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1-08-15 00:43:01欧阳序华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院校高职

欧阳序华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欧阳序华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谋划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各高职院校着力打造的竞争制胜点。它既是高职院校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校园的文化建设是指能够体现校园生活的主体在意识、理念、价值等人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文化在总体上来说是应该建立在社会理性、实践理性、实用感性的基础之上的。其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技、人格、人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功能,从而达到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边缘性

高职院校的文化具有其边缘性,是由其文化的个体特征来决定的。高职院校的就业方向,对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化的倾向,以就业为其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要走产学研的办学的道路,要培养的是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这样的有别于其他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机构、综合性的大专院校等与众不同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更多的价值选择是针对于市场人才需求,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与其他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是不能彻底的分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在中国的这种教育模式下,被逐渐的边缘化了,这也是高职文化最大的特点。

(二)功利性

功利的分析是渗透在每一个事物发展的始终,也是客观的存在与每一个事物当中的。文化的本身也是带有或多或少的功利性的,与基础教育相比,那么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更带有功利性。但是,我们一般都知道,教育是——社会的责任,更多的是要依靠国家和社会来承担它的投资和建设,应该在进行校园的文化建设的过程种尽量少的对它进行有关经济效益的求证,也就是校园的文化应进行尽量少的效益的分析,让其不改变其公益的性质。但是,依据我国的国情,不对校园的文化建设进行一点效益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的财政没能力搞好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这么多层次的财政支持,特别是高职院校,光靠等国家的扶持不是可行的办法。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总是在公益和效率的两者之间追求平衡。更明显的说,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要想赢得更多的社会回报,就必须进行很好的功利分析,在文化的竞争中应该也是有适者生存的规律存在的。高职院校文化的客体,即也就是高职院校的客体环境来看:普遍的存在着校园的规模小,发展的空间欠缺的难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国家一方面是鼓励高职院校的政策,国家各级财政拿出来办学的资金是远远满足不了院校的文化建设的现状的。假如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进行经济的功利分析,不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分析,不加分析的把投资投向不急需投资的地方,那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肯定走进死胡同的。要想使高职院校的文化可以触摸,不是空中楼阁,为广大的师生着想的,那就必须进行一些功利分析。

(三)不稳定性

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上来的,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多少的历史,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氛围的。首先就是对其培养的方向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二是受到体制难的问题的制约,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公共课程安排的过多,专业的课程的安排统的过死,教材更新太慢等难题很难得到解决;三是政府和上级的主管部门管的太多,自由的进行文化建设的能力限制太过;四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在体制、目标、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利益难以找到平衡点。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目前状况

(一)校园的文化建设缺乏的是总体的设计

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润物无声、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的过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需要积累、沉淀、提炼、而高职院校还是一个新的事物,要建设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化,当然不是一朝一暮就可以搞好的事情。正视其现状,其整体的设计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人为的缩小校园文化的内涵,把其限制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管理;甚至把文化建设等同与第二课堂,只把其放在教学管理的服务的层次上,未能把文化建设放在建设和发展的整体中。二是把校园的文化建设人为的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没有高屋建瓴的规划,从而也就极大的限制了其文化功能应有的作用。

(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之间缺乏协调

物质文化是前提,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更高的追求,行为文化是最关键的一环节。物质文化包括从校徽、校歌、信封函件等小的方面到校舍、广场、图书馆等大的方面。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精神文化包括相当稳定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行为文化包括沟通校园文化各个具体的环节的具体的行为。

制度文化方面是缺乏一问为本,内容不够具体,操作简便,工作方法简单。同时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操作很难掌握。制度起不到制约人的作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同样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根本是自觉的行为不够。这四者缺乏的是一种和谐,校园文化的整体的效应也是由于这四者之种的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要想校园文化和谐的发展必须四者皆顾。

(三)内涵不凸,特色不明

一是投入不够、不合理。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投入硬件设施的资本不够,在校风学风建设方面亦投入不够。资金投入的结构明显不合理,政府的投入更少,需要自身去争取资金。这就需要寻找合作的伙伴或者是银行的中短期的教育信贷,但是由于大多的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缺乏办学特色,自身的内功不够,很难筹集到资金,难以找到合作伙伴,资金不足,文化建设难以为继。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是学校,令出多头、朝令夕改,院级领导对学校建设的整体把握不够,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打算。二是中层的管理层素质不高,缺乏很好的协调。执行力不够,部门协调不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更难说群策群力。三是职工的队伍,特别是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其结构不合理,大多的教师或者是年老的或者是年轻的,缺乏的是中间的能够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队伍。加上大多的青年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其要经过的磨合期是比较长的。

三是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整体的素质方面与综合大学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差距。除了学习方面的压力以外,还有来自家庭、经济、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学生心理的健康也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技术的学习孰重孰轻很难把握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缺乏自觉性。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实现真的追求

规章制度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于规范广大的师生的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指示作用。因此,制度文化建设必须紧紧的抓住高职学生的自身的特点,从实际的需要和社会的渴求出发,做到情理与法的统一。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促使学生认真读书,不断进取,掌握好专业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提升人格教育,实现善的追求

学校的人格教育应该首先从军训开始,通过入校的军事训练,让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作风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不断通过老师的有意识教育,使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一些自己不满足的现状。在进行自信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让学生知道在高职学习期间应该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把自己置身到社会当中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格。学校应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来切实支持学生的第二课堂的活动。让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在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比以前有所进步,学校通过规范的指引,正确的领导学生的活动不断深入,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也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让教师在校风和学风建设起为人师表的作用,最终来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的作用。从而也就完成了学生的人格的独立,实现人格教育善的追求。

(三)进行人生教育,实现美的追求

要进行人生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三观”和“三义”的教育。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趋避之”的爱国主义的情操,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让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1]徐晨光,张明等.文化的承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周燕琳,李希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

[3]赵家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22(10).

[4]李小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011-04-27

欧阳序华(1978-),男,湖南永州人,政工师。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院校高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