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成(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法国大文豪歌德先生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这说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一切事物都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这就是个性。爱因斯坦曾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有的不幸的社会。”即是说,一个没有个性的世界,万人一面,千篇一律,那这世界、这生活又怎能有生机和活力?物质世界是如此,教育也应是如此。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而一个人的个性是由其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教育等因素决定。遗传是基础和前提,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而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学理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由于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相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表现出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共性特征,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材,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是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开放型、创造型和多功能人才。我们今天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按照社会现实培养有个性学生的最佳选择。即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正视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自主和特长,灵活善变,紧紧围绕“个性”目标来开展教育,充分开发学生各自的资源和潜能。
职高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知识积累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中学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方面有着独特、无可替代的作用。
1.1 、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可能局限在一张课桌、一块黑板,而是在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里进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游戏和竞技。活动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和思维活动紧密的串接起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示,他们的个性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1.2 、体验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身心的满足,可以感悟人性的尊严和生活的乐趣,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3 、终身相伴是体育活动的特殊价值。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效能往往超过其它活动,因此它在人的个性塑造方面起着稳定而又长久的作用。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稳固而又持久的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
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学习效能长短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对学习需求层次提升的根本动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兴趣和热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练”,在活动过程中激励学生去“创”。同时,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可有意识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此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愿望,使学生能尽情地在喜爱的项目上展示自己,体验活动的乐趣,促进心智的发展。
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要大胆创新,增强吸引力,这是激“活”学生、挖掘体育学科教学效能的重要条件。例如,在“上肢力量”练习中,教师不妨改变教材原有的“引体向上”统一项目,换成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双杠支撑臂屈伸。,如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杰出的教师不是在讲台上精彩讲解,而是在学生学习中点拨得当。比如,在传授新课时,可以用启发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采取竞赛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把学生的学、问、思、辩、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和心理活动。当然,个性教育是一个时代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其内涵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个性教育也是永恒的,它的明天必将更加炫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