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和民族复兴

2011-08-15 00:45:41张万余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民族

张万余

(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和民族复兴

张万余

(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一品质是由民族复兴的实践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党要担负好这一使命,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民族复兴

一、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由民族复兴的实践决定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维系、协调和推动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哲理智慧,浓缩着崇高的政治理念,饱含着深厚的伦理情怀,凸显着亿万华人的精神气质,构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善于根据中华民族复兴实践的崭新发展,提炼崭新的实践所创造、所需要的精神,创造出新的精神内容和形式,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正是民族复兴的实践,决定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

科学界定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内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民族复兴实践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指民族精神应传承历史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传承历史,就是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熔铸到民族精神中去,培植民族精神厚重的历史根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民族精神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其民族精神的培育便没有了根基,更不可能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推进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能割裂历史,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高度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

体现时代性,就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升华为时代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根植于民族精神,才能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展现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复兴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复兴实践的发展,呼唤着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合。

富于创造性,就是民族精神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实践提出的要求,不断培育和锤炼出新的精神内容和形式。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精神,是没有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要担负起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使命,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锤炼和形成的具有各个时期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富于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是自发的,必须有一种自觉能动的实践主体力量的引领和推动,才能实现其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肩负的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决定了其必然成为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历史承担者和实践开拓者。我们党的诞生是以中华民族精神最高境界的代表者登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在近现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指向就是凝聚民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引领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在本质上体现了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是党引领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一个政党只有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才能自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敏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熔铸和培育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民族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去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为担负好民族复兴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以自己高度的自觉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引领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幅浇铸和熔炼民族精神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不断引领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推进民族复兴的奋斗史、创业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曾经丧失历史机遇而导致的急剧衰落和沉沦而言。从孙中山“振兴中华”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仅仅简单地恢复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与兴旺,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在民族危亡的近代,民族复兴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其中,前者是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传承久远而不衰,兴旺发达而不败,无不需要一种能够兼蓄世界各民族优秀品质的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相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衰落,无一不是从道德滑坡、精神萎靡、信念失落开始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独立的精神脊梁、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民族守望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在近代更是中华民族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力量源泉,在现时代是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实现复兴的不竭动力。正因如此,江泽民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一论断,体现了党对人类历史上民族兴衰存亡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了党在民族精神作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

民族精神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综合国力。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备受列强欺凌,就是因为当时我国社会制度腐败和综合国力落后。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民族凝聚力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综合国力构成及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对此,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综合国力的提升而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它是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在,而且表现在强大的民族精神,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得以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的精神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民族精神是衡量综合国力重要尺度”论断的提出,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之举,予以高度重视。

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科学概念,更能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更加强调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能体现中华各民族对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对凝聚海内外华人,实现祖国统一具有更重大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团结统一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和人民挚爱的深厚情感。“中国人民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党所讲的爱国主义,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才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时的最高价值准则。这一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民族责任感和价值取向。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是统一的。团结统一要靠持久的国内、国际和平来维护和实现,战乱和纷争只能导致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灾难。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团结统一、以和为贵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深深印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中。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今天,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效防止西方一些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更具有重大意义。·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National Revival

ZHANG Wan-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741001,China)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with patriotism being its core,has the quality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revival.It is CPC’s holy mission to realize the great national revival,which is entrusted by history and the era.Strong and power spiritual support is a must for the party to shoulder this holy mission.The national spirit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s the spirit support for Chinese national revival,and the spirit link to unit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Chinese national spirit;advance with the times;national revival

D616

A

1009-6566(2011)04-0047-03

2011-06-01

张万余(1965—),男,甘肃甘谷人,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