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 ,河南郑州 450053)
特色是事物持久的稳定的内在品质。一所学校的特色应该是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办学特征。特色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一,增强办学特色是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发展战略之一。行业性警察职业院校肩扛行业(企业)与职业双特色:一是所服务的行业 (例如,铁道、森林)本身就具有行业特征,二是警察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又具有较大的角色差异。但这种固有双特色能否转化为优势竞争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历史是现实的过去式,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必须研究历史。所以,要研究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研究其办学渊源与历史发展,发掘其内化的特色品质的形成历史。
从一定意义上讲,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铁道公安教育发展史的缩影。其办学特色是新中国行业办学优势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色。在 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所积淀的特色,是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竞争优势。笔者试图从个性化的角度,梳理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就教于关注警察职业教育的专家。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主源是 1950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支源是 1948年 11月成立的东北铁路公安学校,两校于 1953年合并于沈阳,1957后学校先后在上海、西安、唐山辗转办学,1976年毁于唐山大地震,1980年在郑州恢复重建,进入新世纪后改制为今天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建校初期,为了应对极其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和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鉴于当时铁路公安队伍 80%以上来源于部队,干警文化水平较低,公安业务素质较差的状况,如何补充缺额干部和提高干部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公安处自己的培训基地只能解决一般干部的初级培训,甚至有些公安处对一般干部的训练培养也有很多困难,使铁路公安组织建设、工作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当时学校创建的目的即是其培养目标——大力培养训练干部,专门训练股长、段长等干部,解决干部的缺额和质量提高问题,促进铁路公安工作顺利开展和科学化;短期目标是经过二三年的努力,满足铁路干部补充之需求,战略目标是解决公安部之公安学校代训干部在名额、经费、机制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尤其是解决学习内容上只是学习一般的公安知识,与铁路公安工作业务不能密切结合的问题。在这种培养目标引领下,干警培训班一直办到第 9期 (东北时期),即 1957年底与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上海分院合并前。但具体的教学总目标由于教育方针的逐步调整变化,根据每期受训对象的不同,进行了小幅度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政治规格要求、业务技能标准,随着法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方面。不难看出,其办学定位是培养满足当时急需的铁路公安干部、促进铁路公安组织机构建设及铁路公安事业科学化,笼统地讲就是解决如何当好铁路警察和如何促进建设铁路警察组织的问题,其专门服务于铁道行业 (企业)的特征明显。
围绕上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在办学模式及培养组织过程上,建校初期两校合并前各有千秋,合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创新变化。
1.合并前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 (北京)的办学模式。主要采用短训班的形式训练全国调训的股长、段长等干部,学习方式主要为理论讲述,曾经开设过技术、治安等班,偶尔参观考察,一般以 6个月左右为一期,考核与管理采用当时成立学校时的《铁道公安干部学校暂行各种制度》,教员除从全国各路局选调外,还聘请一部分地方大学教授讲技术课。
2.合并前东北铁路公安学校的办学模式。由于其建校较早 (1948年 11月建校),加上东北地区较为浓厚的中国警政历史积淀传承的积极影响,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合并前业已办到第 3期,以“队”为教学实施单位,当时共招收 514名学员,分成学生、轻重机枪、警卫 (占两个)、执法 5个队,类似于今天的 5个专业。对学员的管理方面,建立了防火组织、卫生组织、签到制度、请假及外出制度,生活上采取公费供给制。其办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安部队初、下级军政素养,充实文教与宣教工作。从 1951年 6月开始,东北铁路公安学校开始辅办文化班,招收对象是一些具有一定斗争经验而缺乏文化理论修养但资历较老的革命干部,通过二年的教育使文盲达到初小毕业程度,稍有文化的则按其现有程度逐步提高,并且制定有详细的教材选用、学期进度、学期重点工作及各科要求 (教学目标)等规章制度。铁道部公安干校也增设了文化班,第 1期是 1953年 6月 10日开学,1954年 5月 21日毕业,招收对象与东北铁路公安学校文化班学员来源类似,1954年 5月 6日起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开始开办机关文化补习班,学制为 2年,招收对象为本校职工。文化班与文化补习班开办的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是为了承接党和上级的任务,后者是在党和上级的号召下,扫除校内文盲及提高合并后的学校职工素质,加强学校自身建设。1951年,东北公安学校拟办第 4期时由于学员来源 (300名铁路员工、150名农村学生)发生了变化,则于 1951年 5月 25日对教育计划和课程配置进行了修改,确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占 60%),业务教育为辅(占 30%),军事教育为次(占 10%),时间为 6个月。教育方针与基本要求是:以扭转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基本理论,教育改造思想,再以理论基础学好业务常识。以提高理论改造思想,明确铁路公安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清敌我界限,提高对敌斗争意志,使其认识盲目参加革命及单纯技术观点和雇佣观点的错误性,初步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从教育方针与基本要求不难看出,第 4期办学的性质已经发生较大转变,虽然大方向仍然是满足建设铁路警察队伍及其机构的需要,但从培养目的和课程设置来看,学校已经开始兼具政法党校的雏形。第4期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步教学法,循序渐进。共分成两个学期。第一学期 (占 3个半月)又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占 10周)主要进行政治理论传授,上大课、作报告、组织讨论、测验,并在理论与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做民主评卷,以启发思维、认识自己、批评自己,为思想总结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占 4周)以专题报告、政治思想动员、座谈、讨论、酝酿为主,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总结。第二学期 (占 2个月)公安业务教育的步骤分成政策法令教育、业务常识教育、军事教育三大步走,辅以配合教育内容进行参观,看电影、戏剧或组织晚会。在具体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授课通俗易懂、密切联系教育对象,深入浅出。教学基本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态度上“团结互助、深钻细研、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管理上参照中央公安干部学校各种制度规则条例(草案)执行。
1.铁路行业特色开始逐步显现。据目前可查到的两校合并后的第 5至第 9期的资料来看,在培养模式上两校合并后最大的变化是学制和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及其内容。一是,学制由短逐步变长,为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第 5、6期为 3个月,第 7期为 6个月,第8期为计划9个半月(公安部政治部批准为 8个月)。二是,课程内容由以政治理论为主转为以业务为主,后又转为业务与政治相结合,最后变成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总的看来,学制的延长与课程内容设置上的调整关系密切,与政治理论课课时的增长成正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培养目标中政治要求的时代特征。三是,铁路特色开始显现。为了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所学知识的应有作用,故从第 6期开始增设“铁路业务”课程,这是在第 5期“电务、车务”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第 7期又增加了铁道警务特色课程“铁路保卫工作的总任务与新线、营业线的具体保卫任务”及“铁路系统敌情与我们的对策”。第 8期大量增加或细化了铁道警务课程,有“铁路业务 (机务、车站作业、工务)”、“铁路公安保卫工作”及“铁路新线保卫工作”、“铁路营业线保卫工作”、“铁路反破坏事故斗争”、“铁路民警工作”。这些彰显铁道警务特色的课程逐步开设,使铁路公安特色教育在国家公安教育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为 1957年与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上海分院合并后专设交通保卫班奠定了基础。
2.上海时期交通警校特色初显。与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上海分院合并前的铁道公安干校除上述三个显著特点外,还在生源接收、教学管理、党务工作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从生源接收看属于任务驱动型办学。接受国家计划指令在全国各路局统一按指标调训干部,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的问题,完成国家人才培训任务,这与今天的招录改革属于同一性质。二是,教学管理开始逐步精细化、正规化。每期不但有教学实施计划报上级批准,而且每期都需要有总结向上级汇报,除教学计划外每期还有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体育工作计划、业务课实施阶段工作计划、校务处工作计划、考试毕业鉴定工作计划等,从第 7期开始,侦查课、保卫课、治安课都要单列实施计划,同时期期有相应总结汇报。印发了《班主任是如何领导学习的》及《班主任是如何掌握学习的》读本,今天看来与导师制与辅导员工作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聘请领导和调入一线教员授课的同时,开始配备教学研究人员,计划逐步培养他们成为教员。三是,党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培养目标保障和促进学员学习。由于学员中几乎都是党员,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不是发展党员,而是保障促进学员学习,1954年 7月 28日中共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总支印发了《党支部是怎样保证提高学员成绩的》读本。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上海分院时期,专设交通保卫班,保留有“铁道部门反破坏事故斗争工作”、“铁道要害保卫”、“铁道部门民警治安工作”等课程,特色虽然予以延续,但上海分院“校局联动”的办学模式地方特色鲜明,部分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铁路公安业务上的“校局联动”效应却受到削弱。
3.分层次、系统化办学理念开始形成。1963年,划归铁道部管理后的铁道公安干部学校,“校局联动”的办学模式得以恢复。总的要求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方向,认真贯彻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并切实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和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但公安部十局当时要求教学内容以政治教育为主,并进行必要的业务学习和适量的军事训练。所以,此阶段干训性质明显。在这一时期铁路公安系统缺员较大,需要很多新鲜的血液补充,1965年酝酿筹建铁道人民警察学校予以解决,其学制为两年,招高中文化程度的铁路职工家属或新职工、中学文化程度 23岁以下的复员士兵,毕业后为人民警察。至此铁路公安教育的分层次办学模式理念开始形成。办学理念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大学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职业教育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此时我国铁路公安教育开始向学历教育、入职教育、职后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方式转变,其对构建系统化、分层次的铁路公安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铁路公安教育分层次的办学理念开始显现后,必然体现在办学定位及培养模式上,但这一多层次的萌芽没有来得及实施即遭遇“文革”而夭折。1972年唐山恢复建校至 1976年震毁仅有短暂的 4年时间,没有来得及在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上作深入探索。1980年学校在郑州恢复重建,并于 1984年成立铁道部郑州公安干部学院,形成铁道部郑州公安干部学院和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双格局,经过 10余年的发展该定位得到实现并确立,一直延续到 2001年改制成功。
在这一期间,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也有所变化。总体看来,1984年我校由于办学规格和任务的改变,干部学院的培养对象为培训 40岁以下、相当于高中毕业、具有 5年以上公安工作经历的在职干警,培养目标也有所提升。中专学历教育主要目标是进行普通中等专科教育。在这一时期,学校严格按照1984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公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公安部制定的高等公安院校培养目标要求下组织教学、科研等人才培养工作。当时公安部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高级公安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公安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公安研究工作。”
学校党委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公安部、铁道部的领导下,经过 20余年的艰苦创业,以改制为契机,于 1999年 10月首次提出了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分解指标体系,开始注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规范化 、系统化建设。一是,在办学宗旨上提出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科教强警的战略部署。依据铁路公安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公安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公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公安保卫、侦查、治安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铁路运输的保卫者”。二是,在办学规模上提出了“学校属于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以刑侦、治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为主,学制3年,学校终极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三是,在专业设置目标及标准上提出了“根据铁路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并积极面向社会人才培养市场设置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缺口的行业及时调整,使专业方向保持弹性和活力;在治安学、侦查学、法学学科下设置刑事侦查、政治侦察、刑事技术、消防、社区安全防范、法律、行政诉讼与实务、公安文秘、计算机等 10个专业”。四是,在办学结构方面提出了“学校以公安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突出职业性特点,除办好专科学历教育外,还要按照行业的需要,开办成人教育、在职民警各项教育培养、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以及知识更新培训、自学考试辅助教育、函授教育等,学校还为本行业的专门人才提供继续教育工程,使其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享有终身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五是,已经开始注重强化特色,要求学生同时拥有毕业证和岗位 (资格)证书,同时学校追求职业性、岗位实训性及鲜明的铁路公安特色。
这一时期,学校行业办学的优势被发挥到极致。与铁道行业的联系得到加强,入学即入警、定向培养、校局联动的办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垄断的教育资源集约到我校,在国内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迈入新世纪前夕,我校经过 20余年的“校局联动”机制运作,分层次办学格局稳步发展,建成了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成人高校)和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 (普通中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展开了铁路成人大专与普通中专、短期培训、专业证书等多层次,继续教育与招生即招警教育的双格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确立了在铁路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按照专业设置的岗位性与职业性特点,进行以技能为中心,以公安机关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需要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教育。二是,在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中,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较为系统的铁路公安专门知识、成熟的工作规范和实战技能技法,使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公安工作;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公安学理论、成熟的工作规范、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实战技能。三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确定,学生在校完成了上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即能顶岗;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以 2比 4比 4的比例组织教学活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突出“做”并达到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资格标准。四是,按照岗位设置专业,按专业所需能力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突出技能训练,突出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现场管控、指挥、处理能力。
2000年学校划归公安部管理,在保留两块牌子的基础上办学空间得到提升,标志着上述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规范化、系统化理念得到进一步实施,分层次的办学理念得到精细化规划。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时代机遇与困境,学校党委领导广大教职工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扎实工作,步入了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2007年积极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积极探索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审时度势,科学调整顶层设计,大力推进系部发展与结构调整,为破解发展瓶颈打下了初步基础。与此同时,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实战为宗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突出公安专业特色,调整公安院校的职能定位和办学中心,根据履行岗位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基层公安机关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职业 (铁路警察)教育顶层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注重警察基本素质的全面培养,强化职业能力的组合和衔接,尽快培养适应实战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按照一警多用、一警多能、单兵作战,积极有效地应对复杂的铁路治安局面的要求,及时满足公安多警种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适应铁路公安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目标价值取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哲学依据,以人为本、尊重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兼顾了应用能力、实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既满足了现代警务机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让学员形成较大的发展潜能与空间。该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的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培养建设者,坚持培养人才的全面性,重视促进个性发展,培养现代人的品质。表明了教育既要能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个人,又要能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该目标提出的培养素质全面、厚基础、宽口径、政治坚定、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等概念符合《教育法》第五条之精神,亦对专业以外的普通文化知识、基本理论素养、人文精神的养成、心理健康、创新素质等要求有所体现。该培养目标满足了时代发展对人民警察素质的新要求,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超越的关系问题,既能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又能适应现实和未来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前瞻性。
2.对培养过程的创新。培养过程方面,经过艰苦探索与不懈努力,围绕培养目标,学校目前形成了四大层次的培养模式:一是,“2+2”的联合办学培养模式。我校目前与石家庄铁道大学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即前 2年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学习基础公共课与铁道业务知识,后 2年在我校学习铁路公安业务知识。二是,普通专科层次的“2+2”培养过程。把一学年分成四个学期,适当调整在校学期时间,春、暑运为两个实习学期。并在铁路春运、暑运时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警种,制定不同的实习方案,明确“大一以认识性实习为主,大二以专业性见习为主,大三以顶岗实习为主”,即实践教学采用“2加A,2加B,2加 C”三明治模式组织教学,保证实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渐进式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三是,2008招录培养改革模式下的具体培养模式。目前我校积极响应公安部2008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号召,承担培养西藏、河南部分“体改生”,制定了符合培养对象特点的培养方案。四是,成人函授教育与干部短训并存的继续教育模式。目前我校与刑警学院联合举办行业内成人本科函授教育、自己主办成人大专函授教育及承担短期干训。总的看来,前两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破解“招警改招生”、公务员统一招考困境下的学生培养问题,即解决怎样当上警察的问题;第三种属于解决怎样当合格警察问题;第四种属于解决警察的继续教育问题。因为目标不同,具体培养模式的内容与实施也略有侧重,目前学校形成了这四大格局并存的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及课程设置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铁道警务亮点纷呈。最近几年开创了铁道警务特色的专业课程 13门,打造了铁路公安教育四大基地(全国铁路预备警官培养基地、铁路公安工作理论研究基地、铁路警用技术和设备研发推广基地、铁路警察文化建设基地),成立了铁道警务研究所、警察职业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促进了警、学、研相结合,教学组织实施上初步探索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了铁路公安特色系列规划教材,构建了有铁警特色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等。
3.前进中的压力。目前的办学基本模式则是从“校局联动”型转向了“校局合作”型,加上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在这种困境面前,学校党委正在带领大家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职业 (铁路公安)教育新模式。
1.短期内计划。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计划推进“校局合作”向协作型转变,以求恢复“校局联动”。这需要打破目前的体制壁垒,树立全国铁路公安一盘棋的观念,整合目前优势资源,遴选全路专家,真正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战训合一”教学模式。二是,推进系部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构建铁路公安职业教育新体系。加强面向铁路公安警务需求的专业建设,增强铁路公安教育服务铁路公安工作的功能。三是,创新教学与实战紧密结合的模式,积极探寻学校与实战单位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以信息技术引领实训设施投入、管理和调配发挥作用,深化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练、战”一体化。四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公安教育训练的新领域。五是,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重新审视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其中,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重大突破口,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教学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强教学能力建设;以学生为本,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2.远景发展规划。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创新与突破:一是,着眼于向本科院校跳跃发展,努力构建“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岗位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人文素养及实战技能的人才,为举办综合大交通警察院校作智力支持。二是,科学论证新的培养目标。从社会需要、人的发展、业务需求等方面科学、系统、深入论证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向心力。三是,科学设计培养制度。从修业年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科学设计涉及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促进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四是,改革专业设置。着眼于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将职业岗位与学科结合起来,按照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的思路调整专业设置。五是,架构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理论课程与操作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等课程的比例关系上。我校将来的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岗位技能训练课程三个系列上下工夫研究。
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需要几代人的积累,目前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诸多环节中的诸多课题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方能促进积极特色的生成,方能把理念与设想变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提升优势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