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花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
英汉名谓结构论析
易花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
英汉都有名谓结构,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汉语的名谓结构源于汉语的本体属性,是严格意义的述谓性质,英语的名谓结构是系词或动词省略的结果。
名谓结构;述谓性;类型学
名谓结构的“谓语”性质是个争论时间长、且至今尚无一定结论的问题。英汉名谓结构有着不同的深层机制。本文对中英文《红楼梦》的名谓结构进行条理,一方面看名词的述谓性,另一方面观察英汉名谓结构的本质不同。英文语料采用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引文格式为:“英文语例+(页面+回数+汉语文本)”。
通过爬梳条理,归纳出杨宪益译的《红楼梦》中名谓结构的四种类型:情感色彩的、语气的、结构的、生理停顿的;即,英语中的名谓结构多表现为一种物理、外在和生理的层面。具体表现如下:
1.贬义式
(1)詈语式,例如:You monkey!(1959,65 回:你这小狡贼儿)
(2)消极评价,例如:Filthy swine!(1344,47回:这么气息!)
(3)贬义评价,例如:You with your filthy mouths and stinking tongues!(51,2 回:你们这种浊口臭舌!)
2.褒义式
(1)词汇凸显褒义,如“good”、“grand”等感情色彩比较浓的词汇,例如:Good cousin!(2643,86回:好一个念书的人!)
Such grand people!(3537,119回:他们什么人家!)
(2)情感副词,如 true、really等。例如:Our true sworn enemy!(2587,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
1.感叹式
(1)有感叹词标记,例如:
What an idea!(713,26 回:哪里的话!)
(2)无感叹词标记,例如:Beauties in a winter Chamber!(1482,52回:好一幅“冬闺集艳图”)
(3)反问式感叹语气,例如:
Official business!(2707,89 回:什么官事!)
2.疑问式
例如:Something nice for me?(875,31 回:什么好东西?)
1.动词承前省略
(1)接续句中,例如:Take one pot to Master Bao,one to miss Lin.(2646,86 回: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
(2)对仗式中,例如:If one flower is large,the other small.(1842,62 回:这两枝一大一小。)
2.结构或句式赋予
(1)句式联立,例如:Ten thousand for the mother pearl,five thousand for the curtain.(2794,92 回:母珠一万,鲛绡帐五千。)
(2)句子前后结构为数字对比结构,例如:The regular two tales each.(987,36 回:每人二两。)
3.结构转换
汉语文本中是名谓结构,英译本中显示为名词形式,但不再自足为句子,而是与上下句连成动词句,在动词句中充当状语、补语、分句,或分句的某部分等。具体表现为:
(1)名谓结构转换为状语成分,例如:A young couple like you(2298,76 回:你们两小口儿。)
(2)名谓结构作同位语,例如:Though you daughter-in-law(help you)(1321,47回:你一个媳妇)中“you”与“daughter-in-law”是同位语。
(3)名谓结构作为动词句的某个成分,例如:
(Why argue with)a silly girl!(863,31 回:他一个糊涂人。)名谓结构在该动词句中作宾语。
(4)谓语位置的数词转化为补语,例如:twenty or so in all.(1883,63 回:大家约二十来人。)
4.补语式说明信息
(1)对句子前面某成分的补充说明,例如:Looked quite down in the mouth,the picture of gloom.(907,33回: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
(2)冒号引出说明内容,例如:Four pieces were chosen:“The Sumptuous Banquet”,“T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Meeting the Immortals”and“The Departure of the Soul”.(500,18 回: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
5.模仿汉语句式或结构的结果
例如:A.仿凝固式的汉语句子,例如:one hill,one water.(2305,76 回:一山一水。)
B.仿文言式的汉语句子,例如:The good embody pure intelligence,the true essence of heaven and earth.(50,2 回: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
英语名谓结构的“点读”表现为一种生理停顿,把长句化为短句,满足换气的需要;名谓结构通常是对前面名词成分的补充说明,本身不成句。例:
1.表籍贯,例如:Now this Feng Su,a native of Daruzhou.(27,1回: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氏人。)
2.表名姓,例如:Baoyu's other pages Chuao,Saohong and Moyu.(265,9 回:宝玉还有几个小厮,一名扫红,一名锄药。)
3.表年龄,例如:Jia Rong,twenty.(341,13 回:年二十岁。)
4.对时间同一性的说明,例如:The day after tomorrow,the fifth.(836,29 回:明儿初五。)
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中文本《红楼梦》中是名谓结构、在英文版本中却译成动词谓语结构的句子。可以发现:英语中有很多与汉语貌似的名谓结构,但它们与汉语中的名谓结构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英语中的名谓结构基本上是不自足的,也就是说,本身的独立成句性能不够强;其次,从结构上看,英语中的名谓结构有无动词语义没有多大变化,名谓结构是动词或系词省略的结果;另外,主谓间的停顿不是意义和功能的顿换,而是“生理的停顿”。
汉语文本中是名谓结构、英文版本中译成动词谓语结构的句子共211例。大致可归为以下四类:
1.表述某种语义
(1)年龄类:She's only nine.(1544,53 回,这孩子才九岁。)
(2)衣着类:was wearing a pale blue satin jacket.(2035,68 回:身上月白缎子袄。)
(3)身份类:She's young.(348,13 回:他一个小孩子。)
(4)排行类: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577,21 回:你第几个?)
(5)天气类:It's so cold!(2775,92 回:这么冷天!)
(6)时间类:It was nearly three in the morning by the time.(501,18 回:时已丑正三刻。)
2.说明或评议某种属性
(1)人物属性:You're nothing but a painted whore.(1747,60 回:不过猖妇粉头之流)
(2)领属、领有:You and I have only four eyes and two brains between us.(1610,55 回: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儿。)
(3)数量属性:they've a whole pile of cases and baskets.(1486,52 回:箱子笼子一大堆。)
(4)比拟属性:Your mistress is devilish impatient.(301,11回: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3.表方位存在
(1)某空间存在某物:In front of which were two brilliant horn lanterns.(361,14 回:前面一对明角灯。)
(2)某空间或方位存在某人:There are merely some girls remarkable.(7,1 回: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
(3)存在对象为比拟式人物:Today we’ve just this one cow.(1154,41 回:如今才一牛耳!)
(4)“发生”义:It was such an important event in your family.(3377,114 回:你们家这么一件大事!)
4.某种特定行文模式
例如:This is the opening chapter of the novel.(3,1回:此开卷第一回也。)
5.表语气或情感
(1)感叹式,例如:How hot it is today!(886,32回:这么大热天!)
(2)疑问句,例如:But who is she?(520,19回:什么阿物儿?)
(3)褒义评议式,例如:It's a shame to let them go to waste.(1615,56 回:自然小器!)
1.年龄类:Her age was reckoned as fortythree.(2874,95 回:存年四十三岁。)
2.时间持续类:Thirteen years have passed in a twinkling since we left you at the foot of Blue Ridge Peak.(705,25 回:青梗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3.存在类:The lamps on both sides shed a light bright as day.(14 回,361 两边一色绰灯。)
4.属性类:A trifling matter like taking a man's life.(103,4 回:这人命些些小事!)
5.领有类:A dragon begets nine offspring.(257,9 回:一龙九种。)
6.言语或言语变体类:Bursting into loud lamentations for their darling.(700,25 回:“儿”一声“肉”一声。)
7.比配式:They were staking ten cash on each throw.(20 回,549:一注十个钱。)
1.句式转换后,根据语义增添的动词:And inquired his business.(651,24 回:这会子什么勾当?)
2.对汉语的特殊结构和文化语词,采用意译法,搭配出相应动词:They were laying into Xiao Hong in turn.(675,24 回:二人你一句,我一句。)
1.汉语名谓结构对应于英文中的分词或从句,故不需要使用动词。例如:with silver caps which screwed on.(939,34 回:上面螺丝银盖。)
2.名动转换,句型发生变化。例如:Heard a chinking sound.(2666,87 回:半日“啪”地一声。)“声”在汉语中是名词,在英文中译作分词“Heard”,充当伴随状语。
汉语名词谓语句在英译本中转换为动词谓语句,有四种方式:(1)增添系词;(2)增添实义动词;(3)补出蕴含的动词;(4)显示同义动词。这几种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英语的“名词谓语句”是系词或动词省略的结果。
1.如果汉语的名谓结构也是省略、用语经济的结果的话,名词谓语就不应该有条件。而我们看到,汉语名词结构居谓语很大一部分是有条件限制的
(1)语义限制。例如“我黄头发”、“她上海人”、“他四十三岁”、“这布红色”可以成句;但下面几例,却很难成句:
(*)这凉席①*表示该句自足性有问题。。(*)他眼睛蓝色。
(*)他老教师。
(*)鸟动物。
该类句子是有语义限制的。首先:该种情况下的主语如果不是时间或地点词的话,主谓语大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且名词范畴比较具体。“这”与“凉席”是同一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而不能成句。“鸟”与“动物”的虽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主谓语的名词都是表抽象义的范畴,过于虚化,名谓结构承载不起。其次,这种情况下的名词谓语多为具有人文内容的客体范畴,“他老教师”的主观情感太强,因而不能成句;因为名词谓语本身就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句式,故不能重复使用。第三,则是一个“优选论”的原则。从普遍接受心理来看,“他蓝眼睛”的接受力大于“他眼睛蓝色”,因为“他”与“眼睛”是领属关系,人们会自然而不自然地分开它们,看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再如:他四十三岁了。 我成年了。
他小孩了。 我童年了。时间名词作谓语表动态义多为循环式,周期式语义或非起点位置的表阶段性语义的词汇[1]。“小孩、童年”虽有周期性语义但此处不具有语义起点阶段,故“他小孩了,我童年了”不能成句。
(2)结构限制,句子组合结构制约着信息的层次和句子的自足性。
比较:桌子三条腿。(*)桌子腿。
后一例不能成立在于领属范畴是向心结构,在没有其它成分的情况下,“桌子”与“腿”能快速组合成为一层信息,而一层信息是不能成句的[2]。
再如,有的名谓结构需要数量词的衬托才成立。例如:
前面一对明角灯。(*)前面明角灯。
一寸国土一寸金。(*)寸国土寸金。
(3)韵律限制,例如下面这些例子都是可以成立的:
一手钱,一手货。(鲁迅,《药》)
一半男人,一半女人。(《艳阳天》)
父南子北(《金瓶梅》,1225)
这些句子如果去掉前或后结构的一半,表义便不明白。另外,我们不说“张三左边”,而说“张三在左边”;“人右边,车左边”表义明白,“人右边”则语义含混。再看:明天是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
(*)明天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
(*)明天,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
后两例不成立,原因在于谓语太长,主语太短,造成头轻脚重、韵律结构失衡。
2.汉语的名谓结构,很多是不便于加动词的,或者是加上动词后表义不明的,或者所加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例如:
苹果五元钱一斤。一个月十两的月钱。
加动词的话,可能为:苹果卖/值/是/买五元钱一斤。一个月发/给/是/拿十两的月钱。
也就是说,由于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所加动词也可能不同,该动词是有选择性的,即非“必有成分”。并且汉语语义包容性强,同义语素多,面临诸多选择而又有高下之分的情况,不如采用弹性丰蕴的名词结构,而不必选择僵硬、机械的固化格式。
同样,“一片喧嚣”加动词的话,有多种可能:充满/变得/是/感觉一片喧嚣。
这样看来,填补繁复拖沓的动词也就没多大意义。它们的意义核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动词是根据名词的组合而搭配的,动词细化其实是为名词服务的。名词结构是“关键”和“核”,它中蕴含了动词,因而不必再采用啰嗦臃肿的动词表达式。
3.有的属于特殊结构,中间不能添补动词
例:那白来创把檀香饼一个一口(《金瓶梅》,704)
乔大户家一日一遍(《金瓶梅》,793)
当然,我们通过转换句式的方法也能有效:
“那白来创一口吃一个檀香饼。”
“一日去一遍乔大户家”。
这样一来,就更谈不“省略”了。同一种意思可用不同句式表达,压到最底线,可以说名谓结构与动词表达式分庭抗礼;而事实上,比较上面例子可见,转换后的动词表达式远不如名谓结构简练、生动和表义明晰,还不能突显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另外,省略是语用的层面,句式转换是句法的层面,二者也不是一回事,不能等量齐观。
为了论证的有力,我们扩大语料,取《诗经》(简称《诗》)、《左传》(简称《左》)、《世说新语》(简称《世》)、《金瓶梅》(简称《金》)、《红楼梦》(简称《红》)、《艳阳天》(简称《艳》)中主谓间被点读隔开的含有名谓结构的句子,深入体会汉语的这种“功能韵律性”。
1.名谓结构的主谓间蕴含某种逻辑语义关系
(1)总说与分述,例如:这两个人,一个吹牛的,一个将军的。(《艳》,1116)
(2)合称式,例如: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世》·方正第五,192)
(3)同一、解释关系:
A.内容与对象,例如:黄绢,色丝也。(《世》·捷悟第十一,318)
B.词语式名与实,例如:“凤”,凡鸟也。(《世》·简奥第二十四,412)
2.名谓结构的谓语是对主语人物或事件情感式的评议
(1)褒义式,例如: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第一个善德人。(《红》,65回,848)
(2)贬义式,例如:甚么好老婆,一个大紫堂色黑淫妇!(《金》,820)
3.名谓结构的谓语被修饰性不强,其主语或为单个名词,或有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是被凸显的内容;其功能或为说明或为描写
(1)对属性或对象的说明:袁羊,古之遗狂。(《世》·排调第二十五,432)
(2)对人物关系、身份等的介绍或说明:我,大史也。(《左》·闵公二年)
(3)比较式说明对象,例如:卫,吾温、原也。(《世》·定公八年)
(4)对比式说明对象,例如: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左》·昭公二十年)
(5)隐喻式说明对象:子,身之二也。(《左》·文公十六年)
4.名谓结构的谓语与主语是背景与前景的关系,即前者为主题、旧信息,后者为述题、新信息,是焦点所在
(1)主语为抽象事件,谓语是对主语事件的评议,例如:夫战,勇气也。(《左》·庄公十年)
(2)主语为名词性词语,谓语对主语进行说明且带修饰成分,例如:信,国之宝也。(《左》·僖公二十五年)
(3)隐喻式背景与前景,例如:此人,人之水镜也。(《世》·荣誉第八,238)
5.名谓结构源于汉语对简洁性及韵律的追求
(1)源于简洁性
A.表存在,例如:山石之后,一棵大杏树。(《红》,58回,740)
B.表领有,例如:一家子,一个儿子。(《红》,75回,976)
C.表持续时间,例如: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诗经》·东山,236)
(2)源于汉语韵律风格的追求,如对四字句韵律格式的遵从。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诗经》·候人,222)
6.名谓结构具有含蓄性语义
陈满华先生曾举例说“三寸鸟,七寸嘴”与“三寸鸟有七寸嘴”的表达效果不同:后者语势没有前者节奏分明和朗朗上口,且还成了一个直接的判断,这种逻辑性判断好像真的是说什么鸟的嘴有那么长,因此难以表达隐含的“嘴长多言”的深层比喻含义;“三寸鸟,七寸嘴”不是省略了动词,而恰恰是没有那个在表义上过于直露的动词,使得这个句子有了回旋的余地和想像的空间,获得了一种因为适度的意会而产生的美感[3]74。
名谓结构作为一种“语法结构”不能以“一”而论。汉语的名谓结构是述谓性的,源于汉语的本体属性;英语的名谓结构是特定语境下动词省略的结果。汉民族习惯于综合式的整体思维,重直觉和意会、曲折式表达,与西方的二合世界观[4]105、重分析、平面和平白式表达的心理迥然有异。
萨丕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固定的体裁[5]108;语言模型是观念选择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它无意识、无理性地模铸人的观念世界,是形成人世界观的一种“精神格局”[5]113。不同民族对待世界及事物的态度及心理影响着结构的深层机制;语言作为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从一个社会集团到另一个社会集团,它的差别是无限度可说的。
[1]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J].中国语言学报,1991,(4):59-83.
[2]萧国政.句子信息结构与汉语语法实体成活[J].世界汉语教学,2001,(4):12-19.
[3]陈满华.体词谓语句的熟语考察[M]//汉语事实的描写和考察.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s of Nominal Predicat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YI Hua-ping
(Ea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0051,China)
It is common for the nominal phrases taking the place of the predicate,but they are totally different.One is truly of predicate,one is caused by omitting the copula or verb.
nominal phrases;predicate;typology
H319
A
1009—5128(2011)08—0003—05
2011—06—27
易花萍(1976—),女,江西萍乡人,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贾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