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的功能看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弊病*

2011-08-15 00:43廖巧媛蔡炎斌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考试功能评价

廖巧媛,蔡炎斌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从考试的功能看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弊病*

廖巧媛,蔡炎斌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立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课程考试的功能,联系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弊病,分析其根源与危害,进一步提出改善的建议。

考试功能;以考促学;以考督教;以考促改

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从实施到评价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正确地开展考试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能科学地开展考试活动,对于教学活动则有一定的危害性。如何才能界定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是否合理,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考试的功能是什么,只有明确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功能,才有可能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正确使用考试评价方式、合理设定考试评价时间、科学实施考试评价。

一、评价与导向——以考促学

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一个总体的、具体的检查,凭借此结果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公正地评价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和水平。有评价,自然就有好坏,各高校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的好坏,借助一定的制度与方式,依据统一的标准,对评价好的学生给予激励,同时对评价差的学生给予处罚。如大部分高校的奖学金制度,优秀学生评选制度等,就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优秀学生的特殊奖励,激发其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继续苦学,争取更佳成绩,同时激励全体学生。而留降级等制度,就是对评价较差的学生的一种特定处理,目的是督促其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警示全体学生。

但是,无论是评价的结果,还是依据这个结果作出的激励与惩罚,都只能是一种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考试的另一重要功能,即导向功能。一方面学生能从考试结果中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以后的学习的侧重点。另一方面督促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古语有云:“科举鼓励士子读书之功,胜于十万督学之功”,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功能不容忽视。“STRTHRES对英国一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后指出: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来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一个人可挖掘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考试既是调动学生不断产生学习欲望的机制,也是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考试是根据教学的需求来设计和实施的,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向上,直至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日本学者梶田睿一先生曾经指出:“如能在教育中恰当地开展评价活动,并为教育工作而灵活运用评价的结果,那就有可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学力,有可能实现既不强迫又不浪费的恰当的教学指导,以及养成孩子对自己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的习惯,造成理想状态的教育。”

二、诊断与反馈——以考督教

考试,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从于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说,考试结果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并不绝是考试活动的全部目的。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来讲,更有价值的是从考试结果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开展得是否科学、合理进行诊断,从而更改后续教学工作的重点及步骤,真正地做到以考督教。

教学过程中所举行的各种考试,都是为教学实现预定目标而设置的,每一次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应用,了解前期教学效果;通过对考试反馈信息的分析,自我反省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方法是否恰当;通过参与学校考试的命题编制,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学校考试通过对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向着学校教育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

三、保障与创新——以考促改

考试目的根源于教学的客观需要,它不仅反映一定的教学活动对培养者的要求,也是确定考试内容、选择考试方法、评价考试成效的基本依据,具有很强的制约力,就使得考试具备了无可替代的教学保障功能,即实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作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价值判断,考试同时还对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教育的后果及人才类型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校课程考试与评价制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一方面,优秀的考试制度与方法,将引导一种开放的教学,积极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诸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学校及各教育行政部门从考试的组织与结果,运用教育统计与分析,对教育教学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和优化教育的决策提供依据,促使其始终不脱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四、当前高校考试的弊病

评价与导向、诊断与反馈、保障与创新,从教、学、改等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高校考试的功能,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考试现状,考试功能严重失衡,存在较大的弊病。

首先是考试的评价与导向功能趋于变态,消极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以考促学一直以来高校课程考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识或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这种检验的结果给予奖惩,用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但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呢,一是考试体系的考试形式单一,统一的教材,固定的评价标准,不能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在很多情况下,考试,或者说分数,变成了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这让我们想起福柯的一句话:“考试是无形的权利对人冷酷的定位。”实际上,考试无形中变成了一种暴力,将人简化为一种可以测量的物,分数的高低是它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尺度,因此,没有人才,只有产品,他们或许有满腹的经伦,但绝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其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产生了很多“高分”的庸才与投机者,这也成了高校考试舞弊成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造成当前大学生个性、能力的缺失,更影响了一代的人格信仰与价值观念。

其次是考试的诊断反馈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一方面,考试方法单一,命题不科学、不严谨,造成试题的效度不高,很难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准确的结论,我们是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因此对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从诊断。另一方面,评价结构不完整,许多教师仅把考试当作课程结论性评价,根本不重视考试的反馈功能,几乎从不对成绩进行分析,即便有分析,也存在问题:一是缺少对个体内的差异评价,偏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对个体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前后的变化、进步缺乏评价;二是缺少对自我即对教育活动实施者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下两个方面来看,考试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质量的督导与促进作用根本无从发挥。

最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考试制度的制约。虽然创新人才培养的口号已获得一致认同,但反观教育实际却不容乐观。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窠臼,很多时候,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导致“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上课记笔记,课后对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应付式学习。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谏言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而在2009年10月11日新华社全文刊发的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之后的听课感受中谈到,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总理还提到,要从包括评价方式在内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五、弊病存在的根源及改善的对策

高校考试存在的上述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阻碍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究其根源,还是传统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局限所致。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的历史根源导致考试功能的定位偏差

一千多年来,“读书——考试——做官”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追求,“学而优则仕”成了传统的价值取向。而我国悠久的的科举考试文化对当今的学校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读书——考试——升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冲击着基础教育,同样深刻地影响着高校考试与教育。高校考试本质上不属于选拔性考试,但又因为大部分高校考试的成绩与保送研究生、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挂钩而事实上承担着选拔的功能,从而直接导致对考试功能的扭曲,造成了对学习的制约,对学生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重心偏离,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颠倒

当前高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培养理想信念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心身素质良好、知识结构合理的新型人才,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综合的教学目的重心偏离,重知识,轻能力,简单地将分数与能力等同起来。虽然这个问题日益得大家的重视,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形势决定了其在短期内无法改善,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使得学生们不得不忙于提高各种考试的成绩,忙于提高综合测评的名次,忙于获取奖学金及各种荣誉证书。

如上文所述,考试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从于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考试的作用被夸大,使得考试在整个教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教学目的反倒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工具,从根本上颠倒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美国教育家克罗韦尔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观念的改革应该是考试改革的先导。当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传统的考试观应该向现代的、发展性的考试评价观转变。力求将考试置于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考试,在教师与学生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科学、恰当的考试技术与方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发展的、完整而独特的,能动的个体,更注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过去,更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将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种观念的更新必将体现在考试的目的、内容、方式、过程等各个方面,构建尽可能科学、完善的高校考试体制,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实现教学目的与任务发挥积极的作用。

[1]许敏妮.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2]杨晶晶.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1.

2011-04-21

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廖巧媛(1975-),女,副教授。

猜你喜欢
考试功能评价
也谈诗的“功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准备考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