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东,周俊飞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网络背景下加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力度的思考*
杜建东,周俊飞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服务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成为高校党组织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高校;学生党建
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近些年来,如何合理利用好网络并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它已成为高校校园中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的有益补充。
1、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网络以其快速发展、快速更新、高开放、交互式等特性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从网上收集、了解信息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迫切需要。
2、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的实施,班级、年级概念的淡化,流动学生党员增多,学生党建工作的周期变短,使得各学生基层党组织更为分散,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更为困难。而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入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党员建立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需要。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喜欢标新立异是现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适应这些变化,及时改变工作内容和方法。通过网络设计个性化的师生互动模式,改变传统说教式的工作方法,增加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4、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目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发展学生党员,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而高校学生党员的不断增加迫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可以更好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管理,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可以更广,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
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等诸多优势对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网络的日益普及与飞速发展,也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1、网络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塑造产生影响。网络可以让各种信息在其中畅通无阻地传播。各类网站为了追求网页的高点击率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信息竞争实质上也是在传播各自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竞争,高校学生在浏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进行新的价值取向。因此,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高校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但他们还不能够完全准确、客观地观察、判断和分析问题,鉴别网络上的信息,而且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而出现思想上感到茫然、政治立场产生动摇、价值取向上无所适从、道德观念方面善恶混淆美丑不分等负面影响。
2、网络发展对学生学业带来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发展可以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查询资料、制作管理网页带来很大的便利。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各类娱乐功能有可能会给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假如他们整天沉迷于其中必然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此外,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料也有可能为学生拷贝作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其产生惰性,不思进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将随之下降。
3、网络发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生活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中,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不断的变换角色和协调行动,如果调整不当就会走入误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很少有人使用真实的身份,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会使一些大学生忽略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交流和人际交往,长此以往,使其人际关系淡漠、疏离,使人产生孤独、压抑等情绪。这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
各高校已建立的党建网站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党员的“网上家园”,但从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党建网站的重点放在收集和宣传党建知识方面,基本上起到的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或“电子资料库”的作用。由于普遍缺乏必要的交互性,因而访问量较低,覆盖面较窄,其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1、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的管理。由于对党建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往往使相应的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传统的业务方式得不到重构,难以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应有的作用。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遇到资金、人才和硬件设备的限制。资金的不足使党建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技术功能的拓展受到影响;党建与网络人才的缺乏使党建设想在网络技术上的实现、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对学生网上党建动态的及时了解和引导等受到影响;而网络整体设施的不完善,使师生们在资金和时间上受到限制,影响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效能。故应逐渐加大党建工作进网络的资金支持,不断发展和完善校园网络硬件的设施和装备。着力建立一支既懂党务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并加大对现有党务工作者党建理论和网络使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以适应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的需要。另外,加强学校和院系之间网站的链接交流和合作,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以更好地把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推向深入。
3、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化面临党内保密性的考验。互联网具有以往媒体无可比拟的开放性,而党建工作有许多内容要遵守“保密”的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挑战。支部成员的网上交流,群众向党组织汇报问题和思想,反映事物和人物,这些都需要用严格保密的程序在网上进行,加强保密工作是题中应有之义。另外,党建网站需要拥有“交互性”以扩大其正向功能,帮助大学生参与讨论、参与评选甚至参与决策过程。但在提供交互服务的同时,还应及时做好正确的指导,即对用户发言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进行判断,对过于偏激的思想和论点进行纠正和引导。对BBS、支部信箱等经常收到来自外界的观点、反映和对问题进行探讨的工具,应该指派专人维护,及时整理和回复其内容,打好主动仗。同时,还要健全法规,严格管理,把好审查关,保证网络党建的安全。
4、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化面临网络的虚拟性的影响。首先,在网络中来源不明的信息大量充斥的情况下,党建内容的真实性如何保证;其次,传统的党建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其工作思路是针对现实可见的人员,党建材料可以形诸文字,而网络党建则不能照搬这一套做法;再次,网上的理论教育、时事讨论、聊天等方式体现了一种迅速便捷的党员组织生活方式,但是也会产生党员同志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支部活动务虚多于务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努力做到网上网下联动,做足网下文章。
5、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由于“红色网站”过于强调“又红又专”的宣传教育效果,而忽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偏好,也忽视领导干部队伍在技术方面的“软管理”,致使政治性相对鲜明而必要的互动性不足,从而令党建网络缺乏即时性和感召力。这些“通病”让我们的党建网络更多扮演的是一种“网络图书馆”的角色功能。
为了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能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我们更应该注重网络管理的宣传和组织的实际效果,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进行系统的规划,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管理队伍对高校学生党建网站进行专门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网络技术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此外,适时聘请或特约一些时政评论员或专家学者在党校网页中开辟专栏,对社会动态进行及时的点评,或以网上沙龙形式与青年学生展开互动,进而强化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宣传效果。
2、转变观念,提高整个高校党务系统干部的网络操作能力,突破传统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改进现有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类同化、机械化的党员发展模式的缺陷,通过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树立起新的管理思维和模式。这必将有利于高校党的管理工作和党组织生活。
3、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和反馈功能,增进各级党委和党群之间的双向沟通,扩大“电子民主”。我国高校的党政领导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广大青年学术的心理动态和偏好,淡化官本位思想,提高网络技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功能,广泛听取和回应党内外的意见,建立起长效的互动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我国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更具技术含量、更有成效。
总之,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并不是要完全脱离甚至放弃传统的党建工作的程序和模式,而是党建载体的创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探索在信息社会里积极开展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在充分利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契机,用其所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刘大允,米银俊,贝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探索[J].高校党建,2007,(1).
[2]韦丽华,黄家周.网络发展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3]王凯.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1).
[4]林逢春,王学力,李镇贤.西方政党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分析及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7).
[5]林逢春,杨文新,李镇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9).
[6]杨曼英.论网络教育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文史博览,2006,(10).
2011-02-28
2010年黄冈师范学院党建课题(10CJ073)
杜建东(1963-),男,湖北黄冈人,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