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1-08-15 00:43彭安辉李延林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差异

彭安辉,李延林

(1.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1;2.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

彭安辉1,2,李延林2

(1.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1;2.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从分析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出发,分析观察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培养学生注重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能力进行探索,为如何得体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的障碍提供可行的翻译策略。“地球村”人类共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扩大,经济随之蓬勃地发展起来,许多领域越来越急需大批的翻译人才。这些成为笔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解决翻译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翻译教学的影响,以达到翻译“意义相符”、“功能对等”的目的,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文化;跨文化交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高职英语教师教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不够,甚至有时被严重忽视,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低下,翻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而竞争激烈的社会却急需既有充足的英汉语言知识,又掌握了英、汉语国家生活习俗,民族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文化特征的应用交际型的翻译人才。因此,笔者就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进行探讨,以期为成功的翻译教学提供现实保证。

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负载,但是在翻译教学中,有些高职院校的老师,依然局限于翻译技巧的教授与训练。学生因为对文化背景一无所知,虽然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其英语的过级考试勉强通过,但运用语言进行文化交际的能力相当差,特别表现在面对西方人士,要进行谈话交流时,根本不敢开口用英语表达思想,在进行笔译时,表现得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去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在各个领域经历历史转型的中国,对翻译教学早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翻译教学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重任,却亮出了红灯,不是没有理由可循的。其一,有些翻译教师自身很少受到规范的翻译教学培训,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显得相对滞后,忽视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言层面的对等,而没有从文化意义上去启迪学生理解英语,结果得到的是令读者晦涩难懂的译文。其二,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文化差异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而这些文化差异成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绊脚石。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原语词汇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或对应语,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词汇翻译的空缺、词义的冲突,不同的文化观念也同时产生了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

二、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翻译的实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人类文化学者以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皮埃斯(W.B.pearce)则认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er)《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文化的著名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的能力与习惯[2]。在西方,以巴斯奈特(Bassnett)为代表的翻译研究者们把文化的制约因素看成了翻译的本质[3]。要成功地进行语言转换,不但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并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传达文化信息。他们从重视语言转换转向重视文化转换,甚至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由此可见,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性格心理、思维方式等文化传统的差异,必然使其语言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所以,只有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使译文不仅在语言意义上对等,而且也在文化意义上贴切对等。正如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长期起作用的文化意识上才有意义。”[4]由此看来,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语言的这种民族文化特征,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重视原文的信息,又要移译原文的表达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实际意义的跨文化交际。

三、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注重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人作为思维的主体,其思维方式是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对比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深谙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别,并找出合理的翻译策略,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有“尚象”的传统,而西方文化的主流包括希腊文化、犹太宗教文化和伴随现代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些思想,有“尚思”的传统。因此,英语里的抽象名词译成汉语时必须将其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例如:

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译: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再如英语中用back指过去的时间,forward指未来的时间。中国人用“前”指过去的时间,“后”指未来的时间。如the latest news,应译成“最新消息”。中国人出于礼貌在请对方先吃,先走,先做某事时,常说“您(先请)!”与此相反,英语的习惯译法都是“After you!”这种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又如“一桥飞架南北”译成“a bridge will f 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south”。这体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地理方位习惯表达上的差异。英译与西方人习惯于祷告上帝时划十字时的先后顺序即“北南东西”的思维习惯有关。只有尊重汉英语言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二)注重生活环境与经验的差异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起自己的语言文化体系。英国四面环海,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所以,英国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常讲Lovely weather,isn’t it?之类的话。而中国人见面时常说“吃了吗?”,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问题。“滑铁卢”是拿破仑惨遭失败之地,“to meet one’s Waterloo”在中文标题中,译成“遭遇滑铁卢”比译成“遭遇失败,遭受毁灭性打击”更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注重民族心里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虽然无法观其形,证其实,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情感和行为,从而形成了语言翻译的障碍和跨文化交际的隔阂。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是“你是一个幸运儿”。而在汉语中与狗相关的习语大都有贬义。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又如:西方圣经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称为“the great dragon”。而中国人却常把自己称做“龙的传人”。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如果英译“望子成龙”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 dragon”则让西方人瞠目结舌,难以接受。此时“龙”可意译为“an outstanding person”,这种译法体现了中西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作为译者,必须了解其差别,才能做到翻译时游刃有余。

(四)注重宗教习俗文化的差异

基督教圣经是西方文化的背景之一。中世纪时期,它被英国人作为国教而信奉。它把上帝置于人们生活经验的中心,于是英语中产生了许多与God(上帝)有关的习语,如“My God!(我的天哪)”,“God Almighty(全能的神,万能的主)”,By God!(老天作证)等等。英语中还有许多来自圣经的习语、典故等,如“prodigal son(回头的浪子)”、“an eye for an eye(以牙还牙)”。而在中国古代,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多神崇拜”,相信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还有崇拜先祖之说,诸如“国祭”、“家祭”,也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习语等,如“普度众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差异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综上所述,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如果能够在研究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并在宏观上予以把握,翻译就能真正达到“信、达、雅”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能力才能最终水到渠成地培养出来。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策略

(一)移植法

移植法是指完全移原语至目的语内。目的语中因文化传统缺少与原语相对应的词语,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引入外来词,如“ivory tower(象牙塔)”、“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sour grapes(酸葡萄)”,这些词原来是舶来品,后来因为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英语语言中,已经变得“洋味”全无,直接影响了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其它如“ark”被译成“约柜”,“cities of refuge”,被译成“逃城”,“Jubilee”被译成“禧年”,“Burnt offerings”被译成“燔祭”,都是外来词直接引入汉语中,丰富并发展了汉语词汇。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是指某一语言现象在译语中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汇来翻译。这种译语符合其语言及文化的规范,有利于帮助读者克服语言文化差异而形成的翻译上的障碍。如“weddings and funerals”译为“红白喜事”,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一般说来,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红色代表幸福、快乐,白色代表哀疼、悼念。所以这种意译比较容易被中国人理解并接受,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心理特征。又如:the Tower of Babel中的Babel一词为《圣经》中的城市名,后为古代巴比伦王国的首都,诺亚的后代拟在此新建一座高塔,看看天上究竟是什么样子,人类的胆大妄为激怒了上帝。于是上帝刮狂风毁了这个通天塔,变乱了建塔人的语言,此后各自分道扬镳。因此,把它译成“完整的计划”比较好。又如beat the air(ICO9:20)可译成“徒劳无功”,cast pearls before swine(MT7:6)可译成“明珠暗投”,象A good Jackmakes a good Jill被译成“良夫出贤妻,贤主出义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可译成“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像“Room wa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这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采用意译法,不去纠缠文字细节,虽然没有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却采用了与原文的内容相符,语用功能相近的翻译的表达方式,便于读者克服文化障碍,理解和接受目的语,令读者拍案叫绝。

(三)音译

语言符号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收外来符号,即外来词。英汉两种语言,都吸收了大量的异族文化的词汇。采用“音译”既保证其不失异族语的风味,又丰实了译语的词汇。这种语言的融合,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趋同。例如,英译汉时,radar(雷达),clone(克隆),vitamin(维他命),sofa(沙发);汉译英时,功夫(kungfu),嗑头(kowtow),炒饭(chaofan),二胡(erhu)。由此可见,学生如能掌握好这种翻译策略,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将大大地得到提高,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训练,他们才会具有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有价值的信息完整地融于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去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四)音译加释义

音译加释义,能使音意互补,形神合一。它是指在拼音之前或之后加上表意的词汇。

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Three cobblers with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师,对异域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却是鲜为人知的。加释义后,他们就容易理解了。

又如:Those were the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with flowers”.(Helen Adams keller:The story of my life).

译:后来就是这些词汇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就象“亚伦的杖开了花一样”。

因此,译语再现了原文的形象、情态及其文化色彩,不会使读者产生误解甚至费解。

五、结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须重新考虑文化因素,它要求译者具有熟练的语言知识,又熟悉多种文化,掌握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意识,培养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从而真正地达到翻译教学的目的,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若果真如此,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1]The Bible(cuv)[M].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003.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Bassnett,Lefevere A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New York:Printer publisher,1990.

2011-03-25

彭安辉(1968-),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差异
情景交际
相似与差异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