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英
(广东医学院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808)
The Human Library原称The Living Library(图书馆借人活动)是近些年来国外新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活动。在The Human Library活动中,读者所借阅是志愿者模拟成书的人(living books)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读书方式是读者与所借的“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阅读”模式。The Human Library里所有的“书”都是由志愿者来充当,组织机构招聘一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志愿者,并按照图书馆借书原则进行管理,读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所借的“书”(living book)进行面对面的交谈。The Human Library活动的目的旨在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自由交流平台来促进对话,增强理解与包容,以便减少或消除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的偏见和憎恨,建立一个和谐的多元文化的社会〔1〕。
1993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青年丹尼·勃格(Dany Abergel)等五位青年在他们的一位朋友被残暴刺伤后,为了唤起人们的意识,以同辈教育的方式规劝丹麦青年反对暴力,他们建立了一个名叫“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的理想主义青年组织。该组织发展很快,几年时间里,发展了3万多会员。2000年,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在音乐节导演雷夫·斯科(Leif Skov)的鼓励下,“停止暴力”组织在音乐节上组织一次活动。这次活动总共提供了75本“真人图书”(Living Books)为音乐节的来宾“借阅”,即是面对面的交谈。活动的目的是反对暴力、鼓励对话、建立和谐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uman Library也由此诞生并在全球发展〔2〕。此后 The Human Library很快就在丹麦、挪威、匈牙利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传播,不久便传遍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2007年,The Human Library登陆澳洲和北美洲,现在该活动已传遍欧洲、澳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The Human Library官方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月23日,该活动在全球已经举办了100多场次〔3〕。2010上半年,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举办了30多场〔4〕。2008年12月1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在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倡议下,国内首次以“Living library沙龙”的名义〔5〕,举办了国内第一次Living Library活动,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和石家庄学院图书馆读者协会陆续举办了各种主题的Living Library活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The Human Library初期的活动,多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或慈善机构举办,地点灵活,有的设在流动的公交车上,有的设在公园里,有的设在各种会议或艺术节等活动期间,户外户内皆有,活动多是临时安排,没有固定的时间表。“Living Books”几乎都是有特殊经历的某类人群,如宗教人士、政客、同性恋者、女权主义者、足球迷、裸体主义者等,通过借阅“真人图书”的方式,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改变人们对一些人或事的刻板印象,减少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见和憎恨,达到人际间的宽容与和谐。读者“读书”目的在于了解和理解某部分人群的生存状况或人生经历,侧重于相互的沟通。近来,The Human Library的活动主题逐步向学科专业领域倾斜,不断向知识型、专业型迈进。以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Douglas College)开展的The Living Library为例,读者可以借阅的“图书”专业涉及就业和职业辅导、人类学和社会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国际政治与美国政治、能源的节约、跨文化的教育心理学、精神卫生法与政策、家谱学研究及英国与欧洲的旅游等30多个学科领域〔6〕。2009年5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第五届读者服务月中的Living Library活动,“真人书”的主题范围包括:职业规划、科学研究、考级考证、出国留学等。“真人书”的来源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以及身边的老师和同学〔7〕。目前一些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开展的The Human Library活动,“Living Books”大都是学有专长的人,读者“读书”更侧重于相关领域的咨询。
The Human Library之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参与者的肯定和青睐,主要源于以下特点:
传统的阅读对象为印刷型和电子型信息资源等,尽管内容及形式十分丰富,但不足的是无法互动,因其内容是固定的,读者的阅读是单向的,一种静态交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不解无法释疑,有共鸣、有感想也无法与作者交流。然而,在The Human Library活动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与“书”处在一个动态的相互交流状态,在“阅读”过程中,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以及读者的接受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用通俗的浅而易懂的语言传播经验知识。
在“读书”过程中,读者阅读的内容不完全受“书”的内容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问题,并从“书”中得到较有针对性的答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信息得以即时传播,减少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的中间过程,实现信息时效的最大化。
The Human Library选择的主题几乎都是热点话题,“图书”里的信息都是来自读者周围活生生的或刚发生的案例,所以说,The Human Library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经过交流,“读”、“书”双方多了了解少了偏见,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收获了“书”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生活少走弯路,“真人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一份成就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且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反思自己,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The Human Library活动规模可大可小,提供借阅的“图书”可以是几本也可以是上百;场地形式灵活,户内、户外、集中、分散皆可,因地制宜;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按需而定,随意调整,易于移植。
目前不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面对面的与授课教师、图书馆咨询馆员的预约咨询服务。预约咨询是图书馆为任课教师、馆员与学生提供交流空间的一种服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难题,馆员面对面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因此,参与咨询服务的服务主体老师和馆员均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The Human Library的服务主体,那些充当“书”的志愿者,则不一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只要具有某些特殊的兴趣、理念或经验等即可。他们可以是成功人士、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但也可以是一些弱势群体,如失足犯过错误者、同性恋者、艾滋病人等等。他们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讲给人听,作为前车之鉴,以活生生的事实鼓舞读者、教育读者,既让读者吸取有益经验,又让读者避免重蹈覆辙,顺利地走出误区。
The Human Library旨在促进对话、减少偏见、鼓励团结和进步,以积极、和谐的方式向人们的偏见发起挑战,改变人们对一些人或事的刻板印象。这项服务的开展将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安定团结。
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文化教育机构,不但要开发利用管理各种有形的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图片、音像、电子图书、网络信息等,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大量的无形资源,如隐形知识(智力型的信息资源)和零次文献(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等。The Human Library的阅读新模式:以人为书,借书就是借“人”,读书就是坐下来与人面对面交谈,正是图书馆开发利用无形信息资源,创建新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最好渠道之一。德国作家尚保罗说过“人生犹如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读的“书”,都有一段丰富的经历,都有他人可借鉴的地方,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再者,大学校园是人才云集、精英荟萃的地方,隐藏着丰富的隐形知识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开展The Human Library活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中心功能。
基于The Human Library阅读模式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开展The Human Library活动,创建新型服务社区,以主动挖掘高校图书馆读者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构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支撑平台,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群体,建立不同的主题社区和知识创新社区,通过不同的主题社区,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亲和力的信息服务〔8〕。如,邀请师兄师姐为大一的新生开设“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聘请在校的研究生为准备考研的同学面授备考经验,组织大四的同学互相交流“求职心路”,招募心理学专家学者和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为患有“心理问题”的特殊人群开设“心灵之家”等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字符号从印刷型发展到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然而,网络时代的阅读空间的拓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虚拟世界在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同时却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差。The Human Library这种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模式,正可以弥补传统和网络阅读带来的缺陷。在大学校园开展The Human Library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理解,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大学校园是人才资源最丰富和集中的地方,储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所有校园中优秀的行为个体:退休老专家、在职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生等,都是图书馆进行“采访”的宝贵资源;其次,图书馆对图书的采访、分类、编目、流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拥有组织、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完善体系,为The Human Library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三,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个“地利”的优势,即拥有一个宽敞舒适的阅读空间和良好的交流环境;最重要的是大学校园有着巨大信息需求潜力。因为,在大学校园里,每个莘莘学子都渴望拥有学习经验,交流心得的场所和机会,希望通过借鉴学长或同学的亲身经历,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为步入社会做好应有的准备。
组建一个The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管部门,副馆长或办公室主任兼任部门主任,读者协会的学生领导担任副主任,采访部、编目部、技术部、流通部等部门主任与读者协会的学生代表作为部门成员,确保The Human Library活动正常运作。
主管领导负责活动的总策划;采访部和读者协会负责The Human Library活动的宣传和纳“书”,即招募志愿者担任living books,通过与学校其他学生机构合作,从各个院系“采购”,即挖掘、推荐优秀的“图书”(living books);编目部负责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如每本“书”的书名、主题、内容简介、出版单位(即所在院系和年级)、索书号和上架时间等;流通部门制定相应的“流通”运作规则,并负责“真人书”的管理;技术部负责开发The Human Library网络预约系统,建立“书目”数据库,推出具备检索、统计、书评、书目推荐等功能的网络预约系统。
The Human Library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持续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图书”的质量与数量,招募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来担任living books是The Human Library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通过宣传单、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校园学生网、图书馆主页、校园BBS等多种渠道宣传The Human Library的服务理念和发布招募信息,向全校师生招募志愿者;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与学校各种社团或协会合作,让他们推荐和协助招募优秀学生;同时,图书馆馆员走进各个院系,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联系和积极动员,让校园人才都加入到“真人书”队伍中来。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真人书”,为每位担任过“真人书”的志愿者颁发“出版”证书(即印有“living book”的T恤)作为纪念,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不定期进行“畅销书”的评选,为多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畅销书”颁发奖状或礼品进行奖励;制作宣传板,将Human Library活动内容、活动的场景和“真人书”风采进行宣传和展示,吸引更多志愿者的参与。
高校图书馆开展The Human Library活动应避免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如聘请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异教徒等持非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担任“真人书”。开卷有益,读书一定要读好书。The Human Library的选“书”要符合国情,体现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原则〔9〕,不得招募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任“真人书”,不得讨论低俗的内容,不得传播不健康的观点。
1.What is the Human Library.〔2010-06-08〕http://humanlibrary.org/what- is- the-living-libray.html
2.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Library.〔2010-06-08〕http://human - libary.org/the - history.html
3.A List of Human Libraries.〔2010 - 06 - 08〕http://humanlibrary.org/list- of- past- human - libraries.html
4.Upcoming events.Global Activities 2010.〔2010 - 06 -08〕http://humanlibrary.org/activities/
5.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2008·上海.会议日程.〔2010 -06 -10〕.http://www.lib.sjtu.edu.cn/adls
6.Living Library Participants.Douglas College.〔2010 - 06 -08〕.http://www.douglas.bc.ca/visitors/foundation/living - library.Html
7.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五届读者服务月.同济共享,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2010 -06 -15〕.http://www.lib.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html
8.张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
9.朱茗.浅议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Living Library”(“图书馆借人活动”).图书馆论坛,2009(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