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2011-08-15 00:47黄涓李茹邱楗桦
天府新论 2011年6期
关键词:根据地关怀红军

黄涓 李茹 邱楗桦

论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黄涓 李茹 邱楗桦

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重视群众在政治、经济、情感、文化等不同层次需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借鉴。

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仁者爱人”开启了人文关怀之源,《左传》提出的“天道远,人道迩”和《孟子》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文关怀”所带来的政治作用的重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提倡人的权利及地位的平等,将对人的关怀从一般的民生问题扩展到政治权利领域。中国共产党提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注重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在建党之初,就鲜明地提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在革命实践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包括上政治课、组织政治训练委员会、开党内会议和政治讨论会、办训练班等,其中,还特别提到个别谈话、改良待遇和对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1932年12月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也十分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无论在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手段上都体现出对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等不同层次需求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人文精神的又一次升华。

本文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启示。

一、保障人的生存,体现物质关怀

马克思指出:“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毛泽东曾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保障人的生存,努力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才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川陕地区人民长期遭受军阀混战的影响,生活极其贫苦。土地高度集中,大量农民丧失土地,占人口85%的农民,只占有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几〔4〕;城市中的工人、手工业者、店员、学徒生活也极为艰难,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收入极低却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无奈和讽刺。对川陕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是这样回忆的:“不论县城或乡村,我们见到的多是些‘打精巴子’的男女老少,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佝偻着身子,缩成一团。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穿,围着块棕片遮身。”〔5〕因此,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认识到“群众顶重要的是分土地”〔6〕,“必须用最大速度、最大宣传和组织力量动员贫苦农民来热烈分配土地”〔7〕。思想政治工作便首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土地、工资等生存问题入手,体现出对群众物质利益的重视。

其一,广泛宣传平分土地和劳动法令。红军每占领一个新区,都会立即派出精干的干部和战士,组成宣传队,分片包干,深入农村,到群众中去宣传平分土地和劳动法令。《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革命的布告》、《怎样分配土地》、《平分土地须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平分土地办法》、《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区政治部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等法令法规都是重要的宣传内容。宣传形式也因地制宜,除传统的口头宣传、贴发传单外,还根据川陕地区石多纸少的特点,刻制了众多的石刻文献和石刻标语,以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石刻文献《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平分土地的布告》、《劳动法令》原树立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 (今巴州镇南泉寺街),现收藏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石刻标语的内容包括:“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是穷苦农民的命脉,赶快夺回豪绅地主的土地,分给穷苦农民自耕自受”、“实行土地革命”、“苏维埃分田地给农民”、“实行土地革命,铲除封建势力”、“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享有法定休假日;实行失业救济社会保险”、“苏维埃实行八小时工作,增加工资”、“实行社会保险”、“实行劳动法令”等等,广泛分布于根据地的各县、乡、村。〔8〕

其二,培养群众经济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党认识到“苏维埃的一切工作,如不依靠在雇农贫农的积极性上,那一切工作开展,是不可能的”〔9〕,指出“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动员一切群众力量,起来破仓分粮,杀豪绅,实行分土地”〔10〕。因此,一方面要教育群众彻底了解,“穷人没有穿,没有吃,不是什么命运不佳,祖坟没有埋好,而是被封建军阀、官僚地主压迫剥削所致”〔11〕,“平分土地是农民自己斗争来的结果,不是苏维埃红军的‘赏赐’”〔12〕,“要用工人自己斗争力量向雇主斗争来增加工资”〔13〕,从而激发群众经济斗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雇工会、贫农团、工会等组织带领群众开展经济斗争,立即“号召起全苏区的雇工起来,为实现大会所规定的雇工斗争纲领而斗争”〔14〕,并将分配土地、增加工资的斗争作为贫农团、工会当时最紧急的工作任务,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参加经济斗争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赤北县长坪区第三乡贫农团“自1933年组织起来后,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土地,并组织了20人的查田队,没收了邓立堂等17户地主富农的土地和财物,协助苏维埃政府捉拿和镇压了苏明成等6个恶霸”〔15〕。

二、尊重人的权利,体现政治关怀

政治关怀是指对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维护和保障,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得以实施的基础。无论在何种历史阶段,政治关怀都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国民党逼穷人出款缴租,吊打穷人,抽夫拉丁,穷人所遭受的是家破人亡,杀脑壳,丢监牢,没吃没穿。在国民党蒋介石、刘湘等进攻苏区时杀人放火,整穷人真伤惨!饥饿、寒冷、死亡!”〔16〕川陕地区的群众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立即以法律的形式赋予群众基本政治权利,并通过各种革命团体保障群众政治权利的实施。

其一,通过法律赋予群众基本政治权利。川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于1933年初推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并通过这两项法律向全体群众宣布,在苏维埃政权下,公民享有参政权、平等权和自由权等基本政治权利。“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一切劳苦大众,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和其他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 (汉、满、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17〕

其二,建好革命团体保障群众政治权利。为使群众能够真正参与政治,享受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工作之一,就是“帮助群众建立革命的组织”〔18〕,“加紧工会、贫农团、反帝拥苏同盟的工作,使他成为广大群众的组织”〔19〕,“动员全体工人组织并加入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童子团”〔20〕。据统计,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最初建立的基层革命团体中,“多数是红军政治机关帮助建立起来的”〔21〕,其中包括工会、农民协会、农民委员会、农民自卫军、反帝同盟、共产青年团、贫农团、反帝国主义大同盟、革命互济会、反日会、工农抗日义勇军、弟兄会、赈济委员会、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等。这些团体为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儿童等各个阶层的群众提供了参与政治活动的舞台,为培养群众政治意识、提高群众参政能力、保护群众政治权利起了重要作用。

三、抚慰人的心理,体现情感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而人都是有感情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人的情感因素出发,把握心理变化,注重情感关怀。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视与群众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应立刻动员去引用各种通俗解释,使群众了解当地穷人与红军的不可分离,使群众自觉与红军打成一片”〔23〕,“红军对群众的关系更要建立的非常好……特别要大大作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群众深刻的、浅近的多方的解释,说明红四方面军不是什么‘湖南’、‘湖北’的,而是工农阶级的,也就是川陕穷人自己的军队,专门为川陕穷人谋解放的军队,要消灭当地群众与红军中间的‘隔阂’的‘客气’的而不是‘一体’的倾向。”〔24〕为实现这一目的,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采用宣传鼓励的工作方法,避免抵触情绪。川陕省委将宣传工作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提出“各项工作宣传要打先锋”〔25〕,并强调宣传工作要以宣传鼓励为主,坚决反对强迫摊派。同时指出:“要从宣传鼓动中去扩大红军,反对拉夫估派的方式”〔26〕, “游击队不许‘拉’、‘抽’、‘派’”〔27〕, “要在广大群众中反复的说明,用尽一切最耐心说服、宣传武器和一切煽动技术,使农村最落后的老农妇至最年轻的少年少女都了解”〔28〕,“要有说服精神,不能命令群众和包办群众工作”〔29〕,要“亲自到群众中去,刻苦的领导群众,不要站在群众外面而命令群众,不要脱离群众而站在群众前面,嘲笑群众的落后”〔30〕。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川陕革命根据地采取逐户宣传、个别谈话、大会讲演、刻制或书写标语口号、贴发传单、报纸、布告、歌曲等方式进行宣传,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川陕省委在《关于保卫赤区运动周决议》中总结到,“这一工作 (扩红)的实现……是完全消灭过去强迫群众,命令群众,欺骗群众的方式来实现的。”〔31〕

其二,组织联谊活动,拉近情感距离。川陕省委要求各政治处多组织“红军家属联欢会”、“工农兵联欢会”以及“苏区参观团”、“红军之友”等联谊活动,以密切红军与本地民众的联系,营造出军民一家、团结一致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还采用多种办法,组织慰问红军,如“实行每家每月帮助红军家属或亲自到红军家中去慰问,接济衣服、柴、米、割肉送红军家属”〔32〕,“组织代耕队实行替红军家属代耕和动员群众帮助挑水打柴优待红军家属工作”〔33〕,“加紧号召群众起来组织慰劳队去慰劳红军,开庆祝红军胜利大会,做鞋打草鞋送到前方去与英勇红军穿”〔34〕等等,这些措施迅速地拉近了红军与群众的情感距离,使群众真正从内心接受红军,欢迎红军。红军北上后,根据地群众仍日夜想念红军,盼望红军早归。正如民谣所唱“红军一去二三年,犹如离了父母般。蒋匪整得我们真凄惨,望你们快快早回转”〔35〕。

四、坚定人的信念,体现精神关怀

高尔基曾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当人们的精神支柱出现动摇、生命价值观产生扭曲、对理想信念缺乏信心,他就不可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心无旁骛地投身于事业之中。因此,“人文关怀要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们执著于崇高、真诚和友善的精神追求”〔36〕。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处于国民党政府、封建军阀和地主武装的四面包围中,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培养乐观的革命精神,树立必胜的革命信念,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关怀。

其一,培养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应用各种方法各种机会,时时提高群众的要求和勇气,尤其当群众失望时”〔37〕,让群众明白,革命工作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有暂时的牺牲和为革命而流血的决心和意志。说明千百年后世一切人的痛苦所加起来的总和,实在比少数人牺牲的痛苦大”〔38〕,鼓励战士“当我们胜利时,我们不要骄傲,我们应当很小心,去坚强我们的群众组织的基础,以增加我们的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抵抗新的压迫。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不要灰心失望。我们要研究失败的原因,无论是主观的客观的,我们都要很小心的去研究它,尤其是要研究我们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我们战斗的经验,而从事准备新的战争”〔39〕。其中对伤病员的安慰和鼓励更是这一工作的重点。1934年1月,西北军区政治部发出的《关于年关斗争的最后通知》要求“动员群众热烈来拥护和慰问。加紧对伤病战士的政治教育,要使他们了解是为着自己的利益和整个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害病带彩的,是最光荣的。”〔40〕张国焘在1934年10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政治工作要多多体贴伤病号的心理,要研究彩病号脾气不好的原因,要提高彩病号的士气。”〔41〕史群英在红四方面军卫生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医务人员深入病房,不仅要作治疗工作,了解伤员的感情变化,还要经常给伤员唱歌、讲故事、跳舞,使他们忘记痛苦,体会到卫生人员是他们的亲人,而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42〕政治部的干部,甚至军和师的首长都经常到医院教育、安慰病人。政治部主任张琴秋每隔4、5天就要到各连和各分医院看望彩病号一次,鼓励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安心治疗和休养。〔43〕

其二,树立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反动军阀开展激烈斗争的时候,革命悲观主义情绪有所萌芽,“有个别人是像墙上的茅草,风吹两边倒,龙胜傍龙,虎胜傍虎,缺乏一个坚定的立场和一条革命必胜的信念”〔44〕,此时,树立必胜的革命信念显得尤为迫切。川陕省委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紧对红军胜利的宣传,“每一次胜利消息都要马上出捷报,召集群众会议来庆祝。出各种宣传品,使群众知道红军百战百胜,穷人力量大得很。只要穷人把连起来坚决的打,刘湘便都要垮杆;红灯教、盖天党等更是不消说”〔45〕,要经常给士兵和群众讲当前革命运动中的胜利形势,选读报纸和前线战斗消息等,进行时事宣传,鼓励大家“我们已经得到胜利,敌人快快跨杆,敌人正在我们的胜利面前发抖。全赤区的弟兄们,敌人在发抖了,我们赶快上前,乘胜一口气消灭四周敌人”〔46〕。此外,还常用苏联革命胜利的事实来鼓励根据地人民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指出:“苏联弟兄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指路碑”〔47〕,“自从苏联革命成功,他们国内的工人、农民都快乐得像神仙”〔48〕,“十月革命证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起来武装暴动,这种力量是任何地主资本家挡不住的”〔49〕。

五、提升人的素质,体现文化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以人的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川陕地区文化事业素来落后,虽个别地方设有规模很小、条件较差的学校,但因收费很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穷苦人民根本无钱送子女上学读书,导致该地广大工农群众几乎都是文盲,文化素养极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支持开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各地开办列宁小学、工农小学、苏维埃小学、红军子弟校等,实行完全免费的方式,尽可能满足工农子弟上学读书;开办各类职工学校、夜校、识字班、阅报室,推行以扫除文盲和半文盲为目标的识字运动,帮助群众提高文化水平。据统计,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县两特区”几乎各区乡都创办过列宁学校、识字班等文化教育机构,仅通江县苦草坝一带就有列宁小学、工农小学14所。〔50〕

其二,积极参编红色书籍和刊物。红军总政治部积极指导出版工作,出版了大批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苏维埃理论小册子以及工农群众与红色战士读本,如《红色战士丛书》、《红色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红军须知》、《连指导员须知》和《连排班长须知》等。统一新编部分学校教材,并将《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等重要文献内容贯穿到教材中,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战斗性。如巴中的列宁小学国文课本内容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痞流氓。苏维埃政府万岁!”苍溪的列宁小学国文课本内容是: “天荒荒,地荒荒,旧社会,恶如虎……要奋起,举刀枪,宰邓田,灭刘湘……”宣汉的夜校课本内容为:“红军是为穷人过幸福生活而打仗的。穷人要翻身,只有打倒土豪劣绅。”〔51〕川陕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也亲自参与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韵文课本《战胜刘湘的作战要诀歌》就是总政治委员陈昌浩的作品。

其三,积极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政治部鼓励“村苏维埃要发展全村的文化教育,健全俱乐部,经常举行晚会、唱歌、讲演”〔52〕以及读报、比赛、跳舞、新剧表演等活动。所唱歌曲多是包含着革命思想的《少年先锋队歌》、《童子团歌》、《打骑兵歌》等;识字比赛的内容主要是比赛识别路票的能力;读报、讲演的内容主要是对苏维埃政策法令的解读。这些文化活动虽然都带有十分浓郁的思想政治色彩,即“一切文化娱乐、新剧的内容,必须有政治部、处的切实指导,必须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描写,联系到消灭敌人的鼓动与教育,废止一切无意识非政治化的死板的新剧活动”〔53〕。但在革命战争时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已是难能可贵。在这些活动的促进下,多数群众都能识字、看路条、读报纸,大大提高了根据地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

综上所述,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物质关怀、政治关心、情感交流、精神鼓励、文化教育等途径,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拥军、扩红、参军、参战、送粮食、送物资、送情报等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据《通江苏维埃志》载,在4个多月的反“三路围攻”、3个多月的三次进攻战役和9个多月的反“六路围攻”中,“三县两特区”先后有4万多人直接参军作战。同时还筹集4660多万斤粮食,组织运输队、做鞋队、缝衣队、慰劳队,组建赤卫军、游击队、模范连、独立营、儿童团等配合红军作战。”〔54〕到1933年8月,根据地已“消灭了田颂尧的大半,赤区扩大了几千方里,红军增加了一倍以上”〔55〕。1933年10月,红军已由入川时的4个师12个团1.5万余人发展为5个军15个师总计8万余人;地方武装也达28000余人〔56〕。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自然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和保障,其所体现出的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以及教育、引导、鼓舞和鞭策,是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由于时处革命战争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首先服务于紧张的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需要,有时难免出现一些过左或冒进的做法,如“地方工作,各级苏维埃及各种团体的领导 (有一部分党的同志),多半是命令的、强迫的、威胁的办法,而不是从宣传教育鼓动的方法”,“扩大红军多系抽丁式的,动员运输队是拉夫式的”〔57〕。此外,存留时间的短暂,以及处于初创时期的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经验的缺乏,也使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出现困难。如“没有很好的解决群众的切身要求”〔58〕,“整个的各业工会还没有正式的或有系统的成立起来”〔59〕,“贫农团的组织,也极不普遍”〔60〕等。即使存在一些问题,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不失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推动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体现出新时期党对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因此,客观分析和总结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精神,对推动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吴树平,等.点校周易:上经〔M〕.燕山出版社.1991.2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537.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人民出版社,1986.563.

〔4〕吕登平.四川农村经济〔M〕.商务印书馆,1936.183.

〔5〕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解放军出版社,1988.170.

〔6〕〔7〕〔10〕〔12〕〔16〕〔19〕〔23〕〔24〕〔27〕〔28〕〔29〕〔30〕〔31〕〔32〕〔33〕〔34〕〔37〕〔38〕〔39〕〔46〕〔47〕〔49〕〔53〕〔55〕 〔57〕〔58〕温贤美,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C〕.人民出版社,1986.140,63,414,63,156,126,74,80,143,352,85,360,54,191,167,189,94,352,94,158,182,155,383,179-180,102,140.

〔8〕蔡东洲.黄涓.从川陕苏区红军石刻看劳动者解放蓝图〔J〕.中共党史研究,2010,(11).

〔9〕〔44〕〔60〕川陕苏区历史研究〔Z〕.1986,(1).

〔11〕〔21〕〔56〕 〔59〕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川陕边区史料〔Z〕.279,323,226,324.

〔13〕〔14〕贾克.沈果正,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 (下)〔C〕.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601,605.

〔15〕川陕革命根据地 (达县地区)斗争史稿:第六篇〔Z〕.60.

〔17〕中共巴中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巴中县党史资料〔Z〕.10.

〔18〕〔26〕 〔40〕 〔45〕贾克.沈果正,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 (上) 〔C〕.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78,136,426,224-225.

〔20〕《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C〕.解放军出版社,1993.114.

〔22〕列宁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88.117.

〔25〕〔35〕〔41〕〔42〕〔43〕林超,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490,572,543,533,543.

〔36〕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62.

〔48〕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红色宣言〔Z〕.40.

〔50〕〔54〕中共通江县委党史研究室.通江苏维埃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424,126.

〔51〕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教育史文献资料选编〔Z〕.

〔52〕唐敦教.川陕苏区人权保障刍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D613

A

1004—0633(2011)06—017—05

本文为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10JDJNJD241)

2011—08—16

黄涓,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李茹,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邱楗桦,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四川南充 637009

(本文责任编辑 赵荣华)

猜你喜欢
根据地关怀红军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