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琴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唐代天宝年间在衡阳回雁峰乘云寺立派的禅宗分支乘云宗,传承一千多年,至今在湖南、江西、广西乃至台湾仍有弟子,但佛教史上各种典籍鲜有记载。湖南图书馆收藏的《重修乘云宗谱》成为了解和认识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
《重修乘云宗谱》,全书八卷,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默庵上仁撰,民国抄本,线装4册。计200余页,每半页10行,每行18至20字不等,约6万余字。笔者几经查询,认定该书为有关乘云宗史料的存世孤本。
《重修乘云宗谱》首载序文三篇:其一为默庵上仁撰《重修乘云宗谱叙》。其次为朝阳彭士儁撰《乘云宗谱原叙》;其三为林间隐撰《乘云源流志原叙》。后列凡例7条。其后正文八卷,记载乘云宗历代传人简介。卷一至卷四为佛祖释迦牟尼至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之事迹;卷五为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事迹,以及乘云始祖弘宣尊者、第一世范化尊者以下至第十二世觉泓大师及弟子37人事迹;卷六为乘云宗第十三世常镜大师及弟子38人至二十一世理秀大师及弟子15人事迹;卷七为乘云宗第二十二世大良大师及弟子25人至三十三世元应大师及弟子6人事迹。卷八为三十四世无量大师及弟子3人事迹。全书共记录乘云宗三十四世传人及弟子540人。时间跨度从唐朝天宝元年至清末,长达1200余年。
默庵上仁大师,其事迹在《南岳仁禅师传赞》中记载:“师潜赴南峰寺,从普照禅师剃度,命名上仁,明年纳具足戒于福严寺翠庭上人,……”而普照禅师在《重修乘云宗谱》中有传:“三十四世无量大师,字普照,姓朱氏,……。道光末谒贞一公,始遂厥衷,居香炉山,蓬荜环堵,瓮无余粒,学者不堪其苦,师怡如也。”由此可知默庵上仁传承乘云宗法派清楚,故他在《重修乘云宗谱叙》中自署“传乘云宗第三十五世默庵上仁识于南岳祝圣寺之万不磨”。
默庵上仁在《重修乘云宗谱叙》中,阐明乘云宗既非临济宗,也不属于曹洞宗,而是独立宗派:“宗以乘云,名志、处也。系济宗,讹也。系洞宗,讹也。夫慈悲与拔宗不必五,必五殆自夷其宗也。”默庵上仁在叙中说明他主持编撰《重修乘云宗谱》的缘由:“光绪庚寅(1890)秋杪,余游星沙,禅人卜安议修乘云宗谱,恳余董其事。”而他的编修原则是:“唯恭照《御藏传法正宗记》及乘云宗旧谱编修,且定其讹而正其宗传。”
彭士儁生平无考,从其所撰《乘云宗谱原叙》可推知,清代高僧林间隐撰《乘云源流志》,且《乘云宗谱》是在《乘云源流志》基础上增补而成,此两书现佚。林间隐生平无考,所撰《乘云源流志原叙》详细介绍自梁天监十一年(512年)至清康熙年约计1200年对衡阳回雁峰烟雨山乘云禅寺大有功德的历代乘云宗高僧事迹。从三序可知《重修乘云宗谱》在《乘云宗谱》基础上增补清康熙以后至清末100多年乘云宗二十二世至三十四世历代高宗大德简传,即该书卷七和卷八,而卷八未完编。
各种佛教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印度菩提达摩大师从海路来中国,在嵩山少林开传禅宗佛法,并传衣钵给慧可,慧可后被其弟子尊为二祖,以后经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六祖慧能及其弟子青原、怀让、马祖道一等,禅宗乃大盛。慧能的子弟发展出牛头、法眼、临济、沩仰、曹洞、云门等宗派。唐宋以后至当代,“慧可-慧能”的二慧系禅宗占据佛门半数以上,以临济、曹洞宗传播最广。南岳衡山历来为佛教圣地,是禅宗祖庭之一,青原怀让、马祖道一曾悟道、弘法于此。他们均是二慧系的禅宗大师。一般认为现代的汉传禅宗佛教徒均是二慧系禅门弟子。
《重修乘云宗谱》记载:达摩大师当年亲传弟子不止《传灯录》所记录的四人,律宗僧人弘宣也是达摩大师亲传弟子之一。该谱称:“梁朝弘宣尊者,卓锡湖南衡阳回雁峰,梁武帝钦其风,赐所居曰‘乘云’。尔后闻达摩唱道少林,乃与宝掌(和尚)前往礼之,遂受心印。未几辞归,大振宗风。”即弘宣和尚曾谒见达摩大师,“遂受心印”,认归禅宗之门。弘宣的事迹不详,只知原为律宗师,认归禅门后,留有《弘宣语录》。到230多年后的唐玄宗时,“范化和尚尊者读《弘宣语录》有省,遂嗣其法,立派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即乘云宗为范化和尚于公元742年创立,距今已有1300多年。范化和尚还订立了乘云宗谱系《法派偈》,形成了自己的传法流派。
《重修乘云宗谱》所载乘云宗《法派偈》为:“绍妙惟传言,守师齐嗣祖。觉常慧正法,道悟真空理。大定开源性,光明照海崇。通玄无上士,普继永昌隆。德智钦承化,宏宗胤善良。慈超修万行,世代如天长。”《法派偈》,足为乘云宗是一支佛教派系的可靠证明。
乘云宗历代有传人。至今在衡阳、台湾的寺庙中仍有乘云宗禅师,如台湾松山寺开山大德道安法师,经印证是衡阳雁峰寺乘云宗第三十九世传人。〔1〕据《重修乘云宗谱》载,明清以来乘云宗高僧辈出,近代湖南赫赫有名的法空、恒志、默庵、淡云等禅师都是乘云宗的传人。
现在衡阳当地,有乘云弟子自称“南峰派”、“南峰堂”。〔1〕据《重修乘云宗谱》凡例解释:“吾徒不以乘云名宗,乃以南峰名宗者,盖义方、显慧二祖先后居南峰寺,道行卓著。人以所居寺名名之,示尊称也。南峰之子孙几遍潇湘,诚源远而流长也。”
通祖,字义方,姓刘氏,清泉人,父子同时出家,为乘云宗第三十二世祖。义方性忍让,于戒律尤严,为一代高僧。通盛,字显慧,居南峰寺,念佛不辍,人多皈依向化。目前所知乘云宗分支有南峰堂、极乐堂(默庵法师所创)、慈云堂(今衡山南台寺、大善寺住持宝昙法师所创)。〔1〕
另从其它文献可以查到无彼高岸、邵阳端效、默庵、淡云、妙见普闻、智巆、空也等十多位乘云宗法师的传记。在南岳南台寺周边、衡阳县佛国寺、岐山仁瑞寺、桂林祝圣寺,发现大量的墓塔、碑文,记载了乘云宗传人的事迹及传承系统。翔实的文字和金石数据显示,乘云宗弟子分布在湖南衡阳、南岳、耒阳、邵阳、东安、怀化、常德、长沙,浙江宁波,广西桂林,台湾等广泛区域。〔1〕
据《重修乘云宗谱》载,明朝洪武至清乾隆年间前后400年,乘云宗门徒长期担任衡州佛教界都纲之职。早在宋元时期,青海藏传佛教僧人多有去中央王朝政府任职者。明朝建立后,承袭元制,并有发展,实施“多封众建”政策,对各教派人士普遍给予册封,明朝所封僧职,有僧纲、都纲等,一般由通晓经义、恪守清规、在僧俗中有威望的僧人充当,任为政府管理僧人和宗教事务的官员,由礼部移咨吏部注册。由此可见乘云宗在其祖庭衡阳一带的地位和影响力曾长盛不衰。
乘云宗倡导的佛理是什么?乘云宗的宗风如何?现有的文献均没有具体记载和详细说明。但可以从《重修乘云宗谱》中窥见一些端倪。
3.1 僧人在东汉时即有依律修持的传统,乘云宗始祖弘宣曾是依律修持的律师。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在平城讲《四分律》,因此法聪被认为是四分律师。后慧光作《四分律疏》,并口授删定羯磨,始奠定律宗基础。慧光四传弟子道宣,专研律学,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等五书,后被门徒称为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律宗宗派。唐代著名和尚玄奘、怀素即是律师。律宗重戒律、务勤修。元明以后禅宗炽盛,律宗渐衰微。
当年弘宣往见达摩后,“遂受心印”,应是接受了达摩“心即是佛”的禅风。但律宗的宗风仍对他有影响,这些影响也应该进入了他的《弘宣语录》之中。
乘云宗第一世祖范化原也是律宗师,“性相之学,非(靡)不综贯”。据《重修乘云宗谱》载,唐天宝元年(742年),范化奉勅重修乘云寺。身为律师的范化“一日读《弘宣语录》有省,遂嗣其法,颜其居曰‘师宣’”。
简言之,律宗是以守诫律修行为近佛性的主要通道,禅宗是以内心觉悟成佛为依归。
另天宝十四年(756年),因无量寿佛驻锡于衡阳雁峰寺,称活佛道场。无量寿佛,又称无量光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现在佛,代表智慧,意思是光明无限,寿命无限。
3.2 慧可-慧能系禅宗重心悟。六祖慧能的《坛经》记载,慧能早年听别人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大悟。故二慧系禅宗开悟核心经文倚重《金刚经》。《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者是不坏之意,它譬喻真正的般若空性乃不生不灭,像金刚一样不坏,能破除一切魔相、色界和执着,所以把它叫金刚。
3.3 《重修乘云宗谱》记载:乘云宗创始人范化和尚“后讲般若经,有天乐鸣空之征,是湘东淄白皈依者众”。可知乘云宗开悟看重《般若经》。《般若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谓“般若”(梵文prajna),意为智慧;“波罗蜜多”(梵文pramita),意为到彼岸。《般若经》提出了“菩萨乘”思想。菩萨乘以广度一切众生为目的,即引导众生,通过六度修行,体悟诸法性空的道理,成就佛那样的觉悟(佛果)。
《般若经》是以般若为指归,以空观为原则。它在禅法上致力于引发智慧、穷究实相。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础,稍晚形成的《华严经》、《法华经》及《涅盘经》等都是在般若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上乘云宗的仪轨受律宗影响,并供养无量寿佛等。这些差别揭示,乘云宗确有自己独立的佛学和佛法体系。
3.4 清代以后,特别是清末,乘云宗与曹洞宗关系密切。据衡阳圆觉庵僧尼考证,在南岳南台寺普同塔旁,有一组墓碑,是淡云师徒所立,署“曹洞正宗”。墓碑上所刻数十名僧人的法名却完全是按乘云宗的传法偈,而不按曹洞宗传法偈。淡云法师,字慧日,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湖南衡阳人。淡云先后担任南岳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大善寺及清凉寺“五大丛林”方丈,重建或大修寺院,奠定了南岳“五大丛林”的现存规模,善信奉其为“佛门迦叶”。〔2〕
为什么南台寺的乘云宗弟子要自署“曹洞正宗”,笔者尚未查到其说明文献。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曹洞宗禅风以回互细密见称,此宗风与戒律严谨的乘云宗风亲近,可能系当年两宗僧人有互相继承所致。
3.5 六祖慧能以前的禅宗主要为“严守修持,逐渐开悟”渐宗,慧能创立“直指人心”、自心顿悟的顿宗,从此禅宗形成“顿宗”和“渐宗”两大分支。但唐代以后慧能的顿宗成为主流,渐宗式微。当今广为分布的禅宗即是顿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从《重修乘云宗谱》分析,乘云宗之佛理则属于禅宗中久已失传的、注重修行渐悟的渐宗。
1.徐孙铭,文平志,王传宗.道安法师法脉传记(绪论).台中:太平慈光寺,2008.6
2.印顺.中国禅宗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