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明星(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体育教育过程充满着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接触的和影响的过程。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学生之间的交往。因此研究体育教育的规律不能只从认识活动系统出发,还应当从社会系统角度加以审视。
关于体育教育的研究,多半注重于对体育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以及方法过程的阐述证明。这些肯定都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十分重要的课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体育教育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人,教育者、被教育者都是人。教育的内容是关于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形式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使人成为一定模式的人。由此而见,研究体育教育,不能不以人为思辨中心。不能不考虑到由“人”引发的体育教育过程中种种特殊性。换言之,不能不考虑体育教育的人性特征。
这里提出一个命题“需要即人性”。马克思曾有这样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有许多需要:①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②需要即人性。”即是抽象的,但也是经验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较为有效地的把握“人性”这个艰深的范畴。“物性”的表现只能是事物自然本性的展开:“人性”的表现则是人们“需要”的自觉以及满足此种需要的社会实践。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范围,可分为最基本的两大类: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前者表达人的保存和延续自然生命所必须的对客观对象、物质条件的要求;精神性需要则反映着人们对平静、祥和、幸福的身心发展和完善所需要的客观环境、情境氛围的要求。在实际中,人们的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分得非此即彼。总之,每个现实的人都有这样的需要,都力求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在此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发生、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及其个体相应的需要。
体育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其发生和存在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及其个体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社会的存在和个人的存在都是客观的。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社会与个人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同样是客观的,因而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利益。那么,协调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社会及其个体的生存发展,就势必成为社会与个人的共同需要和愿望,体育及体育教育即使在这种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
从社会个体方面来看,个人在群体生活以至社会生活中,除了和社会共同具有的对有序、和谐进步的需要外他们还是时时为一种内在的难以克制的欲望所激荡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爱,害怕孤独与灾难,渴望对什么而负责,向往有意义的生活……这些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愿望,表明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最深沉的依附,也表明了个人对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体育需要,展示着人性精神的一面。个人要获得体育上的圆满,必须仰仗对既定体育的认识,理解和热忱,即必须得到有关方面的知识性指导和教诲,从而拥有体育在生活上的主动权,体育教育正好具有满足人们此种愿望和需要的功能。这就是体育教育人性特征的突出体现。简言之,体育教育的人性特征指的即是它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知识的欲望和需要。体育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演绎的。
体育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对“体育知识”的欲望和需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对个人本身来说,他为了最大限度的能力,从而主动的追求体育上的教育和指导,并通过自身的“体育主体内融性”对体育教育做出积极地或是消极的甚至反抗的反应。
体育教育主体内融性,主体是关键词,其哲学含义是指进入某种实践活动的个人,主体的人具有两个特征。一方面处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之中,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另一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特质,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对环境进行创造性的适应。后者是主体人的本质特征。显示着人得自觉自主性。体育主体是指进入了体育实践领域的个人,当然也具有主体人的两个特征,是在既定的体育环境中积极活动的人。这种体育主体在广义上都是体育教育的对象,他对体育教育都不可能完全是被动的。所谓“内容性”望文生义,指内在的融合、接纳。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力,是外在体育影响渗入到个人的内心以后的一种效应。个人一旦进入体育教育过程,其“体育主体内融性”就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因素,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的成效。当体育教育与受教育者内在的愿望,需要相契之时,就能被体育教育主体接纳、融溶,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是健康愉悦的,行为方式就是主动的。体育教育必定成效卓然,概括起来,“体育主体内融性”实际上是体育主体的一种心理特质,是该主体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实践体会中沉积起来的体育需要。即表现为个人内在的体育欲望,又表现为个人体育行为的内驱力,是体育教育得以实现的内在机制,直接影响着个人对体育教育的态度以及对体育的选择。体现着个人在体育生活尤其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决定了个人对体育的追求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认识论证体育教育的人性特征,对于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育内容及其形式的确定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求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中始终把握人们现实的体育需要,明确体育教育不仅仅对社会具有价值,是社会的一种自觉活动,体现着一定社会对其成员的体育企求,而且对个人也具有价值,是对个人体育需要的满足,是帮助个人追求完善的必由之路,是对人性的肯定和弘扬。只有站在这种立场上,才能使教育者理直气壮,受教育者心悦诚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326.5142.
[2]杜维明.作为人性化过程的礼.1990年.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