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周明娟
(1.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聊城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1.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聊城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名片,好的译名能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受众是个能动的主体,应注意受众的能动性和参与性。论文从接受者的语言思维习惯、审美心理结构、文化情感体验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英文电影;接受美学;汉译;受众
电影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产物,被誉为“第七艺术女神”,它在当前国际交流频繁深入的大潮流中,越来越彰显出信息传播和文化桥梁的优势。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国大片被引进到国内,中国观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电影,领略异域文化。如何让观众在观赏国外影片时能够获得与片源国观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影片的翻译工作便成了重中之重。观众在接受一部电影的过程中,片名是最早进入其视野的,因此,外国影片的中文译名就成了把外国电影和中国观众初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如何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指导,正确有效地翻译电影片名以打开观众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和接受研究,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等五名文艺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接受美学的贡献在于,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了研究读者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对我国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把这一理论思想应用于翻译之中,无疑会对翻译活动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文化历史差异反映在民族文化传统、发展沿革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以及民族风俗、习惯、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并必然表现在语言之中,因此,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分析判断上的谬误。所有这些因素翻译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外国电影片名的汉译涉及接受者的语言思维习惯、审美心理结构、文化情感体验等各种因素。在此仅以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为例做一探讨。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译者必须以观众为主体,使接受者的语言思维方式与审美体验熔于一炉,这样的翻译就传神。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具体到电影片名上的反映便是:中国观众习惯于接受那些能够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的片名,它有利于把握全剧的内容。因此,英文片名翻译成中文时很多时候都采用了这种翻译方法。如Saving Private Ryan,Meet the Parents分别翻译成《拯救大兵瑞恩》、《拜见岳父大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对概括性的偏爱还体现在不论英文片名是一个单词还是和句子一样长,都有概括得恰到好处的中译名。例如影片The Incredibly True Adventures of Two Girls in Love,片名比较长,因为是同性恋题材,译名为《双姝奇恋》,既含蓄又简洁明了。
而西方人重分析的思维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则是大量采用在影片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人、物、事、地点等作为片名,单个单词作为片名屡见不鲜。针对这类片名,采取加译概括出影片的情节或主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翻译手段。比如电影Island,片名只有一个单词,意思是“岛”,它讲述了一个科幻冒险故事:一个梦想被选中成为“神秘岛”的访客无意中意识到他们其实都是“神秘岛”居民的克隆人,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原型”提供各种健康的身体器官。于是他决定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出这个注定被像牲口一样屠杀的牢笼。此片中译名为《逃出克隆岛》,属于典型的加译法,在“岛”的基础上,加上影片的情节“逃出”,再加上影片主题“克隆”,不失为一个对观众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佳译。类似的翻译还有Speed《生死时速》、Shrek《怪物史莱克》、Forrest Gump《阿甘正传》、Tarzan《人猿泰山》等等。
另外,片名翻译的选择还应该对语言结构进行动态的顺应和选择以适应接受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突出的例子就是,片名翻译大量采用了汉语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四字结构。四字格是我国语言文字上的一大特色,具有内容上言简意赅、形式上整齐匀称、语音上悦耳顺口的优势。它的语言具体表现为其组织结构上特别喜欢用平行对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辅助意合。从互联网的资料来看,“美国21世纪百部名片”列举的100部知名影片中,有59部影片译成了四字格形式,对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统计,四字格的比例也接近50%。四字格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受汉语美学观念中对平衡美高度强调的影响。此类翻译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Charlie’s Angels《霹雳娇娃》、The Bourne Identity《谍影重重》、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燃眉追击》等等。一些影片的片名更是直接翻译为成语,如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My Fair Lady《窈窕淑女》、Top Gun《壮志凌云》、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等等。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有其艺术属性,同时也是物质产品,通过传播渠道进入市场流通,而有其商品属性,电影的这种二重性决定了电影片名兼有艺术观赏和商品广告双重功效。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它能否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来。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要求译者在翻译片名时必须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译者应该始终将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审美判断、审美情趣放在首位来考虑。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感受片名的审美价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勇于冲破原片名的约束,在充分理解原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筑具体的或抽象的审美要素,将其更好地传达给观众。例如,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就比译为《阿卡特妹妹》更富魅力,因为该片很多场面都是关于修女活泼的歌舞场景,而非传统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修女那样死气沉沉,因此译为《修女也疯狂》更加符合剧情。又比如美国电影Ghost,它讲述的是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单单直译成一个“鬼”字,只会给人一种诡异恐怖的感觉,令观众望而却步,这样的片名翻译会使观众误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潜在地就会失去一部分观众。而将其译成《人鬼情未了》就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心理。片名中“人”、“鬼”二字在心理上给中国观众以强烈的冲击,而“情”“未了”所展现的爱情气氛完全驱散了人们对幽灵的恐怖,既提示了生死离别、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又能引起观众心灵上的震撼,激起观众强烈的观看欲望,这可算是片名翻译中的绝顶之作。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某种文化现象和意识潮流的社会产物。作为电影的眼睛,片名自然而然会反映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特点。鉴于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那么影片片名中涉及到文化背景差异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对于文化差异太大,直译会给中国观众造成理解困难、容易造成误解的片名,要采取文化转换的方法,将其译成中国观众易于理解接受的符合其审美特点的片名。例如: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BrokebackMountain》如果按照直译,电影的中文译名应为《断背山》,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但是导演李安将“Brokeback Mountain”翻译成“断臂山”。译作“断臂”让人比较容易联想到“断袖”,毕竟“臂”跟“袖”的关系远远超过“背”跟“袖”,因为中国古代就将同性之间的感情称之为“断袖之交”。李安巧妙地利用了“断臂”和“断袖”的相近意义以及“断臂”和“断背”的谐音,点明了全片的主题。于是透过片名,观众领悟到了译者与电影的精髓。又如: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是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如果直译,电影片名就应译成《滑铁卢桥》,这便会让不知影片内情的中国观众想到拿破仑在此打仗,但实际上这个电影与拿破仑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了更好地渲染影片凄美的爱情主题,译者将“蓝桥”这蕴涵东方文化的词语用在这里暗示地点,同时“蓝桥”又与“魂断”形成对应,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个婉约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影片Dragon Heart就不宜译为《龙之心》,因为龙在东西方文化象征理解上是截然相反的。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却是皇权尊贵的象征。鉴于这种文化的差异,本片被译为《魔幻屠龙》。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将Philadelphia译成《费城故事》,The Bachelor译为《亿万未婚夫》,Nothing Hill译为《新娘百分百》等。
其实,电影片名的汉译没有规律可言。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时,既要忠实于源语的内容,传达出原片的内涵,又要融合电影的灵魂、风格和主题,还要考虑译入语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从“神似”出发,发挥汉语优势,译出片名的神韵,做到“形神兼备”。
好的电影片名本身就是一件凝练的艺术精品,使观众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好的电影片名又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的高度统一,不仅能成功创造商业价值,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而且令观众领略艺术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中将接受美学原理溶入其中,以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1]李林菊,胡鸿志,张莉.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J].电影评介,2006,(24).
[2]彭晓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6).
[3]燕莉.文化差异影响下的中英影视片名的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4]何跃敏.当前本片译名中的问题对策[J].中国翻译, 1997,(4).
[5]杨永春,徐显静.接受美学和影视片名意译[J].电影评介,2007,(8).
[6]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H315.9
A
1673-0046(2011)11-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