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中的几点体会

2011-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燕子区域游戏

周 洁

(东海县幼儿园,江苏 东海 222300)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幼儿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区域活动的研究》为市级“十一五”立项科研课题。我前段时间和我园部分教师去上海学习,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感悟。

一、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

区域活动强调材料的开放性,重视让幼儿和环境互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考虑材料促进孩子各种能力发展的价值。

1.自然物。大自然中的材料收集方便,用途广泛,价廉物美。如玉米芯,可将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置于美工区,蘸上颜料进行印画;芦苇秆可以用来比较长短、粗细;竹子可以做成小树、钓鱼竿;麦秆可以吹画……虽然这些都是不起眼的自然物,但别有一番用途,深受孩子们喜欢。

2.废旧物。许多废旧材料只需稍做加工,就会变成孩子喜欢的玩具。如可乐瓶上贴上眼睛、嘴巴、胡子、小尾巴就变成一只只有趣的小老鼠;扑克牌是孩子学习数字的最好材料;废旧的棉布可以做成苹果树、小汽车、布娃娃;水果网兜是孩子进行创造的最好材料,孩子们可把它做成帽子、房子、被子、肉串……

二、区域活动空间、时间的安排,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自主的需要。

我们提倡让幼儿自由选择,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就不能实现,活动的自主性也就无法体现。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尝试的。

1.开放的空间。在空间增设上考虑到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幼儿可根据需要,重新布置或改变某区的位置、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随时增设活动区域。一次班上的几个女孩用小椅子在走廊的一角围了一个圆圈,大家坐在里面,神秘兮兮地说着话,原来她们是想在一起说一些悄悄话,就自发地布置了一个“隐私区”。

同时,我们尝试开展平行班活动。即同年龄班的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开展平行班游戏时,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通过这种形式,平行班的教师、幼儿相互都很熟悉,幼儿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自主性、积极性显著提高,性格活泼开朗,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这种打破班界的环境的创设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他们交往的范围,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还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

2.开放的时间。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如几天完成一个美工作品,只要他们完成即可,不做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的,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们班的几位男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区的造纸活动,他们经常自由进入动手区。在长时间反复操作、相互交流中,他们不仅发现哪几种纸易撕、哪几种纸易吸水,还发现吸水后的湿纸容易撕、湿的纸很柔软、干的纸比较硬等各种有关纸的特性的现象。

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和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三、在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还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

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友好平等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活动。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方法,适时帮助来推进幼儿的活动,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在游戏指导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与他们平等相待,由“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变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即将幼儿当做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指导中不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

2.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常采用“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自己思考。在手工区折燕子时,我们提供手工书、折好的燕子成品、每个步骤的范例,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做工具自己学习。有的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燕子;有的将成品拆开再还原迁移已有的经验折出了燕子;有的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了燕子;还有的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出了燕子。活动后,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折燕子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折纸,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3.赏识的原则。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4.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巧妙的点拨,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

四、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评价的目的不是赞美技能精湛、谁的作品悦目,而是倡导一种精神,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精神。活动中我们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有幼儿自评、幼儿互评、小组评价等。在评价活动中,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引导幼儿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在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强调儿童伙伴间、儿童和教师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平等、融洽的游戏学习者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凸显了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是连云港市“十一五”立项科研课题

猜你喜欢
燕子区域游戏
燕子
燕子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