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
张 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教师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当前教师队伍的水平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教师发展”的理念,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选择。分析了高职教师发展的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合作能力、跨界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内涵,并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探讨了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高职;教师发展;内涵;策略
教师是治校之基、强校之本。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无论怎么强调教师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斯帕克斯(Sparks)和赫希(Hirsh)指出,如果要为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做好准备,学校成员的专业发展以及组织的重要变革都是必要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它,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1]。因此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都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于正处于规模扩展转向内涵提升的转折时期的高职院校而言,教育质量的提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等等的一切无不需要教师的参与才能得以实现。教师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未来。教师的发展即是学校的发展,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
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正成为共识。2005年以来高职院为了应对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大量引进教职人员,其中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师资队伍的年轻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的共性特征突出。这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年轻教师缺乏必需的行业企业从业经验或经历,且缺少充分的教师入职教育和培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要求了解不足,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总体欠缺。教师队伍的水平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而加强教师在职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教师发展”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促进教师发展,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选择。
教师发展是在教师职业“专业化”推动下的教育研究课题。更多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范围,对大学教师尤其是高职教师发展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当前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从学校管理机制或优化队伍结构等途径来提升教师及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更多的是从“建设”的层面而非“发展”的角度来影响教师的发展,欠缺对教师主体性发展的关注。没有教师自主自觉地参与,任何师资建设措施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一个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一个释放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师发展的本质是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教师发展”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三种则兼含以上两种理解。视角不同,则内涵不同。阶段不同,内涵亦不同。教师发展是持续的、贯穿职业终身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动态性、终身性、系统性的概念。其中,阶段性是指教师发展经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各个阶段;动态性是指教师发展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区域,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的动态变化;终身性是对教师个体而言,学习是终身的,发展是终身的;系统性是指要整合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的需要。
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认为,教师发展基本围绕着四个目的,即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专业发展包括促进个人成长,获得或提高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意识。教学发展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计划的更新。组织发展集中于营造有效的组织氛围,促使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实践。个人发展包括采取整体计划,提高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维护健康,进行职业规划。台湾教育学者陈壁祥指出,大学教师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与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学校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3]。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职业(专业)特征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教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双师型”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特色。具体来说高职教师发展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教学能力;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包括高职教育理念与精神、学科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课程设计和组织能力、课程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在高职院校中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解为“如何教”的能力即教学技能,把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归为专业能力,即从双师的角度去界定。也正因为这样的理解,容易导致师资培养工作的偏差以及教师角色的割裂,双师素质培养更强调第二个师,即作为工程师、会计师、设计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鲜少关注作为教师这一专业能力的资格准入和培训。
二是研究能力;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手段。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教师的教育实践内在地包含着研究的意义。“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表示: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高职教师的研究能力包括教学及学术研究的理念与精神、反思与批判能力。
三是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师的人才培养职能和应用技术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相关行业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包括社会服务理念与精神、行业专业实践技能、项目管理与市场知识、企业文化与行业发展知识等。
四是合作能力;黄炎培先生曾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当前围绕着“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以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全面展开。高职教师的合作能力是也是其基本能力之一,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合作是常态的形式,教师需要与他人合作进行专业开发、课程开发以及产学研项目开发,要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团队教学,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要建立与行企人员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关系等等。
五是跨界能力;跨界(Crossover)一词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必须要有跨界的思考”,因此职业教育者应当“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学科看学科”。
大学教师同时应该具备知识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学者、有效能的沟通者、有责任的教育者、自发的学习者、合作型的工作者特征[4]。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应是主动的跨界者。
尽管说教师发展的本质是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但从高职教师发展现状以及实践操作的角度,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对策和举措是必需的,也是更为有效的。因此,本文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提出以下策略或路径。
(1)树立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融为一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教师发展的理念,或者说从教师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正在进行的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当前需要做的事情。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价值独立、帮助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以及阶段与终身辩证发展、个体与群体系统建构、专任与兼职全面关注等等一切基于教师发展理念下的思考与行动都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新亮点和新突破,且有助形成一种优质的、生成性的管理文化。
(2)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后周期性培训、双师素质认证、资格准入、奖励激励等机制,改革创新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用管理、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制度,从“责任”和“利益”两方面架构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机制的创新突破建设的瓶颈,以政策举措促成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景。
(3)搭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平台;围绕着五大能力的提升,结合学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项目等重要工作的推进,“一师一案”为每一位量身定制教师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发展项目,以项目的实施驱动教师将各项能力的提升内化为自身要求;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企业工作站、教师国际工作站、教师心理健康中心等,搭建优质的物质平台和服务平台保障教师发展。
(4)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笔者在去年底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英国培训活动中,对牛津大学的教师年度评价考核方式感触深切。对牛津大学的管理者而言,教师是否相比其过去获得了提升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并且提升可以是各个方面的,而非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通行的以量为标准的刚性评价、以目标为依据的管理型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学校教师发展策略中的关键环节。
(5)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即有个体特征,也有群体特征。关注教师所处的工作情境,关注是群体发展对及教师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以此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是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合作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交流与对话重新认识和理解实践、持续学习并改善实践。此外,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也能让教师产生归属感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从而有助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凝聚力。
[1]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76.
[2]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5):67270.
[3] 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56258.
[4] 牛利华.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40243.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ZHANG Hua
(Suzhou Art&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Suzhou 215104,China)
A persistent and high leve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 is crucial to a vocational college’s future.At present,teachers’competence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and stunts vocational colleges’further development.It should be a priority and necessity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build up a"teacher staff"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aper talked about five aspects of the compet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need to develop,including teaching,re-searching,social service,cooperating and crossover abilities,and analyzed their connotation.Inad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trategy and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ers’competence on the aspect of vocational school admini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development;connotation;strategy
G 451.2
A
167127880(2011)0620023203
2011-10-13
张 华(1977— ),女,江苏姜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