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斌
(中共湖南祁阳县委党校,湖南永州426100)
新时期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杨小斌
(中共湖南祁阳县委党校,湖南永州426100)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试对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发展新格局,进行思考。
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思考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城乡一体、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党建研究工作者,十多年来深入调研,对新时期怎样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发展新格局,有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党组织的二元管理模式是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置,实行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的条块范围。在城市党组织里,机关党组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设置;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行政村来设置。在工作上往往出现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
这种城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相互区隔的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极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基层党建体制设置影响了城乡基层党建的统筹发展。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新课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如何统筹,新在哪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缺乏正确的认识。从目前来看,各级各部门在抓党建工作时还习惯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贯彻执行有余,统筹协调不足,没有真正整合,在思想认识上与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而目前城市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现在都具备了各自的优势与特色,通过统筹,可以互动互补,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得到共赢。然而,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城市基层党组织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没有把统筹发展看作是自己发展的极好机遇,缺失互动共赢意识,存在被动应付心里,影响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发展的深入开展。
党建资源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机关党组织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阵地资源;而农村党建资源则比较薄弱,基层党建工作缺乏人力财力的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严重不足,缺钱办事、缺人办事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经费方面,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普遍紧张,党员活动、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十分少。大多数村委会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零收入甚至负收入。没有财力保障,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往往出现消极性,不敢开展工作,不敢大胆开拓。
在党建队伍方面,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村干部待遇很低,甚至不少村干部还被村里拖欠了多年工资,只能“吃老婆的饭,干共产党的活”,造成村干部的职位缺乏吸引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后继乏人。
这种城乡党建资源的不平衡,城乡党组织之间经济调控能力差异较大,在涉及到单位具体利益关系时,常常工作难以推动,特别是在共享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往往难以操作。
1、要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要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要辩证认识基层党建新格局与现行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要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要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观念,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只有在理念上统揽全局,才能消除城乡党员、党组织的差异,引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努力改变党组织行政化设置的单一性和自我运行的封闭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一是推进城乡党组织联建。在坚持按行政区划和基本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整合毗邻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村居联合党组织;在原有部门帮村基础上,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建立村与机关事业单位联合党组织。
二是推进区域党组织联建。建立农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有效整合资源、打破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中,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每个社区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班子较强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并建立社区服务中心。适应农村社区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社区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到哪里”的原则,大力推进区域党组织联建,在农村社区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指导协调社区内党组织开展工作。农村社区的建立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让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党组织联建。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跨越城乡地域,联结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联合型党组织。各区县普遍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联合体建立产业党组织。四是推进村企党组织联建。在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龙头的村、企、居融合型党组织,推动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党组织协调村、企,实现共建双赢。
立足城乡统筹党建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统筹共建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城乡党组织及其领导,建立相关的督促和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城乡统筹党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1、要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相关责任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临时党委工作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党组织。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责任延伸到机关、事业单位。
2、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要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职责评议制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3、要制定相应的督促检查制度。要根据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强督促检查,促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扎实推进。
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建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城乡共享、双向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和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促进城乡党建资源优化配置。坚持把城乡基层党建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引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便民农家店、新农村读书屋等集中布点,加强办公活动场所功能分区,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功能。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通村工程建设,实现村级终端站点全覆盖,并逐步将远程教育网络向城市社区延伸。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创新党员服务方式,探索试行“党员活动一卡通”和“党员服务一册通”,着力构建城乡均衡化服务党员体系;创新党建信息共享载体,积极推行“党建信息一网通”,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网络党建体系。
在在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要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明确流动党员双向共管职责,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实现从单向被动式管理向双向互动式管理转变。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
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不断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
在教育培训方面,充分整合党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大培训格局,实施“四个一”党员培训工程,即每年由集中培训一次村干部,乡镇轮训一遍农村党员,各单位(部门)党组织为结对的村党支部开展1次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至少为结对村讲1次党课。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建立村干部动态考察制度,把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尤其要注重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增强村级班子带领发展的能力。对“软、懒、散”的村级班子要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整顿。
二是加大城乡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城乡干部交流互动,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聘、从致富能手和返乡党员中选拔、从优秀农村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中选任等方式,不断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优秀村(社区)干部党政正副职参加定向考录乡(镇、区、处)公务员和从村(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主任中选拔乡(镇、区、处)党政班子副职工作,有效畅通村(社区)干部到机关工作的渠道。
三是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建立城乡干部互动培训体系,开展选派机关干部到村委会挂职锻炼、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和党建顾问等方式,坚持在农村一线培养干部。积极探索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市直机关、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到乡镇机关跟班培训制度,有效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2011-04-08
杨小斌(1972-),男,湖南祁阳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