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娥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最初单一的政治辅导员发展成为具有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等多重任务的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跨越着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同时也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大本落榜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青年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极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和政工干部的“双重身份”。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班主任由任课教师担任,所以辅导员工作也包含了班主任的职责。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具有普通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涵,而且还应该具有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高职辅导员应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定位和角色转化,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改为综合职能的“辅导员”,才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导致辅导员处于尴尬位置:是教师,但不具体从事教学工作,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也不参与教师晋升机制;是管理者,但整天处理的是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更多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信息传达者。就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而言,有的将辅导员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教师,有的将辅导员归为行政系列的人员,有的高校尝试让辅导员在校外挂职锻炼。现实中,辅导员大多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茫然,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导致辅员对工作性质、内容、权利与义务等带来诸多问题。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各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工作的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由于对自身职业角色认识不清,工作中会出现如下问题:(1)角色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导致对本职工作不投入;(2)定位不准。工作重心放在生活管理和活动组织上;(3)职责不明,事无巨细,疲于处理琐碎杂务。
还有的学者从角色冲突角度指出辅导员角色不明带来的诸多问题:如陈迪英在《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一文中指出辅导员角色责任的分散性、模糊性、工作成果的“无形性”造成的冲突,使辅导员为自己的辛勤劳动难以得到社会的正确评价而苦恼;对辅导员多重角色期望的冲突;辅导员的角色责任与个人事业方向造成的冲突。曹连众、高圆媛也指出辅导员因“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目前自己的困境”,产生自我实现感的失落感,这是影响辅导员工作持久、积极、热情的重要原因。
董春艳等指出辅导员角色的不当迁移表现为:(1)错位。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不像师生关系,不像朋友关系,而成了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2)缺位。忙于学生日常琐事,无暇顾及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3)越位。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而不是全包全揽所有事务。这些问题的存在背离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角色要求。
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高职辅导员与普通本专科辅导员相比,其职责有相同之处,如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成长成才指导等方面,涵盖了学生教育、管理等大量繁琐工作;又因学生特点不同有其特殊性。高职大学生特点表现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目标不明确;自卑心理较重,耐挫折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等。高职辅导员更是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于一身,演变成了办事员、服务员、勤杂员。从学生迟到早退、应付突发事件到各部门日常业务,辅导员“什么事都要干”,“什么都可干”,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功能到底是干什么。辅导员整天忙忙碌碌,却感觉不到工作成果;在职级、职称方面看不到发展前景。虽然被定义为知识密集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双重角色,但主要精力却集中在从事各种事无巨细的“杂务”,而且在高职院校还面临某种偏见:认为设辅导员岗位是浪费教育资源;甚至认为辅导员不务正业,素质低,专业不行才干这一行等。
新形势下,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及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再加上学生工作日新月异,这些都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彻底改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甚至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勤于学习,慎思明辨,投身实践,对学生多些鼓励、包容和贴心的服务,必须进一步强化角色意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纽带,还是学生管理的直接实施者,与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紧密的联系。那么,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成为优秀人才;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主体,把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全学生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保持良好心态、健全人格以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高校是意识形态最活跃、最敏感的地方,要深入研究如何使先进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在包容中实现引领,在共存中巩固主导。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学生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辅导员是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学校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大学期间交往、接触最多的老师。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思想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思想心理的学生群体。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和把握意识形态发展趋势、特征、性质和传播特点,及时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识别力和应对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和谐稳定并非就是“你好我好”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而是一种协调、平衡、有序的发展态势。高校首要的是要保持高校和谐稳定,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注重制度建设,防止或减少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要注重平等沟通协商,满足学生合理要求;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着重加强创新管理与和谐稳定的统一,在创新管理中利用矛盾,在化解矛盾中促进和谐。辅导员要善于驾驭矛盾、控制矛盾和化解矛盾,在指导思想上承认和尊重差异,在管理工作上宽容和包容差异,在思想工作上规范和整合差异,在和谐稳定上引导和控制差异,从而实现在创新管理与和谐稳定中不断发展。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要扮好五种角色:学生的思想导师、学生的心理导师、学生的学业导师、学生的生活导师、学生的职业导师,让高职辅导员切实成为高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培养什么人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辅导员应根据高职大学生培养目标确定其思想指导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高职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正义感,他们对社会不公现象义愤填膺,疾恶如仇,但思想单纯,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甚至偏激。辅导员要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自省自律和知耻改过的意识,明辨是非荣辱,树立基本的做人立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三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应“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拓展素质,充分激发他们各种潜力,使之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思想敏锐,善于理性思维,专业技能精,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且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按照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即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与精神病。心理健康标准为“正常的认识及关注能力、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优良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以及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入学初期(入学初两个月左右或第一学期)、正常学习生活期、毕业期(最后一学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应该针对高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入学初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上;正常学习生活期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如与老师、父母关系紧张、情感、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经济条件引发的心理问题等;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等等。
因此,高职辅导员应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一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成才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同样能成才。让学生懂得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坚定成才信念,坚持不懈努力,经受挫折考验,才能成功。二是将心理辅导与缜密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特殊行为、特殊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恋爱问题、家庭特殊问题以及对社会现实不满等情况,及时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交谈沟通。心理辅导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说心理话,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辅导员有责任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习方法、实践能力与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职业特点。高职辅导员学业指导应体现适应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具备安心从事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职业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规模的扩大,班级观念淡薄,学校是学生的大家庭,学生宿舍成为学生生活的大舞台,辅导员应与学生同住,深入学生。可采取星级文明寝室创建等制度措施,以便对学生生活进行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寝室管理和寝室文化活动中,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平等交流、融洽感情。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学会过集体生活,树立集体观念,学会谦让、学会自控,加强文明生活方式教育,培养自强自立、健康整洁、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生活琐事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指导要“以就业为导向”,主要集中在择业心理辅导,用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和职业发展等服务。辅导员要真正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在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为实现“零距离”上岗做好准备。对大一学生主要介绍专业发展状况和相应的职业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主要是使之提高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学会社交礼仪等;对大三学生主要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就业目标,做好求职应聘的准备。
辅导员工作是辛苦的,但又是非常有意义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尊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学生的人生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辅导员的作用是正确引导,努力使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正确方向的引航人”,为学生科学合理的选择、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1 王晓龙.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与工作创新[J].考试周刊,2007(28).
2 朱惠琼.辅导员角色重构与和谐校园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2006(4).
3 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4 董春艳.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探究[J].教育教学管理,2006(10).
5 郭秀云.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0).
6 王洪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与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2007(1)
7 孟繁中,许海光,葛占胜.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8 王伊琴.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