能有效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便于辅导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也会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因此,高校可以在学校校级科研基金课题的设立中专门设立学生工作专项课题,为辅导员提供科研基金和研究课题,支持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课题研究,促进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生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成效。成都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实施,只是力度还远远不够,提供的立项资助课题寥寥无几。
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扮演着多种角色,要接受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常常显得很疲惫。鉴于此,学校要清晰界定各种辅导员岗位职责,使得辅导员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
1.厘清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配备有辅导员和班主任两支队伍。每名班主任具体负责管理的学生通常是两个班的学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一定要厘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辅导员更多的是负责面上的工作,班主任更多的是负责点上的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工作到位。要力求避免班主任把自己分内的学生工作推给辅导员代劳。
2.减少辅导员的非本职工作。辅导员岗位缺乏吸引力的因素之一是现实中各个学院往往会交给辅导员一些非本职工作。诸如学院中成人教育的管理、财务报账以及林林总总的临时性工作任务,许多非本职工作的额外增加,让辅导员不胜其烦,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转岗的念头。鉴于此,学校、学院要尽可能少增加辅导员的非本职工作,实在要增加辅导员的非本职工作,也应该体现多劳多得的报酬分配方式。
成都大学辅导员工作要求坐班。辅导员在下班以后还会有很多学生活动要参与,要深入学生宿舍,要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等,这样导致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就比其他工作人员要多,加班是一种常态,也不会有额外的加班报酬。鉴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学校可以考虑灵活调整辅导员的作息时间,适当减少坐班时间,即认可辅导员的加班也是正常的工作。
[1]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86.
[2]张朝晖,吴莉.辅导员“双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63-64.
[3]蒋瑾.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2).59-60.
G451.2
A
1004-342(2011)05-127-03
2011-08-27
张亮(1975-),男,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