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解析及课程目标设定刍议*

2011-08-15 00:43王新周文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目标体育

王新,周文

(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解析及课程目标设定刍议*

王新1,周文2

(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采用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对休闲体育课程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说明了休闲体育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并利用个案,对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文章认为,高校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将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感的,休闲体育课程的价值追求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理念并行不悖,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得益彰;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应以四项基本目标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将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去竞技化,将民间娱乐体育项目课程化,将课程结构优化组合,使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系列化,从而最终促进高校休闲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休闲体育课程;课程目标;高校

休闲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规范的学校体育教育之最后阶段,也是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关键时刻。目前许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单调、课程形式单一、评价制度不规范。这些均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格格不入,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亦不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休闲体育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与休闲体育

现代课程论中对课程概念做了阐释: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育范围、教学分量和进程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集[1]。它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包括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而营造的教学环境的全部内容。

休闲体育是与休闲的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国际休闲宪章》认为休闲就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性活动为基础的活动。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休闲阶级论”,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认为休闲己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所以我们认为,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休闲体育课程

如何理解休闲体育课程的内涵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休闲体育课程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休闲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起生命能力并创造其美妙生活而建立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休闲体育课程的基本含义:为实现休闲体育教育目标,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对受教育者实施身心全面发展的休闲体育教育的全部内容。

二、开设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体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密切相关,休闲体育与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以及与现代体育课程内容的相互整合,是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一)休闲体育与新课程理念

休闲体育观念契合了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解决了课程的实质问题,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基本理念为体育课程的核心,以休闲体育的开展为手段,使我们更深刻的把握它的内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

(二)休闲体育与体育课程内容

课程论认为改革课程内容的主要手段包括:1、补充最新的课程内容,体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结构;3、精选重要的课程内容;4、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形成跨学科的核心课程;5、把方法论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1]。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学校体育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把教材内容看作是育人的载体。因而,我们必须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休闲体育运动中的很多新型体育运动大部分是根据社会体育的条件而改进的,很适宜在学校体育的条件下发展。如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踩高跷、秧歌舞等;简化规则的体育运动:如缩短比赛时间,缩小场地,减少身体接触,降低技术要求的有接触橄榄球运动;改良了用具的体育运动:迷你式排球等;创新器具而产生的运动:轮滑、攀岩等。这些运动降低了技术难度,增加了运动乐趣,体现了休闲体育项目与课程内容的完美契合[3]。

三、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体育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体育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是体育课程评价的依据,也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4]。课程目标在整个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起点,它为整个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发过程规定了方向,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高校体育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所以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高等学科课程它首要解决的是课程目标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问,以及网络等手段,我们对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分析,认为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目标上存在以下偏差:

1、定位模糊性。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要求我们的高校体育要为每一个大学生绘制一幅未来体育的蓝图,并且实现该蓝图铺基筑路,重新思考高校体育的价值,不能把高校体育的目标定位在目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物学发展意义上,而应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素质和需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备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修养,适应文明生活方式的能力和健康的内心世界[5]。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着眼于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自我学习和运用体育技术、技能的态度、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

2、缺乏灵活性。体育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由此决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广泛涉及认知、情感和发展领域的各个方面。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基本还是沿用了一个目的、三大任务的表达方式,目标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为起点编制的课程内容体系缺乏高校体育课程特色,目标指向性不强。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通知里也没有提及各个学校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查阅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其中在阐述课程目标时基本上如出一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性质和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特点。

3、研究状况非理性。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缺乏从宏观、全局的层面上对提出目标的依据进行深层次探究。因此,不仅目标越提越多,两类、三类、四类、五类的提法普遍存在,而且有些提法也让人难以理解。笔者认为,将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身体发展目标、动作技能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和情感发展目标四类是适宜的。

4、科学性压制人文性。在实践中,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性,过多地关注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质增强和技术的传授。而对体育的理论教学和体育人文的熏陶却长期重视不够。体育文化的缺失导致各层次体育目标实现程度的低效,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6]。

(三)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理性思考

课程目标其实就是人才素质标准,它要求高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素质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笔者认同将休闲体育课程目标分为社会发展目标、技能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情感发展目标4类。除此之外的分类方法虽然不能说绝对错误,但此种“多元”,是导致各高校在制定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时,陷入迷茫,失去了“指挥棒”。

1、认知目标。休闲体育课程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学能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文化的熏陶。高校休闲体育课的实施,应该有相应的认知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在与中学阶段有机地对接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在人性和人格上的完善和提升。所以,休闲体育课程的基本认知目标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活动和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锻炼的规律和原理,科学锻炼的方法论,作为大学生,还可适当地了解体育活动的生理机制,并能把这些知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得到强化。

2、情感目标。体育运动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体育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休闲体育的基本要求。休闲体育课程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体育思想、体育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因素。积极的体育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使体育教学成为一个将积极的态度体验内化为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个性品格的过程。

3、技能目标。运动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休闲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行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身心得到锻炼,使学生获得畅快感和成功感,淡化相应的技术、技能的灌输式形成。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运动行为目标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点。学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积极主动的习得相应的技术技能,并能作为终身体育的主要手段。就一般而论,运动行为目标的达成是依次实现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程度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需要采用鼓励性、赏识性的区别对待。

4、社会目标。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是当代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休闲体育课程目标需要把握的重点。利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讲究礼仪,推崇公平竞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格;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有助于造就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风范;利用体育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通达乐观的情绪、自觉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

休闲体育课程四个领域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领域是课程目标的实体部分,看得见,摸得着,但如果实现了这两个领域的目标,而不能对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起到作用,即使掌握了技能,也缺乏实际的教育意义,难以形成积极主动的终身体育锻炼观;情感目标和社会目标具有相对模糊性,是体育课程存在的价值根本,它们必须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实现的同时,加上积极有效的引导和促进才能实现,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源,失去实现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没有技能学习本身作为载体,也不能仅仅强调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促进,“授受式”教学与“放羊式”教学,都是不符合高校休闲体育教学目标的。

(四)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个案分析

现代社会对人的智能因素、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个人价值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目标必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教会学生生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少部分高校开始了休闲体育课程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其中部分院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体现出时代感和时效性。

湖南工院休闲体育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究其原因,始于课程目标的设立。其开设的休闲体育课程旨在完善和扩充高校休育课程资源,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反思大学体育课程本质,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为依托,通过更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满足广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求。从而使休闲体育课程成为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较之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学院休闲体育课程不但注重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实践课培养,而且颇为重视理论课程,即对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审美的塑造和培养,它是通过体育实践,这一积极、动态休闲方式的学习,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意识,为将来步入休闲社会打下认识与技能的准备,并依据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而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文化知识要素的课程;它既包括休闲体育理论知识的承传和学习(理论课),也包括趣味而娱乐的课堂教学进行和开展(实践课),又包括直观而感性的体育美学欣赏与解析(赏析课),还包括课外休闲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融入与参与(课外活动与竞赛)。经过对已有经验的总结,学院休闲体育课程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通过将竞技项目去竞技化;通过改造传统体育活动,整合非课程资源,将民间传统娱乐体育项目课程化;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使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系列化,从而最终促进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蓬勃开展。

高校开展休闲体育课程是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满足个人兴趣,以及健身养心和调剂紧张学习气氛而参与的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时代特征。休闲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健康终身需要及教育改革相结合,为校园注入活力,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于光远.论普遍休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吕红芳.我国部分高校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4.

[4]张锐锋.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整合[J].辽宁体育科技,2006,(8).

[5]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6]张培成,李随心.关于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1-40.

[7]王亚飞,金程.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07-1908.

2011-04-11

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8QTM002);湖南省体育局课题(08-82);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GZYT2009041)

王新(1975-),男,湖南岳阳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目标体育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