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学 江苏 南京 211113)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体育学科最容易造成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优等生当代表,中等生当陪衬,后进生当南郭先生的现象。教师不能用划分“等级”的方法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学生就会很敏感,对老师的做法部分学生就会误解,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练习兴趣,这样不仅使分层教学的效果不能实现,甚至事与愿违,起反作用。所以教师在分层过程中不必泾渭分明公开化,而应该是隐性。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的发展,让全班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切忌每堂课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要做到“分层”不“分等”。要重视教学的实际意义,侧重教学效果,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
学生都是很爱面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要避免在上课时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上,教师应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让所谓的“差生”能从其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避免师生间的隔阂和对立。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使优、中、差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进步,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平行齐步向前。
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分层教学的成效在于提供多种水平的挑战,使得学生在完成了展现自身能力的任务后,自然产生肯定和欣赏自己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可变性的,它会随着学生练习活动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分层练习后,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可变性和可塑性,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练习程度重新“定位”。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分层练习时,各小组根据小组长的评价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情况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做到“分层”不“定层”。
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技术水平、能力水平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练习层次,才能唤起学生练习的动力,激发练习热情。如果很长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固定不变层次练习,学生就体会不到成功和进步所带来的喜悦与激动,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所以,要根据不同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的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和学生的成功感。把死板的、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单纯传授式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具有探究式的互动接收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觉得“我能行”、“我不差”,从而摒弃顾虑、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学习上相对困难或行为习惯有些问题的同学,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确定区别于相对好些的前者的教学目标。不歧视,不打击,鼓励他们在保证基本数学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逐步提高目标的要求办法。这样,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自己的奋斗目标,主动高效地在数学课堂上获取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教师往往降低了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将分层目标变成降低对学生要求的借口,这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统一达标”的主旨所在。所以在分层教学中要把握好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关系,不然就会造成高层次学生的越来越高,低层次的举步维艰,做到“分层”不变“目标”。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
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进步,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但也不能把“弱势学生”的教学目标提得太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在好胜心强、好奇、喜欢表现等心理特征的影响下,老觉得在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感到不光彩,在明明没有达到练习要求的情况下,还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智慧,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有效地发展差异,促进全体学生最大程度、最优化地发展。
总之,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教师要从开学之初就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而真正落实到实处。
[1]张伟民.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N].体育师友,2010年4期.
[2]潘思妹.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N].成功(教育版),2010年4期.
[3]赵鹏.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探究[N].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