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

2011-08-15 00:49:04游翔文
关键词:艾略特荒原意象

游翔文

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

游翔文

艾略特是英美文坛上的奇葩,开创了现代诗歌的新一代诗风。艾略特的诗歌意象丰富而复杂,蕴藏了深刻的当代社会现实、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程度的玄学宗教观念等文化。

艾略特诗歌;意象;文化

艾略特是20世纪英美文坛上的现代派诗人的代表,同时也是后现代象征主义的诗人代表、当时英美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艾略特的诗歌在西方文学的传统基础上,以用典与隐喻制造许多丰富而复杂的意象,而在这些意象背后又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艾略特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其诗歌中的丰富意象与文化蕴藉,尤其以代表作《荒原》为例,对艾略特诗歌的意象与相关文化关系的探讨,对研究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甚至是20世纪整个文学诗坛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意象的特点

艾略特的诗歌善于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象征无限的文化内涵,以此开创了新一代诗风。艾略特创作出来的意象有其独特和新颖之处。

首先,艾略特惯于运用典故与隐喻以制造出蕴义无限的意象。用典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艾略特所创作的现代诗歌里,大量引用了欧洲文学中的情节或者典故。特别是在《荒原》里,艾略特用典近百处,旁征博引,时间与空间跨度都相当大,他把各种历史典故集合起来,并融入到了现代诗歌当中。《荒原》中的典故大多来自古希腊神话故事、来自莎士比亚戏剧或者来自《圣经》等等共计约50多部作品与20多个历史文人。如《荒原》第二部分“对弈”的最后几句,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话,给我们暗示了一个糜烂的社会情景。艾略特在此基础上以隐喻为手段,创造出了含蓄深远、意义丰富的千万个独特意象。艾略特运用的典故扩大了诗歌的内涵,无不隐隐约约地暗示了千千万万个与现实社会相关的意象,这正是诗人将典故与隐喻并用,以有限创作出无限意象的独特之处。

同时,艾略特所创造的意象非常复杂并且包含多层蕴义。他所创造的一个简单的意象便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内涵,其喻体的意象令人难以捉摸,不同的读者在他所创作的不同的诗歌中又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如《荒原》里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里的“水”这个意象,是指人类低级的情欲之海,庸俗的人们在其中沉沦不堪。相反,在第五部分里水似乎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意象,象征人类的生命之水、生命之源。事实上,艾略特并没有在这几篇诗中分别明确水这一意象的具体含义,但却可以由此理解出多重的意义。又如诗中“火”这一意象也频繁出现,在第二部分“对弈”里的“火焰”暗示的是上层社会中低俗而奢侈的生活;在第五部分里,火则是炼狱的火;在“火诫”中,火是神圣的,代表了欲望。此外,还有如岩石等等意象,都是蕴藏多重含义的,在此不再赘述。以上足以证明,艾略特诗歌的意象有着象征多义性、复杂性及丰富的暗示特点,并以此充分显示了艾略特诗歌意象的独具特色。

二、寓意于象,从意象看文化

意象派诗人最突出的写法即是寓意于象,以意示象。艾略特作为20世纪初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意象丰富而复杂。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我们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所蕴含的哲学、客观现实及宗教思想等等颇具意义的言外之意。

(一)反映人生哲学思想

在《空心人》中,艾略特以空心人等意象来暗示西方社会中那些没有精神依托的人们。另外,在《荒原》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诗歌里所提及的西方社会的主人公,不管是男女老少,或是有钱人与穷人,全都是由于缺乏精神寄托,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过着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生活,形成了现代社会的荒原意象。艾略特通过这样一个精神缺失的现代荒原意象引起人们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索,以拯救现代社会。如《荒原》的第三部分“火诫”中的第五节,则通过殉道堂里的钟声这一意象来描述3个女子在莱茵河边的忏悔,大女儿忏悔的是物欲,二女儿忏悔的是贪欲,三女儿忏悔的则是权欲。通过3个女儿衷心忏悔的意象,象征了现代社会中各种身份之人的反思,提醒世人不要过分沉迷于物欲与贪欲以及权势等外在的享受,而应以寻求人生精神上的充实才是实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又如第五部分“雷霆的话”中的第五、第六与第七节,艾略特以“雷霆的话”这一主要意象告诫人们:要拯救荒原社会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先拯救了自己作为拯救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此外,慈悲宽容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关键,克制贪念也非常重要。总而言之,诸如此类的意象在艾略特的诗歌里举不胜举,他正是以这般繁杂多义的意象,以有限暗示了无限的人生意义。而这些意象的运用,以激发人们去寻获重生,这充分体现了艾略特作为一个诗人与哲学家所具备的能达到相当高度的知识修养、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反映现实社会

艾略特诗歌在反映了诗人相关的人生哲理的同时,往往也反映客观现实。继续以《荒原》为例,这首诗歌也通过各种千变万化的意象隐喻地揭示了当时战后一个荒芜的西方社会的全貌,他使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世界的本质只不过是一个充满物欲、情欲、贪欲并且没有精神信仰的荒原。

《荒原》全诗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死者葬仪里,诗人以北方、南方、家乡、街头与都市等五种葬仪的意象勾画出现代文明下的西方人由于信仰缺失造成的心态扭曲与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揭示西方社会的病态特征。第二部分对奕,通过意与象的组合,即以古人、今人与我友的对弈,分别描述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勾心斗角的生活,但都同样荒唐且没有任何意义,都受到了艾略特的辛辣讽刺。第三部分火诫,一开始诗人便以树叶、仙女等意象描绘了泰晤士河的衰落,并以火等意象直接批驳西方人庸俗的情欲。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中,“老鼠”、“白骨”、“坟墓” 等绝望的意象比比皆是,以喻西方社会不知悔改的人们必然走向死亡。第五部分雷霆的话再描述了精神危机下的西方荒原世界。

(三)反映宗教思想

艾略特由于早期受到了玄学与宗教的影响,其诗歌大体上都呈现出了他这一时期的宗教观念。除了反映西方社会的现实本质外,艾略特还提出只有宗教信仰才能给予荒原上的人们一点希望。在艾略特看来,人生在世最恐惧的不过是人没有了精神信仰,像空壳般麻木地生活。因而,艾略特在诗歌里也多次以“水”、“岩石”等意象暗示只有宗教信仰才能够给人希望,回归宗教是拯救社会的唯一途径。这样的例子在艾略特的诗歌中是显而易见的,如《灰星期三》中提到,要在忏悔者的头上撒上灰以寻求解脱与赎罪,这里体现的正是基督教听从上帝,向主忏悔的教义。又如《小吉丁》以宗教冥想诗的形式,以17世纪战争时期基督教徒常聚集的小教堂为意象,表现出失去了精神信仰的人们的空虚,同时也宣扬了基督教教义对拯救人心的巨大作用。可以说艾略特以意象拓展了他的宗教救世观念。

同样,在《荒原》里也表达了这样的宗教救世思想。艾略特坚信,在濒临绝望的西方社会里,只要人们愿意回归宗教、恢复信仰,荒原即可变回绿洲。《荒原》的宗教意味非常浓厚,一开头便引用了圣经中的内容,以说明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在第三部分,诗人甚至直接摘录佛陀的一些句子作为诗句。不管是因为情欲、贪欲或是恶毒而最终走向死亡的人们,都只因为一个根源,即心中失去了宗教信仰,失去了上帝。这样的例子尤其在第五部分最为明显:第一节“耶稣受难”以雷的意象暗示了耶稣受难是荒原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有忠于宗教、服从宗教才可以避免变成荒原的可能。在第二节“去埃摩司”里,诗人又以耶稣复活并与人同行的意象暗示只要我们心里有上帝,上帝就会永远庇佑、关怀我们。“去埃摩司”这一故事正是来自《圣经》。此外,第五、第六、第七节里所提到的拯救荒原的三个基本要求,即舍己、慈悲与克制,这也正是佛经教义中的信条。

综上所述,艾略特的诗歌《荒原》通过丰富的意象的塑造,尤其以荒原这一意象为主贯穿整首诗歌,以表达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想、表达他对荒原现实的鄙夷,也表达了他希望通过皈依基督教从而去拯救世界的宗教思想。艾略特以其独特且丰富的意象,融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做到了意象与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除了《荒原》,艾略特的其它诗歌如《空心人》等,也正是以这些意象与文化的融为一体的内在联系,贯穿了诗歌的始终。可见,意象在艾略特的诗歌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意象不仅是诗人创作的一个艺术技巧,同时也凝聚着诗人对客观现实的种种看法与思想。可以说,艾略特笔下的意象集其文学、现实、思想等文化于一体,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陈红.艾略特宗教观的转变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1997(1).

[2]T.S.艾略特.荒原[M].赵萝蕤,张子清,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3]艾略特文学论文集[G].赋宁,译.广州:白花文艺出版社,1994:206.

[4]林季红.艾略特《荒原》诗中的复活意识[J].厦门大学学报,2001(8).

I106.2

A

1673-1999(2011)13-0126-02

游翔文(1984-),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15)外国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

2011-04-19

猜你喜欢
艾略特荒原意象
塔斯马尼亚荒原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民族学刊(2022年7期)2023-01-23 04:14:30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北广人物(2020年42期)2020-11-04 04:56:28
读《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大城市里的小象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