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农民视野中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渭南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2011-08-15 00:48高敏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渭南农民农村

高敏芳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民视野中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渭南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高敏芳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渭南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大门,但渭南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偏低、农民科技素质较差、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宗教活动比较活跃、环境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只有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素质等措施,增强渭南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

关中天水经济区;渭南;新农村;调查;对策

一、基本情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宝鸡、杨凌、商洛 (商州、洛南、丹凤、柞水)和甘肃省天水等七市一区,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 7.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2842.62万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渭南市现辖 1区 2市 8县,总面积 1.31万平方公里,占 16.4%,列第四;总人口543.07万人,占 19.1%,列第二;全市生产总值(GDP)517.31亿元,占 11.1%,居第四;人均生产总值 (GDP)9535元,仅高于天水市和商洛四区县平均水平,居第六;财政总收入 69.6亿元,占 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1.36亿元,均排西安、宝鸡之后居第三;投资规模达到 333.59亿元,仅占9.2%,居第四;城市化率仅为 37%,较经济区平均水平低了 6个百分点。[1]总体表现为经济发展不足,实力较弱,工业化带动力和城镇化承载力还不强,就业容量有限,自身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多,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也较多。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由政府主导、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环境、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和谐农村等为主要内容的浩大的系统工程。[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那么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建设者和受益者,农民视角中的新农村建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就是以渭南农民为调查对象的实证性研究,以一种低视角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需求和愿望,并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满足这种真实的需求。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1000份,主要由渭南籍学生在 2010年寒假期间负责执行,开学已全部收回问卷。调查范围为渭南 11个县市区。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调查问卷分三部分 70余道问题。涉及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 (包括 7个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包括 53个问题)、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望程度(包括 11个问题)。

二、问卷统计

(一)农民对新农村目标的理解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这五个目标中哪个应该优先解决时,排在第一位的是生产发展,第二位的是生活宽裕,第三位的是村容整洁,然后是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1.对“生产发展”的理解。关于生产发展的依靠力量,农民认为要依靠农村集体组织带动、当地政府支持、农户自身的努力及其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对政府推荐的致富项目农民希望村干部带头,树立榜样或者农民自愿选择,不主张统一搞。认为当地最适合进行的生产依次是经济作物生产、农作物生产、其他副业、旅游业和畜牧业。认为发展生产的资金应该由政府与自己各出一部分,这个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通过招商引资。农民希望政府在生产中给的帮助是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这两条占的比例最高,其次就是组织农产品销售,再下来是项目引进和劳动技能培训。

2.对“生活宽裕”的理解。部分农民觉得,生活宽裕是无止境的,就像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样。生活宽裕一般用收支情况来衡量。被调查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农产品收入、养殖业、自己的企业、外出打工等,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的只占 3%的比例。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依次是:子女的教育、家庭日常开支、医疗、购买生产资料、建房、人际交往等。当问及最主要靠什么才能使自己富起来时,绝大多数回答是靠技术和勤劳,其次是文化学习,再次是机遇和关系,最后是胆识和气魄。

3.对“乡风文明”的理解。当调查怎样才能算乡风文明时,回答依次是:家庭和睦、邻里友好、尊老爱幼、村容整洁、治安状况好、管理民主、精神面貌好、没有黄赌毒、遵守公共秩序、没有污染。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居住地的民风一般,认为民风很好的排在第二,还有极少数认为很差。对村里的治安状况基本满意的占到绝大多数,排在第一,满意的也较多,排在第二,不满意的排在第三。觉得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排在第一的是不尊敬老人的现象比较多,排在第二的是村里的赌博现象比较普遍,第三就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此外就是封建迷信现象比较普遍。当然也有的村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

4.对“村容整洁”的理解。农民普遍认为当地政府对房屋改建工作还没有开展,正在开展的村庄也只占 10%,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只占到 1%;27%的农民认为居住所在地道路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完善的只占到 5%的比例,认为一般的占到8%;10%的农民对居住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感到不满意,基本满意的占到 27%,非常满意的只占到1%;12%的人认为居住地村庄规划不合理,认为一般的比例稍高一些,占到 26%,认为很合理的也有,但较低只占到 4%的比例;对居住所在地的绿化情况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也占 11%,非常满意的占到 1%;此外绝大多数人家里使用的还不是卫生厕所。

5.对“管理民主”的理解。当问到村里选举是否民主时,回答“民主还基本可以”的占绝大多数,也有 14%的人认为不民主;对于村里的村务收支状况公开情况,回答“基本上还行、不满意和不清楚”的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调查,回答“基本还行”的占大多数,不满意的占11%,满意的占 4%;绝大多数村民会去参加村里的民主选举的,也有 10%的人选择不去,还有 14%的人回答不一定。

(二)农民视角中的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建设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六个选项中,回答生产资金投入的占 27%;科技水平的提高占到 17%;政治民主和反腐败占到 16%;人才的培养占到 15%;其他还有诸如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等。

2.政府应为农民做什么。36%的选择为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实行更多的学费减免和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占到 17%;切实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占 11%;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保护价制度;让农民也能参加医疗和养老保险;禁止向农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占 3%;还有诸如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乱涨价、帮助建设文化站等内容。

3.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落实。回答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占到 16%;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占到 13%;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的占到 11%;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扩大劳务输出的占到 9%;加大扶贫力度的占到 7%;鼓励扶持优惠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占到 7%;还有诸如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农民自治自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电子农务解决农民信息不畅的问题等等。

4.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解决好的问题。科技水平的提高问题占到 34%;人才的培养问题占到 17%;政治民主和反腐败占到 16%;生产资金的投入占到 8%;环境问题占到 7%等等。

5.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应该和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占到 25%;应该多征求农民意见占到 20%;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监管制度占到 19%;应该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实惠占到 17%;应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占到 9%等等。

6.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农民和政府集体努力占到压倒多数;排第二位的是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占 11%;第三位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占到10%;下来就是政府项目资金扶持和村民自身努力各占 4%;此外还有靠招商引资等。

7.农民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占到 35%;家里有人生病占到 28%;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和社会风气变坏各占 8%;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占到 6%;此外还有治安状况不好、孩子不孝顺、农产品没有好的市场等等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

新农村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政府与学者对新农村的理解与描绘大多比较宏观,[3]相比之下,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局限,只能以自己所了解的居住地的实际情况为蓝本比较具体直观。

1.政策宣传不到位。通过调查发现,对新农村政策“很了解”的占到 8%,“了解一点”的占到绝大多数,还有 6%的农民对这一政策“不了解”。农民对这一政策“非常支持”的占到 18%,“无所谓”的占到 4%,其余大多数都是支持态度。当问到你所在镇乡村对这一政策是否有执行时,只有 5%的人认为有执行,改变很明显,还有 11%的人认为基本没有执行,绝大多数认为“有一点,但效果不明显”。

2.农民收入仍偏低。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900元以下的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 900—2800元的,收入在 2800—5000元的只占 4%,5000元以上的几乎没有。所以 36%的农民最担心收入没有保障;36%的农民希望政府为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实行更多的学费减免和优惠政策。

3.农民科技素质较差。绝大部分农民反映没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关专家的指导,或者说当地的农业科技宣传较少,很不够,还有 7%的农民回答就没有宣传。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26%的农民认为是“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占到 20%。新农村建设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中,回答“科技水平的提高问题”占到 17%;“人才的培养问题”占到 15%。

4.青壮年劳动力匮乏。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特别是有知识,有头脑的已经走出去,现在农村居住的都是“386199”人员。大部分人都不要土地,从而造成农田荒废。农业发展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5.环境意识较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乱扔垃圾,白色污染遍布于村口、地头;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没有一家使用沼气烧饭,三分之一的农户使用柴、草取暖,煮饭;80%多的农户没有使用卫生厕所,有些村庄家门口有一个厕所,整个村庄弥漫在污浊的空气中。

6.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民认为村里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丰富或一般,有的村还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农民闲暇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串门聊天、打牌下棋,也有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的但不多。当地政府只是偶尔组织一下集体性的文化活动,还有许多村庄就没有组织过活动。

7.宗教活动较活跃。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处于失控状态,思想的混乱也就在所难免。在农村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农民精神生活受到社会条件和收入条件的制约下,只好诉诸于宗教、神灵甚至迷信。农民普遍转向基督教信仰,也主要是为了求得身体健康,因此信教者老弱病残比较多,但这给有些邪教势力提供了活动空间。

8.村干部素质偏低。多数村干部重工作、重实践、轻理论、轻学习,有经验的乡村治理人才比较缺乏,年轻人乡村治理能力比较薄弱,造成农村干部存在许多问题,思想作风上不愿意吃苦,怕承担风险。工作态度上不主动为农民服务,工作热情不高,创新精神不强。

四、治理对策

1.继续宣传新农村政策。政府要从宣传力度、宣传途径和执行效果上做文章。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政策要家喻户晓,改变宣传设备落后而形成的“盲区”,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识不到位因而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的问题。

2.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近年来渭南市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占到其农户总数的 75%以上,专业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 2300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 22%,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到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0%以上。

3.发展高科技农业。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因此新农村一定要对农民进行各种技术培训来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科技与农业接轨。渭南实施了“百村千户万人农村科技致富示范工程”,大大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当地平均增幅高出 5个百分点,科技示范户的人均纯收入高出周围人均纯收入的 7%,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家庭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收入的 6%。

4.扶持乡镇企业。农村不仅仅是进行农业生产,还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村庄附近要有工厂、企业等,农民可以就近就业。有的农民表示,希望每月都可以有固定收入,就像城市的工人一样。农忙季节,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非农忙季节,农民也有事情做,可以挣钱。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5.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的文化建设的力度,坚持送电影下乡、举办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等各项活动,推动农民文化组织的发展,对于农民中自发形成的文娱团体和相关组织要积极引导,给予支持,扩大他们在农民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自发的形成更多的良好的文化团体,用农民自己来影响自己,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6.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素质。采取常规教育、定期培训、农村电教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性对村干部进行最新政治理论教育、岗位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培训,帮助村干部坚定政治信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养老保险和生活补贴制度,对生活困难的村干部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消除他们后顾之忧。[4]对有知识、有技术、有上进心的本村年轻人加大培养力度,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并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在外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引进后备人才。通过种种措施使村干部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1]王忠杰,由文光.渭南加快新农村建设纪实 [N].陕西日报,2007—05—31.

[2]叶敬忠,李春艳.农民对“新农村”五个方面的理解[J].中国经贸导刊,2007,(3):31—33.

[3]王再文,李刚.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 ,2007,(2):82—84.

[4]蓝光喜,聂爱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政府责任[J].中国行政管理,2007,(7).

Problem 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from View of Peasants in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 ic Region——Research ofWeina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AO Min-f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Weinan Teachers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Weinan is the east gate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its new rural construction,such as relatively low peasants’income,low peasants’scientific technology quality,lack of young labor force,vigorous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weak environmental awareness,etc.Only by takingmeasures like accelerating high-tec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and improving village leaders’working quality,can enhance Weinan’s status and contrib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Weinan;new countryside;research;countermeasures

F127

A

1009—5128(2011)03—0068—04

2011—01—20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K094);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 (10YKF003);渭南师范学院特色优势学科 (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 (渭师院科[2011]19号)

高敏芳 (1963—),女,陕西韩城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 詹歆睿】

猜你喜欢
渭南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国渭南之战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A Model Analysiswhich Consider Direct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of HIV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