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仁
(文山州艺术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
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地追求并实现创新,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创新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戏剧的创新往往在新创剧目上体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壮剧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扶持下,特别是在有了本剧种的专业剧团之后,取材于本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的原创、新创剧目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了。这些剧目,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不仅表现出了在传统基础上的承续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创新性、变革性和个性化。这些剧目的上演,使得古老的云南壮剧呈现出一派琳琅满目的崭新气象。本文仅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山州壮剧团创作上演并在省级以上会演、展演和评奖中获得奖励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新创剧目作一番简要介绍。
《螺蛳姑娘》是取材于富宁壮族民间传说的五场壮剧。编剧:周冠鳌、李贵恩、黎方(执笔);导演:王少培、侬大益;音乐设计:何铭、汤少良、陈忠义;舞美设计:朱明。该剧由文山州壮剧团1962年首演,侬玉琼、张小妹饰螺蛳姑娘,周冠鳌饰阿甲,韦恩祥饰土司,黄有良饰布斗,侬玉盘饰黄大妈。同年,该剧参加云南省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大获成功,被评为优秀剧目。剧本先是分别刊载于《边疆文艺》1962年第2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权威戏剧刊物《剧本》月刊1962年第4期,后又被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戏剧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民族戏剧的花朵》及《文山州戏剧选》(第一集)。
《螺蛳姑娘》剧情是这样的:在碧波荡漾的普厅河中,有一位美若天仙,聪明伶俐的姑娘,她虽然是螺蛳化身,却早已厌倦了水中的生活,向往着人间的美景,特别是勤劳勇敢、善良忠厚、常在普厅河上打鱼的壮族小哥阿甲,早已成为她心中爱慕的对象。这一年春天,壮乡一年一度的陇端街期又到来了,壮家男男女女打着花伞,唱着山歌来赶陇端玩耍,阿甲却仍然在河面上打鱼,螺蛳姑娘“摘根青草化小船”来与阿甲会面,通过对歌得知阿甲身世和性情,更是十分喜爱。风流成性的土司率布斗和家丁划船来到陇端街寻找美女做小妾,见螺蛳姑娘美貌无比,就想将她弄回府去。螺蛳姑娘有意呼救试探阿甲,阿甲急划船前来相救,弄得土司跌入水中,狼狈而归。阿甲继续打鱼,螺蛳姑娘化成螺蛳让阿甲打着带回家去。孤苦伶仃的阿甲自从把螺蛳放进自家的水缸后,每天打鱼归来,见屋里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灶内有火,锅里有饭,碗筷也替他摆好了。阿甲先以为是邻居黄大妈来帮他,后来才知是螺蛳姑娘所为,于是二人互诉衷肠,订下百年之好。布斗发现美女就在阿甲家中,忙去禀报土司。在阿甲与螺蛳姑娘就要成亲的当天,土司以阿甲“不报官府,偷办喜事”为罪名,要拿阿甲治罪,并宣布“所有美女都应送到衙府去当老爷的太太,任何人都不能娶”。螺蛳姑娘据理力争,当众表明就是喜欢阿甲,不愿去土司府的态度。土司为使土民顺服,施展诡计,先是出了“织天样宽、路样长的布,造普厅河水那样多的酒,养山样重的猪,猜猜老爷的头有几斤”四道难题,被螺蛳姑娘巧妙地一一破解后,又要螺蛳姑娘次日必须完成“蚂蚁穿鼻,用灰搓线,用色染山”这三件神仙也做不到的事,否则就要将螺蛳姑娘抢走。螺蛳姑娘机智地用猪油抹绳粘来一串蚂蚁,用火烧草绳留下一段灰线,用砍山露黄土、烧山现焦黑的方法把山染成黄黑各半,出乎意料地完成了这三件连神仙也做不到的事。土司气急败坏地指挥爪牙要动武,螺蛳姑娘忍无可忍,施展法力,大水从螺蛳壳里漫出,将土司和他的爪牙们淹死。从此,壮家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普厅河畔。
《螺蛳姑娘》是文山州壮剧团成立后,由云南省文化局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创作排演的第一个剧目。该剧从本土民间传说故事中撷取生动素材,并对民间传说进行了精心的加工提炼与升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艺术表现上,十分注重地域特点和剧种风格,在人物塑造上突出个性,极见功力,使螺蛳姑娘成为了壮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该剧的成功,不仅给后来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例,还浓墨重彩地向世人展示了云南壮剧作为一个剧种的客观存在,使云南壮剧这一流布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从此跻身于云南四大民族剧种的行列而闻名全国。这个戏在云南壮剧发展的历史上,开创了上一级文艺工作者加入云南壮剧创作的先例,编剧之一并执笔创作剧本的黎方老师是全省知名的剧作家,导演之一的王少培是云南省滇剧院经验丰富的戏剧导演,音乐设计之一的何铭是云南省滇剧院资深作曲,他们受省文化局委派来到壮剧团后,与本团主创人员一道深入生活,学习传统,认真选材,精心构思,圆满地完成了省文化局交给的辅导任务。由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派出人员帮助辅导基层剧团的这一做法,也成为一个新的传统在后来的云南壮剧艺术创作中一直被沿续下来。
《换酒牛》是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的小壮剧。编剧:黎方;导演:王少培;音乐设计:陈忠义。文山州壮剧团1962年首演,卢仲安饰阿寿,陆三妹、陆元仙饰阿香,罗进兴、黄友良饰黄楚梁。该剧同年10月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获得好评,剧本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戏剧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民族戏剧的花朵》及文山州编印的《云南壮剧选》(第一辑)。
《换酒牛》剧情是这样的:奸滑诡诈的财主黄楚梁自以为得计,硬把一头“牙齿全落掉,毛长虱子多,走路是跛脚,一身瘦壳壳”的老牛卖给佃户阿寿,骗取了阿寿夫妻辛勤劳动得来不易的银两。阿寿回家后与妻子阿香商量,想出了一个惩治财主的妙计。第二天,财主黄楚梁到阿寿家吃“收租饭”,阿寿先是用冒了钉的凳子让财主坐,后又用大缸沏茶,小杯盛菜戏耍了财主一番,最后叫妻子阿香故意从竹楼下的牛厩中端酒上楼,说是跛脚牛能屙美酒。贪婪的黄楚梁信以为真,软硬兼施,强迫阿寿把这头“能犁田来能屙酒”的宝牛退还给他,并答应用另一头大牯牛与阿寿相交换。阿寿假装不允,财主竟以不让阿寿租种田地相威逼。于是双方立下字据,财主以大牯牛换回“酒牛”。黄楚梁兴高采烈地要接美酒尽醉方休,接得的却是骚气薰天的牛尿。
该剧以貌似荒诞的戏剧情节,辛辣地讽刺了财主的贪婪与愚蠢,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省文化局派出的艺术辅导小组第一次深入壮乡辅导壮剧艺术创作的又一收获。此剧的成功,为云南壮剧的小戏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成为云南壮剧小喜剧创作的开山之作。
《野鸭湖》是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的小壮剧。编剧:何朴清(执笔)、张一凡、刘诗仁、陈彤彦;导演:张一凡;音乐设计:邹汉松、韦振帮;音乐指导:聂秀敏、黄仲勋;舞美设计:石宏、罗光明。文山州壮剧团1982年11月首演,王光华饰卜荷,范富华饰彩云,罗进兴饰老爷,周继怀饰管家。该剧于1984年11月参加云南省第二次民族戏剧会演中获得好评,后又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评奖中获团结奖。剧本先是发表于文山州群艺馆编印的《小演唱》1983年第1期、《云南群众文艺》1983年第8期、后又被收入《云南壮剧选》(第一辑)、《云南民族戏剧剧目汇编》。
《野鸭湖》剧情是这样的:老爷府上的丫环彩云不甘忍受被老爷转卖给马光头为妾的命运,仓惶出逃,慌不择路,来到野鸭湖边,正在“路断滩头无路走”时,恰遇鸭佃卜荷。卜荷问明情由,见老爷管家率家丁追来,急忙藏下彩云。老爷管家向卜荷查问彩云去向,卜荷东拉西扯地骗走了他们。彩云感谢卜荷相救之恩,正去留不定间,老爷管家杀了个回马枪,把彩云拿了个正着。情急中,卜荷计上心来,利用老爷的贪婪和愚蠢,以湖中野鸭当家鸭换下彩云,二人登上小船,飘然远去。湖中野鸭也受惊飞走了,老爷落得个人财两空。
此剧为经历了文革的沉寂,文山州壮剧团恢复建制后,省、州联合辅导组到富宁帮助剧团创作排演的一个小戏。张一凡、聂秀敏、黄仲勋、石宏均为省文化厅派出人员,陈彤彦、刘诗仁为州文化局派出人员。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同时对剧团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该剧取材于富宁壮乡广为流传的机智人物卜荷的故事,全剧机趣盎然,风格浓郁,上演之后深受壮族人民欢迎,在文山地区先后演出达300多场,成为剧团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之一。
《和睦皈朝》是取材于本地历史的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编剧:陈彤彦(根据戴启林、云山同名剧本改写);导演:陈彤彦、侬占成、王广福;音乐设计:许六军;音乐指导:黄仲勋;舞美设计:于刻功、罗光明;舞蹈设计:潘美琼。文山州壮剧团1984年首演,晏彩鸣饰沈娘花,王光华饰侬郎举,马卫宁饰博山,孙小军饰迪玉,陆艳芬饰岑夫人,罗进兴、陆家龙饰沈政,侬占成饰沈勒昌,殷丽饰璐少。该剧于1984年11月参加云南省第二次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优秀奖。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曾录音播放全剧。
《和睦皈朝》剧情是这样的:明朝英宗年间,广南土司侬郎举和富州土司沈政纠众侵地,互相仇杀,在争夺木垢寨的交战中,侬郎举大获全胜,俘获了沈政属下的一批女奴,其中有沈政的爱女沈娘花。在庆功宴上,侬郎举认出了女奴中的沈娘花就是三年前被交址骑兵抢掠的“红衣少女”,沈娘花也认出了侬郎举就是曾经从交址骑兵手中救回自己的恩人“白马少年”。面对既是恩人又是仇人,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残酷现实,沈娘花正欲举剑自刎,却被侬郎举的贴身卫士博山救出,并送回富州。侬郎举的母亲岑夫人深明大义,备办了礼品亲自前往富州土司府皈朝求和提亲,却被沈政拒绝并投入狱中。正当侬郎举愤怒兴师征讨皈朝时,交址乘机侵犯边关。在面对外敌入侵的紧急关头,通过沐昂总兵的劝解和搭桥联姻,侬沈两家以大局为重,达成了抛弃前嫌,同保边关的共识。哪知就在沈娘花等待着侬郎举凯旋归来,幸福成婚之时,传来了哥哥沈勒昌被侬郎举所杀的消息,自己的亲哥哥被杀的噩耗,激起了沈娘花心中的仇恨,举剑刺伤了侬郎举。幸得总兵沐昂及时赶来,说明了沈勒昌为报私仇,不顾国家安全,夜引交址敌军偷袭琅晗关的事实真相。沈娘花为自己不辨良莠,铸成大错而悔恨万分,血书“和睦皈朝”四个大字后自尽。
该剧通过侬沈两大土司从互相仇杀到共保边关的故事,揭示了“不以私仇扰国安”这一重大主题,褒扬了侬沈两家壮族土司在国家利益面前的深明大义,成为云南壮剧中难得一见的、份量较重的历史题材剧目。该剧的创作和上演,是文山州有关单位艺术人才通力协作的结果,其中,编剧兼导演的陈彤彦来自州文工团,导演之一的王广福与孙小军、殷丽等部分演员来自广南县文工队,女主角晏彩鸣来自砚山县文工队,主演之一的陆家龙来自文山县文工队。
《三七姑娘》是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的五场壮剧。编剧:何朴清;导演:张一凡、侬占成;音乐设计:邹汉松;舞美设计:石宏。文山州壮剧团1988年首演,晏彩鸣饰三七姑娘,王光华饰覃秀,李开金饰覃莫,陆艳芬饰覃母,罗进兴饰古老钱,沐童饰牛四,吴雪锋饰马五。该剧于1988年4月赴文山为纪念建州30周年献礼演出,剧本发表于《云南戏剧》1988年第2期,收入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何朴清同名剧作集,后又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评奖中获团结奖。
《三七姑娘》剧情是这样的:天庭的种药仙女见人间民众受疾病之苦,偷偷将仙药三七丢下人间以救众生,王母发觉后大怒,将她变为田鸡贬下凡尘。仙女被贬到人间后,栖身于云遮雾绕的老君山,她见壮族青年覃秀因母亲生病无药医治十分为难,好赌的弟弟覃莫又不争气,气得覃母昏死过去。于是用三七帮助覃秀治好了覃母的病,覃秀得知三七姑娘被贬为田鸡身世后,割破手臂将鲜血洒在田鸡皮上,田鸡皮蜕去,三七姑娘方得以人形驻留人间。药店老板古老钱得知三七姑娘为群众治病并要教群众种植三七的事,意欲独霸这一株神药,与好逸恶劳的覃莫联手抢走三七姑娘。古老钱将三七姑娘囚于后院,百般威逼利诱,要三七姑娘交出红籽并为他种三七,三七姑娘誓死不从。覃秀与覃母夜闯虎口来救三七姑娘,被古老钱与覃莫堵住,覃莫刺伤自己的母亲。三七姑娘先是谎称只有覃秀才知道三七红籽放在什么地方,诱使古老钱放走覃秀,后又在觉悟了的马五帮助下得以逃脱古老钱魔掌。三七姑娘在壮乡帮助群众种上了三七,古老钱仍不甘心,又与覃莫来找三七姑娘要红籽。红籽早已种完,古老钱气得吐血,气急败坏地刺伤覃莫。天神出现,把良心泯灭的覃莫变成了一条守三七的狗,并传达王母懿旨要将三七姑娘召回天庭,众人求天神让三七姑娘永留人间。
文山是名贵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此剧把有关三七的传说与三七的种植和功用结合起来,对于宣传文山,宣传三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岔河涨水》是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的小壮剧。编剧:刘诗仁;导演:侬占成;音乐设计:邹汉松。文山州壮剧团1989年首演。侬金佩饰阿顺嫂,沐童饰文采,李开金饰阿顺。该剧于同年10月赴昆明参加了庆祝建国40周年献礼演出。后又由文山州歌舞团移植为壮族山歌剧,参加了云南省计划生育文艺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剧本获云岭戏剧创作奖,发表于《云南戏剧》1989年第5期,后收入刘诗仁剧作论文集《剧坛耕耘录》。
《岔河涨水》剧情是这样的:文质彬彬的县文化局创作员文采下乡采风,来到岔河边,只见岔河涨水,波涛滚滚,桥板不翼而飞,正在为难之际,来了个壮族妇女阿顺嫂说要背他过河,并告诉他此地有这样一种风俗,背人过河是做好事,会受到众人的夸奖。文采大感新鲜,觉得壮族妇女思想真是开通得很,便让阿顺嫂背过了河。过河后大嫂见他衣服湿了,叫他脱下来扭扭干再走。正在二人脱衣扭水之际,大嫂的丈夫阿顺来到河边,见状大疑,挥拳欲打文采。阿顺嫂急拉住丈夫,并说明之所以故意拆了桥板,要来背人过河的目的是想再生个儿子。阿顺明白背人过河,求子祈福是本地的老风俗,反过来劝说阿顺嫂不必为没有生儿子而耿耿于怀,如今时代变了,女的也可以大有出息,“快把那旧观念全都抛开去,换一副新思想你我的步伐才会走得齐”。文采才明白这个阿顺嫂表面开通,实际封闭,而他的丈夫阿顺则表面封闭,实际却很开通的真相,更深深感受到农村人在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觉得今天所遇到的事情不仅十分新鲜,而且十分有趣,真是不虚此行。
此剧在题材的选取、思想的挖掘和艺术表现手法的新颖上均有独到之处,虽然只是一个小戏,剧本一写出来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云南省著名戏剧家金重在评点此剧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诗仁有的剧作,达到了更高一层的思想深度。比如《岔河涨水》,剧中的阿顺嫂,表面看来,她不怕男女的肌肤接触而去背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过河,似乎思想上很开放,然而实际上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信背人过河可以生儿子的传统陋习,这恰恰说明她在表面开放的行为掩盖之下的封闭意识,这反映作者观察体验生活的并非泛泛”[1]。云南戏剧评论家郭思九在评点此剧时说:“倘若作者没有对壮族生活的细微体验和深切感受,没有对民族风土人情和心理素质的深入调查了解,是无法写出阿顺嫂‘拆桥断路’,‘背人过河求子祈福’的情节来的”[2]。
《彩虹》是根据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幽骚》改编的六场壮剧。编剧:刘诗仁;导演:侬占成;音乐设计:许六军、邹汉松;舞美设计:石宏;服装设计:黎庆云。文山州壮剧团1989年首演,黄伟云饰朵比,沐童饰沐郎,侬金佩饰阿花,罗琦芬饰姆比,李开金饰土司,罗进兴饰大管家。该剧于1989年10月参加文山州首届民族艺术新花杯大赛获一等奖,12月参加首届云南壮剧会演获广泛好评,1991年1月参加云南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展演获综合演出三等奖。剧本收入刘诗仁剧作论文集《剧坛耕耘录》。
《彩虹》剧情是这样的:童年时的朵比、沐郎二人天真无邪地在山上玩做家家,一只受了伤的凤凰挣扎着飞来,朵比沐郎为它疗伤并放走了它。小土司与大管家追要凤凰不得,要让沐郎当马让他骑着玩耍,沐郎不干,小土司与大管家欺压沐郎。山风吹来急雨,管家背小土司躲下。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弯彩虹,沐郎、朵比憧憬着传说中彩虹喝水的地方。十几年后的一个陇端街天,长大了的朵比、沐郎正享受着爱情的甜蜜,风流成性的土司来到陇端街,强把象征土司权势的“号字红绸”披在了朵比身上,宣布七天之后就要来迎娶朵比。曾经被土司玩弄过的疯女人阿花幽灵般地出现在陇端街,劝说沐郎带着心爱的人儿远走他乡,去寻找彩虹喝水的地方。朵比、沐郎杀鸡打卦,表明心迹。在迷茫的山路上,沐郎摘野果去了,朵比做了个非常美好又非常可怕的梦,沐郎满怀信心地鼓励她,二人披荆斩棘,坚定地向远方走去。七天之后,土司到朵比家娶亲来了,阿花顶着红盖头来代替朵比,最终被土司识破,阿花、姆比被土司打入死牢。朵比、沐郎找到了彩虹喝水的地方,他们与祥鸟瑞兽和睦相处,怡然自得地生活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之中,但幸福至极则更加思念亲人,他们决定回家看望母亲并把母亲接来。二人回乡后不幸落入土司魔掌,土司把他们捆在耻辱柱上严刑拷打示众,二人宁死不屈,最后在狂风暴雨中化为彩虹。
《彩虹》开创了将壮族民间叙事长诗改编为剧本的先例,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强烈的象征意味与抒情性,全剧空灵洗练,充满诗情画意。相对原叙事长诗《幽骚》,剧本在立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把单纯的追求爱情自由提升到人的觉醒、壮族土民对权势的篾视和对美好、幸福、自由的理想追求上来,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把原诗中的男女主角具体化了,删削了许多陈旧和琐碎的过程,增设了一些必要的人物和场面,特别是提炼出了“彩虹”这一贯穿全剧的总体意象,重新设计了“号姑娘”、“阿花代嫁”、“鸟兽为邻”、“化虹”等既新鲜又充满美感的戏剧情节,使全剧充满了灵气。该剧也成为自剧团成立后演出场次最多的一个大型保留剧目。
《白云村姑》是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的大型壮剧。编剧:闫金仲、严正笏、陈彤彦;导演:侬占成、王广福;音乐设计:黄波、许六军、邹汉松;舞美设计:石宏、侬应龙。该剧先是由广南县文工队排演,1989年9月参加文山州首届民族艺术新花杯大赛获二等奖,12月参加首届云南壮剧会演获好评,后又由文山州壮剧团、广南县文工队、丘北县文工队、文山州文工团联合排演,杨琼饰白云,沐童饰龙端,常宏饰龙布撒,孙小军饰夫人,李鹏康饰老药头,黄伟云饰沈小姐,殷丽饰童儿。1991年9月参加首届滇中南歌舞戏剧节获最佳演出奖,1992年2月赴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祝贺演出。剧本发表于《云南戏剧》1990年第5期。
《白云村姑》剧情是这样的:壮家三月花街,年近古稀的竜布撒大摆歌场,要为儿子竜端抛绣球选妻。沈、韦、陆等几个小姐都想成为竜家的儿媳,可竜端通过对歌,偏偏看上了老药头的孙女白云,弄得娇横成性的土司之女沈小姐醋意大发,抢过白云手中的绣球。花街对歌后,白云和竜端都互相思念着对方,老药头惶恐不安地求女儿千万不能嫁到竜家,白云带着随身玉佩与爷爷来到竜家意欲了却情缘。竜布撒见到白云玉佩,方知白云正是自己二十年前抛弃的亲生骨肉,思虑再三,终于认下了白云这个女儿。竜端却因知道了自己本是佃户之子,刚出生就被竜家为传宗接代而抢走的身世后,气得吐血昏死。他离开竜家,来到兰花寨祭奠当年被竜家害死的双亲,竜布撒夫妇赶来求他看在二十年来父子情深的份上,还是回竜家去。老药头也在一旁相劝,并答应把白云归还竜家与竜端成亲,让竜端明做竜家亲生子,暗做白云乘龙快婿。不料沈土司派人来下喜帖,要竜端与沈小姐三日之后成亲。竜布撒不敢得罪沈土司,又改变了主意,偷偷把白云囚禁于龙山阴洞,要竜端按期迎娶沈小姐。沈小姐迎娶到竜家后,竜端却不见了。龙山阴洞内,夫人对白云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悔恨,竜端也赶来了,夫人表明若不能接白云回竜府,就让他们二人远走高飞的心意。竜布撒赶到阴洞找人,不顾夫人、白云苦苦哀求,非要把竜端带回去与沈小姐拜堂成亲。老药头痛斥竜布撒,竜布撒下令割去老药头舌头。白云悲愤触石身亡,竜端拔出家丁的腰刀自刎,夫人气绝,赶来见到这一惨剧的沈小姐也吓疯了。竜布撒仰天长叹:竜门为何这般不幸?我到底错在哪里?!
此剧的突出特点是善于运用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组织戏剧情节,并运用一系列的突变和逆转,使剧中人陷于绝境。全剧戏剧冲突激烈,情节起伏跌宕,以大喜开场,大悲告终。该剧把传宗接代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至,竜家的这一悲剧发人深思。
《阿寿还乡》是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的小壮剧。编剧:刘诗仁;导演:侬占成;音乐设计:许六军;服装设计:黎庆云。文山州壮剧团1992年首演,沐童饰阿寿,侬金佩饰金凤,黄伟云饰艳艳,罗琦芬饰迪香。1992年参加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沐童获表演奖,侬金佩获新人奖,黄伟云获表演奖。剧本发表于《云南戏剧》1992年第6期,后又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
《阿寿还乡》剧情是这样的:志得意满、外出打工并娶了个城里媳妇的阿寿回乡探望母亲,路过桔园时偷摘了两个桔子给媳妇艳艳吃,不料被看守桔园的迪香抓住,要按规定罚款。阿寿与迪香争执起来,二人正想动手,阿寿的前妻金凤唱着山歌上场劝解,艳艳拿出饮料炫耀,却不知这饮料正是金凤饮料厂生产的。迪香得知阿寿正是抛弃了金凤的那人后,忍不住出言讥讽,问阿寿知不知道六年来正是金凤像对待亲生母亲那样赡养着他的母亲。金凤大度地制止了迪香,并告诉阿寿她已劝说老人原谅了儿子,自己也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欢迎阿寿回乡来看望老人并看看农村今日的变化。艳艳由衷地感叹这壮乡真是山好水好人更好。
此剧在一片浓郁的乡情中展开,通过阿寿还乡时在路边发生的一段奇遇,反映了当代乡村和乡村人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剧情发展自然顺畅,语言唱词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喜剧性冲突,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壮乡风情,令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该剧自首演后,因其轻便小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成为文山州壮剧团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之一。
《曼瑞毕侬》(又名《壮乡姐妹》)是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的大型壮剧。编剧:刘诗仁;导演:侬占成;音乐设计:许六军;舞美设计:侬应龙、黄爱军;服装设计:黎庆云。文山州壮剧团2000年首演,黄伟云饰迪兰,杨琼饰迪翠,沐童饰玉林,吴雪峰饰玉山,李开金饰陆叔,侬金佩饰黎二婶,兰波饰区老板。该剧于2001年1月参加云南省迎接新世纪新剧(节)目展演,获综合演出三等奖。剧本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发表于《文山文化》2001年第1期,收入作者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三下锅集》。
《曼瑞毕侬》剧情是这样的:被当地人称为陆家两枝花的迪兰、迪翠姐妹因家庭贫寒,赶街时连买一瓶止咳药给生病的阿爹陆叔都买不起,恰遇从广东到壮乡小镇上做生意的区老板,区老板为她们付了药钱并看上了迪兰。黎二婶带着区老板到陆家来提亲,迪兰、迪翠其实早已同玉林、玉山兄弟相好,为摆脱家庭困境和照顾年老的父亲,在陆叔的一再哀求和以死相逼下,性格软弱的迪兰违心地拒绝了玉林的追求,推掉了与玉林一起到沿海地区去打工的约定,嫁给了腰缠万贯的区老板。玉林目睹心爱的人嫁给了他人,含泪愤而出走。一年之后,区老板因迪兰没有能为他生个儿子,便遗弃了迪兰甩手走了。陆叔担心迪兰孤儿寡母今后难以度日,便背着迪兰把外孙女抱了丢弃于路边。被弃的女婴恰恰被从外地打工回来的玉林、玉山、迪翠捡到,他们正在为家乡竟然还有丢弃女婴这样的事而愤慨,迪兰寻女追到路边,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要人,见是玉林、玉山、迪翠,顿时昏了过去。玉林、玉山、迪翠回乡后办起了以本地特产八角为原料的香料厂,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迪兰也在厂里工作,玉林再次向迪兰表明了心中的爱意。迪兰认识到自己已经落伍,决心到山外去锻炼一番,待到自己也跟上时代步伐,成为像玉林他们那样的人后,再考虑自己和玉林的婚事。众人为迪兰的进步和远大志向而高兴,就连陆叔也对迪兰说:“爹再也不拉你的后腿了,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
此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壮乡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和事件,真切地反映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全剧故事条理清晰,情节铺陈恰宜,人物性格鲜明,感情波浪起伏,是一出讲述农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转变观念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戏。在戏剧结构上,该剧打破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戏曲传统,采用了两两相对的双重结构方式,使剧中的几组人物形成了强烈的性格对比。浓郁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也使这个戏剧增色不少。
《憨憨戏主》是根据传统壮剧改编的小壮剧。编剧:刘诗仁;导演:孙晓鸿;音乐设计:吕成全;服装设计:黎庆云。文山州壮剧团2002年6月首演,杨凡、蒙森饰憨憨,李开金、蒙进饰钱老爷,侬金佩饰钱妻。该剧在2002年文山州小戏小品曲艺调演中获一等奖,后又经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旅游局、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演出,获剧目银奖和编剧、导演、表演、音乐、服装设计等共8个奖项。剧本先是发表于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小品小戏创作园地》,后收入作者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三下锅集》。
《憨憨戏主》剧情是这样的:钱老爷为了要去南山给财神敬头香,要长工憨憨连夜准备供品,在钱家“八年帮工抵父债”仍未还清钱老爷债务的憨憨,本身早有一肚子怨气,便故意在劈柴、杀猪、烫猪、刮毛、烧猪头时弄出种种响声,让钱老爷也不能好好睡觉。三更到了,憨憨划船载钱老爷夫妇进山,夜雾茫茫,逆水行舟,憨憨唱起了山歌骂天骂地骂财神,钱老爷大怒要打憨憨,憨憨有意让船搁浅,老爷无奈求憨憨下水推船。憨憨在下水推船时把船调转了方向,待老爷发觉方向不对,船已行至北山。钱老爷夫妇争执起来,钱妻要先去北山给爹妈拜年,钱老爷却要先去南山给财神爷敬香。憨憨灵机一动,利用传说中的宝洞歌,谎称河边与烂泥潭相隔的北山下有一宝洞,洞内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贪婪的钱老爷要憨憨带他进宝洞搂金银财宝,憨憨说自己不敢去,又说金银财宝见了富人不会现身,钱老爷只好与憨憨换了衣服,还叫钱妻把背带解下来,好让他进洞去搂金银财宝。钱妻解下背带,发现自己背的是个枕头,担心娃娃在家出事,要憨憨赶快划船回家去看娃娃。钱老爷说只要有了金银财宝,还可以再讨几房太太生娃娃,非要先去搂金银财宝不可,于是不顾劝阻,纵身跃进泥潭。钱妻趁机让憨憨划船回家,钱老爷在泥潭中狼狈挣扎。
《憨憨戏主》改编于传统壮剧《憨憨划船》,云南花灯中也有此剧,因原剧本较为粗糙简单,只是个条纲戏,故此前很少有剧团上演。改编者增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细节和机趣盎然的对白唱词,在人物性格上也作了更加个性化的处理,使之闪现出了极强的人民性光彩,戏剧性、动作性和喜闹剧风格也更加突出。此剧自改编上演后,便成为文山州壮剧团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
以上的简要介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壮剧在省级以上会演、展演和评奖中获得奖励的一些新创剧目,在片区级、州市级和县级获奖的新创剧目还有不少,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赘述。愿云南壮剧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氛围中,涌现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的新创剧目来。
[1]金重.剧坛耕耘录·序[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
[2]郭思九.编剧探秘·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