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龙
(合肥铁路公安处,安徽合肥230022)
从2009年合肥铁路公安处民警健康体检情况看,894名参加体检的民警中,健康或基本健康的181人,仅占参检总数的20.2%;患有各类疾病的713人,占参检总数的79.8%。在患病民警中,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243人,脂肪肝疾病的104人,心血管疾病的77人,肝、肾、肺等内脏疾病的191人。年轻民警患病比例不断扩大,40岁以下民警患病的有270人,占参检总数的30.2%;41岁以上民警患病的有443人,占参检总数的49.6%。民警健康状况堪忧,大部分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一是健康意识薄弱。多数民警自身保健意识淡薄,主动学习保健知识的不多,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不够。部分年轻民警自认为年龄不大、体能素质较好,身体没问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烟酒无度,饮食无节制,随心所欲,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疏于管理。二是饮食习惯不佳。在日常饮食中,许多民警有违养生之道,不能合理膳食。相当一部分民警喜欢食重油、重盐、辛辣等菜肴,习惯于暴饮暴食,造成营养过剩。部分乘务民警由于岗位特殊,值乘时间生活单调,下车后经常连续会友、“赶场”,过度餐饮、聚会导致民警身体健康受损。三是缺乏必要运动。许多民警不爱运动,上下班以车代步,体力活动较少,过剩营养难以消耗,久而久之,身体慢慢“发福”,因胖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等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由于当前铁路公安任务艰巨繁重,工作十分紧张,部分基层单位在狠抓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同时,对保障民警身体健康工作重视不够。一是全员保健氛围不浓。尽管全处大部分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但一些基层单位仍没有对民警身心健康给予足够重视,在提醒、教育、指导民警加强身心保健方面做得不够好,少数单位未给民警提供健康知识教育、无健康宣传专栏、无定期健康辅导讲座等。二是关心关爱措施不力。虽然公安处已投入大量经费,购置健康检测、体能训练设备,安排民警体检、公休等,但从全处的总体情况看,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在完成公安保卫任务和保护民警身心健康工作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工作“大呼隆”,不善于创新管理模式,不能做到科学调配警力、发挥警力资源的最大效能,没有及时、合理安排民警休整,确保民警能够劳逸结合。三是体能训练欠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由于警力不足,工作任务较重,部分体能训练、岗位练兵活动流于形式,长此以往造成民警身体素质下降。
竞争激烈、节奏加快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高强度、快节奏的公安工作对民警的心理、身体适应能力及业务素质、工作技能等都提出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滞后、警务模式改革发展缓慢等问题,基层警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合理配置,警务效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民警休息、休整得不到保证,体力出现透支,及至积劳成疾。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大多数一线民警饮食呈无规律状态,快餐式生活在基层较为普遍。特别是重大安全保卫任务或专项行动期间,连续奋战,非常疲劳。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时机稍纵即逝,刑侦民警深入沿线调查摸排,蹲坑守候,夜以继日,饮食无规律。在线路巡查过程中,线路民警检查隐患,清理盲流,在长达十余公里线路上时常以干粮充饥。在列车值乘过程中,乘警在列车上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反复巡视、检查、宣传、防范,工作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下班后休息时间也不分白天黑夜,作息不规律。长久下来,许多民警患上胃病、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刑警、乘警、特警、线路民警最具代表性。
近年来,民警健康体检实现了制度化、长效化,铁路公安机关每年都组织民警进行健康体检,一些民警患病情况被及早发现,但由于一线工作繁忙,基层民警保健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许多民警对自身所患疾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小病当作无病,大病当作小病,延误最佳治疗期。同时,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胃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周期长、疗效缓慢,主要靠日常保健,且稍有不慎,病情很容易出现反弹。
近几年,为了提高民警的体能素质,我处采取了一系列体能训练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提高民警整体体能素质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体能训练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基层所队,由于受办公用房、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训练场地和器材设备很不完备,体能训练工作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受主观认识、实际工作等多种因素影响,基层的日常实战练兵、体能考核等工作在部分单位也未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单位虽有台账记录,但也流于形式,未能取得体能训练的预期效果。此外,目前铁路公安机关的体能训练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体能训练的方式、标准、设备、配套措施没有制度保证,系统性、完整性、长期性的体能训练工作没有长远规划,民警缺乏系统训练。
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公安民警完成公安保卫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关心民警身心健康,是促进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广大民警正全力以赴投入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高铁安保工作,必须科学用警、从优待警,才能保证民警以健康的身体顺利完成高强度的公安保卫任务。
有效解决民警超负荷运转问题,是确保民警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一是科学用警。以勤务机制改革为抓手,按照“以岗定人,以人定责”原则,整合警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运作有序、合作有力的运行机制。根据“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警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警力资源利用率,保证参战民警得到必要的休息和休整,使队伍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以最低的警力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警务效能。二是科技强警。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加大科技基础装备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通过提高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消除引发民警身体疾病的不利因素。三是提高效能。通过定期培训、岗位练兵、岗位交流等形式,认真组织民警及时学习治安管理、线路巡防、刑事打击、内部维稳等方面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警务技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及时制定《民警健康问题预警报告和应急救治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应急救治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预警防范和应急救治流程,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疾病对民警队伍的损害和不利影响。一是坚持日常检测。为基层所队购置血压仪、小医药箱,明确落实1至2名兼职“卫生员”,送往当地医疗部门进行短期日常健康检测和医疗包扎等简单操作技能培训。每天由“卫生员”对35岁以上民警进行岗前血压测量,一旦发现民警患病情况,即迅速安排休息或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岗。二是坚持健康体检。实践证明,定期开展全面的健康检查,是对各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最有效的途径。结合实际,积极实行年度体检制度,及时发现民警身体健康问题,建立民警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民警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和后续跟踪,并督促患病民警及早就医。2009年,我处组织全处民警健康体检后,迅速对患有各类疾病的713名民警进行了健康提示,并将年龄偏大、患有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77名民警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每季度组织复检,防止病情加重。三是坚持主动干预。为切实增强民警疾病预防意识,及时利用公安信息网设置“健康知识”专栏,开辟健康论坛,群发健康知识短信,组织民警交流养生心得,积极营造健身防病工作氛围。及时与当地医科大学或医院联系,定期举办健康讲座,邀请医学专家讲解保健知识和季节性疾病防治要点,为民警提供预防建议和指导。发挥基层单位、民警家属、民警个人等各方面作用,加大对患病民警的日常干预和重点管理,督促其“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适当吃点药,没事喝点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和有利于民警身体健康原则,主动关心、爱护民警身体健康,合理安排民警休息,确保民警身心能够得到适当调整。一是实施心理保健。通过公安信息网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通过培训落实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员”,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开展巡医、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民警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民警的心理健康保护,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帮助民警缓解疲劳、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确保全体民警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落实年度休假。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年休假实施细则》和民警年休假工作月度推进表,并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考核,确保全体民警应休尽休。三是组织定期疗养。根据工作需要,认真制定民警休养计划,将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的民警,以及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功模代表纳入疗养范围,分批分期组织疗养,使民警身心能够及时、有效休养。
缺乏有效的体能锻炼,会减弱对病菌、病毒的抵抗能力。提高民警的身体素质,改善民警健康状况,必须不断加大民警体能训练的力度。一是保证锻炼时间。结合苦练基本功工作要求,迅速制定体能锻炼计划,要求基层民警必须保证每周有6~8小时体能锻炼。同时,制定奖惩考核制度,要求基层单位将民警的体能达标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组织体能考核,并将民警体能达标情况纳入民警月度绩效考评,确保全体民警能够坚持日常锻炼。二是配备健身器材。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为基层所队和机关配备乒乓球桌、哑铃、拉力器、跳绳等健身器材,加强民警“小健身房”建设,使民警有日常锻炼的地点和必要设备。三是开展文体活动。除按照苦练基本功活动要求,组织警体技能训练和测试外,还要定期组织民警开展登山、长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读书演讲和书画摄影等比赛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营造强身健体的浓厚氛围,使民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实现民警身体健康状况由劣到优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公安机关的长远大计,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落实健康保险。严格执行“三不让”制度,及时为患病民警发放医疗补助。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积极为患重病民警办理大病救助金,切实为民警提供健康保障。二是建立帮扶机制。在基层所队组织教导员、内勤成立“帮困救急服务队”,积极为患病住院民警家庭办理买煤送气、接送子女等事宜,使患病民警能够安心养病。三是组织走访慰问。在民警生病伤残时,组织单位领导及时上门慰问和家访,帮助解决民警后顾之忧,体现组织关怀之心。
一旦发生民警重病情况,立即启动重病救治工作机制,认真抓好情况报告、联系医院、经费保障、专家会诊、转院治疗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力抢救民警生命。一是建立救治民警“绿色通道”。组织基层单位积极与当地医院联系,争取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在部分当地医院开设民警因公负伤和重病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民警在因公负伤或患重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二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深入各地医院,收集各类疾病的医疗专家资料,并建立电子档案,一旦民警重病需要专家会诊时,要求院方按照提供的专家名单及时聘请、会诊,制定医疗救治方案,为重病民警抢救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保证足额治疗经费。对于重病民警的治疗,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原则,在医疗手术、治疗药品、医务护理等各个方面给予经费支持,保证治疗费用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