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培育支柱产业高端职业性人才*

2011-08-15 00:50明平顺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校企汽车

明平顺 崔 可

(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

职业教育肩负着“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神圣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世纪以来,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在我国及我省迅速发展为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后市场也迅速扩大,其高端职业性人才十分紧缺。所谓“职业性”是专业与职业关系的高度概括,以职业教育运行的专业体现了职业的内涵。专业的职业性,正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体现汽车支柱产业特征

无论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推动;同时,支柱产业的界定又受制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技术、资本的制约,支柱产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资本积累的增加,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支柱产业转变为以资源、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逐步实现了以资本密集型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转变。因而,支柱产业也发生相应的转变。

目前,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整体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具有工业化初期阶段及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一些特征。支柱产业的选择也可以呈现多元性。

发展湖北的高科技产业群,以“汽车/钢铁产业集群”为重点,扶持“现代物流/商业产业集群”,发展“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生物技术/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植这些产业集群,可为湖北省经济向技术密集迈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湖北省支柱产业的选择都是符合工业化发展客观规律的。

汽车作为湖北省第一支柱产业,从产品开发、试制试验、到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保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旧机动车交易等已经形成了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价值链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有机的整合起来,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珍珠般的项链,以实现物资、资金和信息的顺畅流动。汽车产业链与企业价值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以职业素质提高为基础,适应企业技术发展需要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进一步阐明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我国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把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融入到企业价值链中,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艰苦探索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企业对职业教育产品的认可率和信任度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汽车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汽车后市场高端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十分紧缺的态势。按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按此推算,中国的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门人才。

汽车产业分为汽车前端产业和汽车后端产业(也称为汽车后市场),两者构成了一条产业链。要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将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融入企业价值链之中。以价值链驱使产业链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现代高新技术要求的,具有汽车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等汽车前端产业和汽车营销服务、检测与维修服务等汽车后端产业的高端职业性人才。为深入把握企业价值链发展需要,摸清价值链内在联系,我们必须深入企业一线,按照研发、试制、试验及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建设要求,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一是汽车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各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二是汽车企业为实现创新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三是汽车企业为提升企业文化品味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四是汽车企业为实现企业结构重组对人员转岗开发的需要等。通过调研对企业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重新明确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重建新型支柱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展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在当前汽车人才需求存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学校必须以“企业用人需要,岗位素质标准”为第一要素,积极推进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高端职业性”的塑造上下功夫。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开发上搭建培养平台,真正培养受企业欢迎的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结合型高端职业性人才,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适应汽车企业新技术的要求。

1.专业建设从“企业用人需要”出发,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负责人、系部主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定期深入到对应企业以及分布在湖北省多个汽车企业和经销站调研,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要相对应。

2.课程建设从“岗位素质标准”出发,推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每个专业带头人、负责人与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管理骨干组成课程改革项目工作小组。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的素质结构,参照汽车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及科学的思维习惯,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通过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高技能训练,搭建好校内实训、厂内实习、就业实践三个培养平台。建立产教结合型实践教学体系,按基本技能——岗位技能——专业技能设置三个阶段的训练项目。第一阶段通过校内实训平台,模拟企业的一线现场,由复合型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运用方法;第二阶段通过厂内实习平台,按照企业“订单”培养,使学生接触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由企业师傅和教师联合指导,按照企业标准把握岗位技能要求,严格执行岗位技能操作标准和规程;第三阶段是就业实践平台的实践,安排学生于毕业前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在企业的一线岗位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强化职业技能,磨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道德。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性,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的统一性。

4.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自主创新意识。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一是把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定位在建立起良好职业行为上。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方法能力课程。二是培养创新意识,倡导“接班人”意识。课内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课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汽车行业技能竞赛及各种大赛等创造性实践活动。

四、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前提,突出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要实现为企业服务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服务为手段,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的新型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并形成学校与企业的会商机制,按季度、年度实施并开展“校企教育资源协商会”活动,定期研究讨论职业教育的规划和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前沿需求;参加企业信息发布会、汽车品牌营销年会等会议,并通过校园网与企业局域网的联接,及时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发展的变化;随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培养能力与企业人才能力结构的对应状况,及时做出反应。将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职业培训、技术支持等四项功能列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列入发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对应的组织结构,配置相应资源。

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学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运行机制,而且涉及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广博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实践操作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既要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选拔,又要重视人才培训;既要重视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又要重视教育理论学习、教育观念更新和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教师素质培养机制。鼓励教师融入企业,激励教师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自觉深入企业一线,跟踪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积极倡导教师做复合型教师(教师暨工程师、培训师、鉴定师等),掌握工学结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突出校企合作特色创新高职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必须高度融合,携手合作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发挥企业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把他们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师资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工作。第二,践行教学成果评价社会化,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参与教学效果评估,进行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对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改进建议。第三,教学内容融入现代企业文化,让学生树立为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第四,学校成为企业培养骨干力量基地,企业把培养未来的骨干和高技能操作人员的任务全权委托学校来完成。第五,建设校企合作资源中心,企业和学校资源相互开放使用,校企开发在线培训,充分利用新型电化教学培训手段,形成了企业技术骨干和教师之间网上即时沟通渠道。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质量提高上面,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1]胡仕坤,韩德超.国内外支柱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湖北发展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9,(11).

[2]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3]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校企汽车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汽车的“出卖”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南:推进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把建筑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