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彬,李毅斌,段治超
(保山学院中文系,云南保山678000)
关于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魏国彬,李毅斌,段治超
(保山学院中文系,云南保山678000)
特色专业建设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的必由之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根据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特色定位,必须坚持教学团队建设优先的原则。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本科办学转型的契机,力求从高起点上起步,以科学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来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的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抓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升本;特色定位;教学名师
最近几年,云南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努力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逐步向本科办学转型,“专升本”成为云南地方院校的发展趋势。目前,云南地方院校的本科高校数量还不多,其主体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将来一段时间,“专升本”不仅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主题,也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奋斗目标。
云南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以高职高专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在教学上更多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做法,烙下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印记。当然,高职高专院校也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但是把技能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发展目标,这与本科院校的专业发展目标相比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来说,具有理论支撑的创新型人才必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主体。从这一点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专业是难以满足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正是基于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模式,调整结构,加快特色专业建设的步伐。
为此,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扩大办学规模。除了增加招生人数之外,增加专业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扩大办学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增加专业就必须考虑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屈波等三位同志在《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一文中指出:“高校一方面不能放弃原本的特色与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科发展,不断发挥新的优势,培育新的特色,根据企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使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紧密结合。”[1]所以,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要想通过增加新专业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就必须把握社会就业市场优胜劣汰、特色制胜的基本规律,创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郑确辉同志在《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一文中指出:“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特色的定位必须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2]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要结合本科办学层次作新的调整,慎重分析与考量特色专业的特色定位。这就要求决策者既要继承专科层次时期积累的历史传统,又要突破传统的束缚,紧紧把握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那么,特色专业的特色定位如何来衡量?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实际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就已经清楚地反映了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进行特色定位的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主要有建设目标与支持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八个方面。每一个评审指标下面又分若干个二级指标,共有22个二级指标。因此,特色专业的特色定位可以根据这些评审指标进行具体落实,力争在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等建设理念上,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在教育模式和人才特点上,以及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等方面,突出与同类本科院校不同的明显特色,重点要建设好符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特色项目。[3]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通常而言,专业建设仅仅关注人才培养,着眼于就业市场,因而在高校功能上就体现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脱节的倾向。实际上,专业建设完全可以在专业选择时就着眼于三大功能的统一,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专业选择,确定新创专业的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着眼于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借助当地各种资源的知名度提高专业的认知度,借助当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科学研究,从而借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为社会服务。[4]特色专业建设正是在这一点上能够发挥其特色优势,在与当地社会互动中获得生存空间,形成一种既依靠又服务于当地社会的具有自平衡特点的耗散性特色专业发展模式。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边疆省份。这样的资源特点导致了民族旅游产业发达、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相当突出。进入新世纪之后,云南的文化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小粒咖啡、芒果、桂圆、荔枝等热带特色水果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普洱茶声名鹊起,三七越来越受到药材市场青睐。这些产业发展的新倾向不仅是就业市场的生长点,而且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向标。云南大学正是紧紧抓住云南的这些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以民族学、生态学为主体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群,达到一种互动共赢的效应。云南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若能像云南大学一样,抓住云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努力构建媒体创意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茶艺专业、热带水果种植、食品药品加工与开发等新专业,那么这些新专业在经过一段特色专业建设之后将会借助云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而提高知名度,被社会不断地认知,最终积淀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正好站在一个重新选择特色专业的起点上。如何确定新建专业,如何选择特色专业,如何定位专业特色,云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上无疑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内涵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因此,抓好教学质量工程实际上也就是建设好特色专业。李俊龙等三位同志在《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一文中指出,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理念、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等。[5]那么,建设特色专业,我们又将怎样处理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的主次关系呢?抓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表明,在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这三大劳动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劳动者。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以人为本就不仅仅是解决社会生产问题与社会民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作为教育资源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教师又是核心。只有依靠具有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试验实习基地建设和资料库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因此,积极引进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具有理论创新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这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知名度,打造专业品牌,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我们就必须重视名师效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特色专业是靠以教学名师为主导的教学团队建设出来的。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创新型的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才会拥有高人一筹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思想,才会拥有丰硕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才会在就业市场中为该专业的学生赢得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教学名师是高等院校特色专业的品牌代言人。没有教学名师的特色专业,不仅没有专业发展后劲,而且也难以提高社会知名度。所以,构建以教学名师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创造条件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这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既然教学名师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那么,教学名师的培养就成为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要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学校可以目标责任制和合同管理的方式来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其次要遴选优秀的教师来担任学科带头人。学校可以通过项目竞争的方式选拔那些水平较高、比较注重实干又具有组织协调领导能力的优秀教师担任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建设负责人。[6]再次是提升学科带头人的学术管理自主权。学科带头人必须在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质量工程项目上拥有发言权,能够独立决策建设事务,拥有建设经费的自主支配权和教学团队的人事权。目前,许多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形同虚设,仅相当于一种荣誉,而没有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挂上钩。这势必制约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这种状况也难以培养出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进而影响特色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总之,坚持教学团队建设优先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科带头人的特色专业建设主动权,努力培养出具有相当学科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最近几年,云南省已经诞生了一批新的本科院校。随着云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新的本科院校还将不断产生。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内涵升本的挑战,既无特色专业,又无影响力的教学名师,重点学科也是凤毛鳞角。所以,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本科办学转型的契机,力求从办学起点上就紧扣云南地方优势资源来明确专业特色定位,以科学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来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的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抓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2]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2-3.
[3]李宏魁,韩应江.“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5-6.
[4]刘传林,李继中,钱武.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39-40.
[5]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21-23.
[6]刘沂蒙.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8-69.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istinguishing subjects is the necessary approach to intrinsic promotion in newlyoun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Yunnan.Itmustmee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Yunnan and adheres to priority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Newly-foun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must grasp the opportunity,et high starting-point,design distinguishing subjectswith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ideas,promote teaching team contruc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by training excellent teachers,construct distinguishing subjects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newly-foun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construction of distinguishing subjects;intrinsic promoion;excellent teachers
(责任编辑 田景春)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on of Distinguishing Subjects in New ly-foun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Yunnan
WEIGuo-bin,LIYi-bin,DUAN Zhi-chao
(Department of Chinese,Baoshan College,Baoshan 678000,China)
G642.3
A
1674-9200(2011)01-0092-03
2010-07-08
魏国彬(1974-),男,湖南安乡人,保山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影视艺术研究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李毅斌(1968-),男,云南昌宁人,保山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段治超(1977-),男,云南腾冲人,保山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