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虹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
浅谈校企合作对药事管理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
姚 虹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
从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评价优化、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讨论校企合作在药事管理课程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药事管理;课程建设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培养模式上都比较滞后。高等职业教育大都参照普通专科院校办学模式,简单进行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调整,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没有发挥高职教育办学优势和特色,没有达到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此,各高职院校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即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符合企业需求,并能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需求[1]。
药事管理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门介于药学、法学与管理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2]。怎样使药事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企业的参与,对于高职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等方面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药事管理包括药事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能、国家药物政策与管理制度,药事管理法律体系,中药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包装材料、标识、商标与广告管理,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新药研究管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流通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它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重点不突出,且教学模式单一,普遍存在知识灌输多、教师讲授多现象,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广泛的药学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和我校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寻求企业帮助,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调研发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药品在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始终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药事管理是药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企业对药学人员的要求是能规范从事各项活动,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各项规定。结合高职生在各类企业中的岗位情况,我们把各个专业的法律法规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点,了解药品研制的管理要点;培养学生在生产、经营岗位上的规范操作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确定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对一些药事管理学科范畴的内容作了删减,如药事管理研究内容、研究基本程序等。根据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项目,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整合单个法律法规知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岗位,既有针对性,又有适应性。如我们以药事管理监督管理对象为主线设计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处方调配管理等模块,对应企业中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购销,医疗机构中处方调配等岗位。
在各模块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整合不同法律法规知识。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为例,在企业的参与下,以药品进出为主线,设计了药品采购,药品验收,药品陈列、保管与养护,药品出库与运输,药品销售与售后服务5个任务。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分类管理、药品包装、药品广告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整合。
药事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教学内容庞杂、综合性强,仅采用传统讲授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企业的参与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3],也为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一定资源。
首先,我们选取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案例,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如在处方调配管理这一模块中,我们利用医院提供的典型处方进行处方相关知识教学;利用企业提供的某一药物的注册过程,进行药品注册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对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照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讲解,使学生置身于工作现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最后,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设与工作情景一致的模拟场所,以便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训。如在模拟药房进行药品分类教学,以实物展示药品的标签、广告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的改变,实践性教学的加强,要求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理论课程考核除传统客观题外引入案例分析题,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以提高。另外,加入实践性评价,教师可根据实践项目进行过程考核或结果考核。如相关法律查询、药品经营企业筹建等内容可进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整个课程分解成若干模块,通过模块考核,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一方面,学校教师能深入企业第一线接受锻炼,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促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对课程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能使课程教学目标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程实施中的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1]程洪海.高职校企合作浅析[J].科技广场,2010,(2):222~224.
[2]吕立勋.新形势下药事管理学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9,(9):59~60.
[3]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12):12~14.
[4]张枝军.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79~80.
[5]卢晓春.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J].广东教育,2010,(4):15~17.
G423.04
B
1671-1246(2011)07-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