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854)
公安高等教育是根据公安职业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教育。公安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公安部提出的“向素质要警力”的重要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安高校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要着力提高公安高校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本文谨对公安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途径作粗浅的探讨。
公安高校因其特殊性,要实施素质教育,故而其教师除应具备所有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公安院校的培养对象是执法者,是以“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为己任的人民警察。作为警察教育的主体,公安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去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在工作中“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塑造和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要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公安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公安教育教学理念。
1.具备“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要强调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强调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和服务于实战需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与应用。
2.教育信息化理念。公安教育的各个环节应将信息作为公安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这就要求公安高校的教师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善于在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教育教学融入到公安信息化建设和“金盾工程”中。
3.“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新的犯罪种类、方式、手段不断出现,重大刑事案件和严重经济犯罪案件不断上升,公安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随时“充电”,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和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现代公安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的清晰、完整的认知,而且要有强烈的学生意识和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教学组织能力。
1.要有对教学内容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要能够准确分析加工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时检查、评定、反馈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2.要有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要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以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组织管理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头脑要清醒,思路要清晰,主题要鲜明,重点要突出,要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把知识尽可能有效地传导给学生。
4.要有对自身的调控能力。良好的自我修养,接受和分析、反馈信息以及自我调适心理状态等也都是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科研办案是公安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公安高校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象征。
1.公安高校的专业教师要密切关注公安工作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努力与公安一线联合攻关。科研工作要紧贴公安工作的热点立项,要努力破解执法难点,主动服务公安实战和公安工作一线。
2.公安院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使教与学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
3.公安高校教师不要满足于做“教书匠”,满足于做浅尝辄止的“传声筒”,要有创新思维,要对所教专业深入研究,敢于“扬弃”,要成为“学者型”教师。
4.公安高校教师要能从平凡、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特征、新的细节,产生新的灵感,撞出新的火花,从重复的、周期性的工作中发现新的东西、新的规律,从而产生新的乐趣、新的动力,增添科研热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执法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对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公安高校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公安高校应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在所有工作中,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提升公安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大致有以下途径。
公安高校教师兼具教师与警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只有树立现代警察意识才能真正融入公安教育的理论中,也才能把握住公安教育的脉搏,更有效地为公安工作服务。警察意识就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它可以被概括为“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目前公安高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地方院校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培养他们的警察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参加公安主管部门举办的新警培训,主要学习党对公安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公安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同时进行警察体能训练。培训期间一般采取封闭式警务化管理,严格一日生活制度,为警察意识的养成教育开个好头。
2.本校培训。通过校情校史讲座、公安工作讲座、老带新座谈会、警体队列训练等,让新教师对公安高校的特色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3.实践锻炼。由所在公安高校统一安排到公安实战部门实践锻炼,与在职公安民警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培养鲜明的警察意识。
针对当前公安高校教师教学与实战脱节、公安实践能力不足的通病,公安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公安院校教师定期参加警务实践和选聘专兼职教官制度,着力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1.建立健全教师教官和公安实战部门业务骨干双向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公安院校教师到公安基层业务部门从事公安实践工作,参与办理案件,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积极从公安实战部门引进或挂职借调一部分实战经验丰富、有授课能力的公安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训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
2.建立选聘制度,即从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中选聘教官。公安高校和公安机关应联手将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执教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通过讲座或其他形式,定期邀请其到学院讲学、授课、指导青年教师及指导学生的实践,以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在警务实战和公安教学中的作用。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竞争,督促教师到公安一线实践锻炼。在教师职务晋升中,将参加公安实践锻炼作为一项重要条件,通过政策保证教师培训、锻炼等工作的开展。并对在公安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逐步使教师把参加实践锻炼变成一种主动和自觉的行为。
贴近公安实战,提高教学质量,是公安高校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其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公安高校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的“抽象理论多、实践知识少,照本宣科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等问题,公安高校教师应积极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1.教学课堂实践化。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应尽可能把课堂搬到实践场地,多安排观摩课、公安一线考察课等,让学生在接触实战、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学习到一些生动、鲜活的知识。
2.教学形式多样化。创设以实战活动为载体的多种教学形式,积极采用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训练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和效果。
3.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给公安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参与教学,利用计算机辅助侦查,扩大查找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公安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师资水平,而科研水平是一个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在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所建树,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深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造性的学生。提高公安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应进一步完善各项科研激励政策,鼓励师生员工参与科学研究,以调动其科研积极性。
2.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要拥有或引进学术上确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和学者,并对他们重用和厚待,以发挥其科研帅才和传、帮、带作用;要选拔和扶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并对他们大胆使用、严格要求;要重点培养和发掘基础好、发展潜能大的青年教师,并促使其早日脱颖而出,成为学术骨干,避免人才断层现象。
3.加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搭建适应学科领域需求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平台。
4.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到相关院校做访问学者,和发达国家警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
5.以科研办案为桥梁搭建校局合作平台,通过科研办案牵线搭桥,与公安机关建立起稳固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警、学、研”基地,为教学科研贴近实战、服务实战提供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