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梭的教育思想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兼论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评价模式选择

2011-08-15 00:4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卢梭素质教育美术

张 凤

(陕西教育学院 美术系,西安710061)

从卢梭的教育思想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兼论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评价模式选择

张 凤

(陕西教育学院 美术系,西安710061)

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埋头应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之后,其内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以及对素质教育理解尚存在着偏差,应试教育仍然主导着我国基础教育诸多方面。卢梭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的教育观对我们不无启发。鉴于此,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尤其应重视审美素养的提高等方面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评价的模式选择。

教育思想;改革;课程评价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18世纪初期,这个时候法国进行了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伴随着他成长的岁月,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激烈的反封建斗争,卢梭的启蒙思想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爱弥儿》这一著作中。他通过虚构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受教育的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的教学方法。卢梭所主张的选择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并提倡以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我国新一轮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的基础教育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非常必要,但同时也感到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却非常艰难,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遇到了“瓶颈”问题。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本身以及人们对教育思想观念的认同程度。十几年来甚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人们处于一种既认同素质教育理念,但也不得不认同应试教育思想的矛盾状态。我们积极借鉴卢梭的教育目的论的先进观点,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目的是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寻找出路。事实上,一切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和能切实履行自己职责的合格公民。

一、从卢梭的教育思想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是以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人的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天性。人的善良天性并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而有所不同,人之所以变得罪恶并不是像原罪论所描述的那样是人生来就带有罪恶,而是后天残害所致。在他看来,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有可能变坏,人类在出生时所没有的而在长大之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是由后天教育所赐予[1]2。正是源于卢梭的性善论,才产生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卢梭提出教育要“归于自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还给我们勾勒出了自然教育的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能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人就必然趋向于善,教育的使命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要求,使其禀性和能力免受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持善的本质。因此,他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篱而使天性得到自由发展,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1]8-9。只有这样,才能人人享受自由,人的理性才会纯然,人类社会才会成为理想的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表现在它往往把学生的精力、注意力集中到个人对功利的追求上,使受教育者漠视社会责任,以课程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高低,引导学生以追求高分为学习目的,忽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其基本含义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说它是根据人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体构建个体素质的综合结构与发展机制,以满足主体创造需要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为人态度、处世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国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将原有的应试教育体制打破,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素质教育的新体系。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正是应试教育的不足,它的本意是让教育者、受教育者甚至整个社会教育环境、教育体系都置于和谐良好的关系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社会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全面成长。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是如果我们只孤立地注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研究和运用,而不能够去改变教育观念,真正地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那么,我们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会陷入空谈,基础教育改革也就失去了意义。正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国的应试教育的生存空间还相当大,素质教育推进缓慢。

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这不仅仅是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和推进的,它也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相吻合。如果我们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的个体,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那么我们就无法进行素质教育,更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思维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在我国,儿童没有童年的现象依然普遍,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顾儿童的天性,不顾儿童的兴趣,把儿童当作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接收器,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对儿童进行知识的灌输。儿童从小学开始就要背上沉重的书包,接受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这种现象还在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儿童就是儿童,超越其年龄的教育,不但不人道,而且也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和功效。儿童应该有他欢乐的童年,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要还给儿童一个灿烂、欢乐的空间。卢梭重视儿童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然而,我们如今的基础教育阶段依然存在着在教学实践中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事实上,过度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些少年“大学生”,不但心理素质较差,而且自我服务能力、社交能力不强,我们已经从这些方面看到了违背成长规律带来的严重后果。不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就等于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也就会造成其身心畸形发展。

二、积极借鉴卢梭的教育思想创新我国的素质教育体系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培养人向善和如何做人放在了首位。孔子就主张先有品德、道德的培养,而后才有专门学问的教育。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收回善性,扩充善端。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强调培养人的个性。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从人的心理因素而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的培养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西方教育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应证。中国历代先哲们的教育思想代代相传,长达两千多年。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直强调共性的培养,忽略甚至压抑个性的培养。共性的培养虽然构成了共同社会的基础,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程度上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它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现在批评之声压过了赞同之音。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虽然也强调对人的个性培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落实得不是很好。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于教育目的莫衷一是。但概括起来,不外是从社会需要或个人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教育目的问题,即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按照卢梭说法,教育就是“养成正当的习惯”,对他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健全的个人”、“正当的习惯”等都是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一些传统概念,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定的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社会动物,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的动物。正如个人不能脱离社会一样,脱离一定社会条件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也是虚无的。由此可见,即使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本位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和的设想和规定,是一个历史范畴。片面地追求共性教育和片面地追求个性教育,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因此,素质教育在强调培养人的良好个性的同时,一定还要强调人的共性培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所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虽然已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且进行了课程改革,但同样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当然也就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卢梭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这种教育思想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此,他主张尊重儿童的自由和兴趣,鼓舞儿童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地、自觉地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他提出,必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在于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卢梭的观点中积极的成分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也有它的缺陷,如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施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在《爱弥儿》中他分了五个阶段),他把儿童所受的教育割裂开来,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平行需要,是产生人类教育现象的深层动因,直接经验的认识与间接经验的积累,是构建教育活动所必备的主体条件和社会条件。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是个整体的结构,不能单纯强调任何一个因素,人为地把各因素割裂开,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依靠人类社会特有的媒介工具(语言的、经验的、操作的),组建特定的形式(教与学)、以一定的人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去实现预期目标的培养,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以此构成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蔡元培在阐述他的教育主张时曾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2]56-57现阶段,虽然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对知识大多还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情感态度和知识的内化,导致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卢梭反对教育强制儿童去接受传统的偏见,反对服从教师的权威。他认为在智育的过程中,知识的传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掌握知识的工具。特别是卢梭提出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纵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学生天生的参与欲望的认识,缺乏在素质教育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本位上。从改革成败的经验上来看,只有通过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对大自然、社会的观察来获得感性知识,学会正确思维,才能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基于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评价模式选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在基础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的步伐必然会加快。要让学生懂得爱,懂得自由,懂得创造,就要教他们去理解世界和乐于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学会鉴赏生活,鉴赏人,鉴赏艺术,懂得了鉴赏,才能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美是人类积极生活的真实表现,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情感。人的一生缺乏对美的追求,生命就会变得乏味无聊。学校的美育,包含着许多方面,可以说每一门课程都渗透着审美教育的因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美术课程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各种素质都能够得到协调发展。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规定,美术课程是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课程评价中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说,在美术课程开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只教授课本知识向既教课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学校教育中,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人的目标是所有教育者应首先考虑的问题。传统的美术课程评价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往往忽视人的目标,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和深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按照卢梭“归于自然”的教育观,我们应该将人的目标与知识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领悟情感意蕴。在这个精力充盈和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如果课程评价模式适当,那么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大大增强他的奋发自强精神和律己情操。因此,美术课程评价要由传统的侧重技能转向注重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在评价的标准上既要关注课程教与学的成果,又要关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尊重,对美术活动表现和美术作业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不同层次进行评价,不再以简单的分数论高低。与此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评。对于美术课程来说,重建其课程价值观特别重要。

[1][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蔡元培.蔡元培讲演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A Tentative Examinat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usseau’s Education Thought—— Discussion of the Choice of Evaluation Models for the Course of Fine Arts in Basic Education

ZHANG Feng
(Department of Fine Arts,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 710061,China)

Naturalistic education is the corner stone and core of Rousseau’s education thought.In our country,the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 exam-oriented since the 1980’s.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And the content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have been extended.However,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s still domina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outlooks and soci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prejudices abou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attempts to emphasize that heur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It also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evaluation models for the course of fine arts in basic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esthetic quality and other factors.

education thought;reform;course evaluation

G40

A

1009—5128(2011)07—0039—04

2011—04—20

陕西教育学院2010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教学院级科研重点项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研究”(10SX08)

张凤(1973—),女,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和美术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 贺 晴】

猜你喜欢
卢梭素质教育美术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意美术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