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汉字在日本人文字生活中的地位

2011-08-15 00:42邹小平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昭和公用用语

邹小平

(九江学院 外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汉字作为现代日语文字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日本人的文字生活。汉语词在日语不同单词数中所占的比例要超过和语词,比例为47.5%,它们中的一些词已成为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功能,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汉字被称为是具有优越传达功能的文字,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一、从《当用汉字表》到《常用汉字表》

从1972年11月起,国语审议会着手对其进行改革,开始对汉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日本的三大报纸,九十种有代表性的现代杂志,以及各种法令、公用文等,并且通过民意测验,调查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对汉字的认识。经过8年大量的调查研究,终于于1981年10月由日本内阁公布实施 《常用汉字表》,同时废除《当用汉字表》,表中汉字总数为1945个,其中包括《当用汉字表》中的1850字。新增的95个字,都是使用度、机能度较高,造字能力较强的汉字。其中许多字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搭乗”的“搭”、“陸曹”的“曹”、“偵察”的“偵”、“駐屯地”的“屯”等字,反映了日本民众对国家防卫问题日益关注的时代潮流。

《常用汉字表》与《当用汉字表》截然不同,它放松了限制,明确规定此表是有关汉字使用的大体基准,并不是限制汉字使用的限制表;并指出它不影响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专门领域以及各人的汉字使用,也不否定在以往的著作和文书中所使用的汉字;而且人名、地名等也不受限制。但必须指出的是《常用汉字表》的大体基准并不意味着汉字使用的绝对自由化,而是要求人们尽可能根据这个表使用汉字。

《常用汉字表》在字体上仍沿用《当用汉字表》的原字体,只是把“燈”简化为“灯”,新增加的汉字原则上采用了已通用的简写体。以前的《当用汉字表》由汉字表、音训表、字体表等三个附表组成;而《常用汉字表》只有常用汉字一个表,表中同时列出字种、音训、例词,是一个综合表。即便如此,表外汉字的书写仍然大量存在,如“迂回”中的“迂”、“楷書”中的“楷”、“拉致”中的“拉”等。 此外某些日常使用的汉字如“誰(だれ)、鞄(かばん)”,以及“家”的训读“うち”等也未被收入。所以仍有不少人对这种标记规则持批评态度。不管怎么说,从《当用汉字表》到《常用汉字表》都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在日本围绕汉字的争论由来已久,历史上对汉字的限制总是多于对它的合理开放,所以这次《常用汉字表》的制定也可以说标志着日本文字改革历史性的转折。

汉字表的改革使日本人从旧表的限制中解脱出来,汉字政策朝着比较开放、富有弹性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特别是现代日本年轻人中有讨厌汉字的不良倾向,因此这次改革有助于抵制外来语的泛滥,提高汉字的地位,增强汉字的生命力,充分发挥汉字的优势,使日本的汉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二、日本人的姓名和汉字

1.日本人的姓和汉字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姓都是使用汉字来记录的,但两者相差很大。我国常用的仅有5百个左右,而日本人的姓有近7万个。如果把相同汉字不同读音的情况也考虑进入,大约有14万个。而且其中的80%—85%源自日本的地名。江户时代一般只是贵族、士族阶级才有姓,明治8年(1875年)的大政官布告要求平民百姓也必须有姓。于是有取地名的,有取商店名的,还有从汉籍佛典、器物、动植物、天体、方位、官职、古代的姓中选取的,但大部分取的还是居住地或故乡名,所以日本人姓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居住地的环境特点作为姓氏。特别是有“田”字的最多,如“山田、治(はる)田、新(にい)田、柴(しば)田、芦田、吉田、武田、位田、本位田(ほいでん)、印田、隠田、藤田、森田、花田、稲田、水田、太田、平田、田中、田井”等。日本人的姓氏充分反映出日本的地形地貌、稻作文化,以及日本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从词源上看,日本的四大姓氏分别为“源、平、藤、橘”。其中“藤原”来源于奈良县藤原这个地名,“平”来源于平安京的平,“橘”是植物名,“源”是表示事物根本的抽象名词。据说东日本以姓“鈴木、佐藤、高橋”,西日本以姓“田中、山本”的为多,朝日生命调查的前十位依次是“佐藤、鈴木、高橋、田中、渡辺、伊藤、小林、中村、山本、加藤”。此外,富山县的新凑市以怪姓集中而闻名。按照能坂利熊的分类,可分为:

(1)日常杂货类:籠、車、桶、網、糸、綿、風呂、手丸(てまり)。

(2)食品类:味噌、塩、米、小豆、豆、糀(こうじ)、飴、酢、菓子、油。

(3)与渔业有关的:魚、釣、波、海老、鵜。

(4)数字类:三箇、三歩一、三盃、四日、七軒、八丁。

(5)其他:腰、腰巻、袴、石灰、灰、地蔵、菊、甲(かぶと)、牛、苗代、材木、屋根、宮、門。

冲绳较其他地方而言,一字姓和三字姓的较多。如“伊土知(いじち)、伊修院、祁答(けどう)院、慶(いわい)、巴(ともえ)、尚(たかし)”等,据说这是萨摩藩强行区别出生于其他地方的人所遗留下的痕迹。

2.日本人的人名和汉字

昭和23年(1948年)的户籍法规定用于人名的汉字必须是法令规定的常用简单的文字,在实施规则中规定使用《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或平假名或片假名。但很多时候父母想给孩子起的汉字都因这个规定而无法实现,于是昭和26年(1951年)5月公布了由92个汉字构成的《人名用汉字别表》。昭和56年(1981年)10月,在废除《当用汉字表》,公布《常用汉字表》的同时,又公布了《人名用汉字追加表》,补充了54个汉字。于是用于人名的汉字共计174个,但其中的“仙、尚、杉、甚、磨、斉、龍(常用汉字字体为辰)、悠”这8个汉字是《常用汉字表》中已有的,因此除去这8个汉字的166字再加上常用汉字1945个,共计2111个汉字可以用于人名。

三、日本的报纸和汉字

报纸的使命在于向不特定、尽可能多的读者传递新信息。因此,报纸用语要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论多难的内容,也要在高中生能看懂的范围内编写。报纸用语力求易读易懂,它对日语教育,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昭和28年(1953年)成立了报纸用语恳谈会,它主要是在日本国语政策的指导下,对加盟的各报社、通讯社及广播等大众媒体制定统一的标记基准,并搜集新闻界对国语政策的意见,力求推进国语的简明化和报纸制作的现代化。报纸作为大众媒体,它的用语首先要严格遵守《常用汉字表》,加盟报社又可根据报纸用语恳谈会上的决定,使用了一些与《常用汉字表》不同的汉字。

1.不使用下列《常用汉字表》中的11个汉字。

謁、虞、且、箇、遵、但、脹、朕、附、又、濫

2.使用下列《常用汉字表》以外的6个汉字(括号里为使用的音训读法)。

亀(キ·かめ)、舷(ゲン)、痕(コン)、挫(ザ)、哨(ショウ)、狙(ソ·ねらう)

3.特别认定的音训读法。

個(カ)

不使用上述11个汉字的原因在于“虞”完全可以用“恐”代替;“遵”在表示“したがう”的意思时是和“順”一样,因此“遵守、遵法”便写成“順守、順法”;“膨脹、濫用”写成“膨張、乱用”;“附”用“付”代替;“且つ、但し、又”是接续词无需写成汉字;“謁、朕”则涉及报纸敬语使用法的问题。日本报纸在作报道时,原则上是不使用敬语的,但涉及日本皇室时则不同。以前使用了许多特别难的汉语词,直到昭和22年(1947年)8月宫内厅和报道机关达成一致:在一般用语的范围内使用最高级的敬语,如“玉体、聖体”改为“おからだ”,“天顔、竜顔”改为“お顔”,等等。后来日本国会在开会之初举行的天皇到会的开会典礼上,把“勅語”改为“おことば”,把“朕”改为“わたくし”。现在有关皇室的报道,都使用简明、朴素的一般敬语形“れる·られる”“お(ご)...になる”等形式。

四、日本的公用文和汉字

所谓公用文指的是国家、国家机关、地方公共团体和其他公家机关以及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在职务上做成的文书。公用文大致可分为法文、公文、记录和准公用文。其中法文包括宪法、诏书、法律、条约、政令、省令、规则、告示等。对一般日本国民来说,公用文既是约束他们生活、约束社会的东西,又是保障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下面本文着重从汉字使用规范来探讨和日本国民生活、社会息息相关的公用文中的汉字。

公用文中汉字的使用规范,大致有以下三个。

1.《常用漢字表》

2.《公用文における漢字使用等について》

3.《公用文作成の要領》

伴随着昭和56年10月1日《常用汉字表》的实施,各行政机关拟定公用文时的汉字使用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但在《常用汉字表》的基础上,根据公用文的实际情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通知中的《公用文中的汉字使用》成为重要的补充。

[1]孙光.日本汉字表新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3).

[2]彭泽周.汉字传入日本简史及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J].当代语言学,1981,(01).

[3]王新潮.关于日本人的姓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02).

[4]安子介.汉字的再认识[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

[5]许秋寒.汉字在日本[J].中国文化研究,1995,(01).

猜你喜欢
昭和公用用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昭和电工扩大超微细二氧化钛产能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昭和电工高纯三氯化硼产能提高1.5倍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昭和电工扩增中国高纯氨能力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