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创新思维努力探索高铁电务设备跨局维护新模式

2011-08-15 00:45钟邦旺沈洪波付海燕
铁道通信信号 2011年4期
关键词:广铁集团电务高铁

钟邦旺 沈洪波 付海燕*

武广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全长1071 km,最高运营速度350 km/h,运营调度集中在武汉局调度所,以CTC实行跨局调度指挥,全线9个RBC集中安装在武汉,4个限速服务器也有3个集中放置在武汉站,GSM-R则按局分别设置。

自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以来,武广高铁经受住了设备磨合、气候变化、动车组加密等诸多考验,系统设备安全保持平稳态势。以下是武汉局在跨局维护上作的一些探索。

1 形成共识

武广高铁全程全网的主要电务设备在武汉局管内,而地面设备又大多在广铁集团,这注定了必须实行跨局维护。

1.CTCS-3级列控设备必须实行跨局维护。CTCS-3级列控设备与传统的信号设备存在很大差异,RBC集中设置、TSR按台设置以及 TCC、CBI、CSM的大联锁大共享,决定了全线任何一点变化都必须统筹考虑相关设备,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极有可能造成影响或后果,传统的封闭管理、单打独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铁设备维护的需求。

2.CTC设备必须实行跨局维护。不论联锁属于谁管,也不管道岔装在何地,高铁调度指挥有多远,CTC必须操控多远。武广高铁CTC突破传统局界划分的格局,直接管辖到了广州北,因此,CTC中心远程更换软件、CTC分机所在站场设备数据修改都涉及跨局维护。

3.GSM-R设备必须实行跨局维护。全程全网是通信设备固有的特点,GSM-R设备是移动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的结合体,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实现站车通信一体化,跨局维护在所必然。

4.车载移动设备必须实行跨局维护。高铁动车组采用公交化的出行方式,往返多次不入库或跨局入库成为一种日常形式。车载设备出入库检测、异常信息数据下载、动车基地高级修均涉及跨局维护,不仅维护内容需要延伸,而且深度还在加强。

2 规章先行

1.根据全路首次实施的CTC系统跨路局管理的实际,与广铁集团充分协商,拟定了《武广CTC调度集中系统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办法》。

2.针对全路首次投用的RBC(无线闭塞中心)软件数据修改问题,与广铁集团联合下发了《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划分了RBC及其他设备的施工等级,明确了施工单位、设备管理及配合单位的安全职责,强化了高铁施工的管理。

3.为应对武广高铁在运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会同广铁集团讨论出台了《武广高速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完善了应急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规范了应急处置流程,做到跨局应急处置规范流畅,无缝对接。

4.为保证高铁动车组车载设备跨局检测及应急故障处理,制定了《跨局高速列车电务车载设备技术作业管理办法》,明确了动车组ATP、CIR及相关设备在跨局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应急处理、委托维修、设备检测工作和运行数据、记录的转储、传输等各方面环节流程及相关规定。

高铁跨局维护规章从维护配合、施工卡控、故障联动到设备委托,基本形成了系列,为跨局维护奠定了基础。

3 科技引领

依托新技术,实时掌控电务设备应用状况,逐步形成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的跨局维护新模式。

1.有效利用接口网管,查找无线超时原因。对于无线超时故障,在基础部领导的支持下,邀请部通信技术维护中心、北京交大专家到我局进行指导。对GSM-R核心网MSC设备进行了版本升级,对全线传输时钟进行重新配置,对接口监测设备进行硬软件改造,对接口监测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设备监测质量。利用接口监测系统,对无线超时问题进行数据采集,对重点车进行全程在线实时跟踪,联合广铁集团会同厂商多方排查测试,最终找到GCD密钥不匹配、时钟不一致等根源,有效遏制了C3转C2故障的频繁发生。

2.充分利用监测系统,掌握高铁设备运行状态。利用武广高铁监测设备,加大对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故障预警,实现对武广高铁设备的全线监控。在武汉电务段设立了信息分析中心,将电务综合预警平台、微机监测、CTC、列控、ATP等终端监测信息整合到信息中心,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用语,统一流程,组成专职分析员队伍按照“线别分段、设备分类、人员分班”的方式进行分台盯控,形成动静结合、车上车下结合、中心与现场结合,实现对现场运用设备的超前预测和远程诊断。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1+N”的分析中心格局,在动车车载、客专车间设立了2个区域分析中心,车载区域分析中心利用短信平台实时发布高铁故障信息和生产任务完成动态,实现上下信息互动。一年来,通过分析共发现列控中心双系不同步、应答器损坏、轨道电路电压突降等信息1200条,均得以及时处置。这充分说明科技引领在高铁跨局维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4 机制创新

从一年多的运作来看,简单的联席会议制度、一纸化的维修协议显然不能解决在跨局维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跨局维护机制。

1.实时优化机构。跨局维护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为此电务处成立由1名副处长牵头的组织机构,车载科设1名主管工程师负责高铁跨局维护管理,电务段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科,具体负责高铁设备管理,现场成立了客专车间和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分别实施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及高铁地面设备的维护,专业管理架构顺应了高铁设备高、新、尖的技术要求。

2.不断创新模式。高铁的列控系统集成度越高,故障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也越强,接口的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摸清设备变化规律,划定设备修理界线,合理调整检修周期,开展现场精细管理为主要内容和以科学养修为特征的高铁养护体系势在必行。

一是实行规模作业。遵循“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规定,所有检修实行绝对“天窗”,生产组织上移到车间,干部带班作业,实行规模化作业方式,以技术中心、客专车间和区域信息、RBC工区等专业性质的生产组织为主体推行专业修。二是改变巡检方式。采取添乘查看、网外巡视等方式,结合微机监测、网管、视频监控等手段,形成了车上与地下、网内与网外、现场与远程相结合的巡视和监测维护体系。三是调整作业模式。改变运动式排查的作业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检修,同时,对检修周期进行调整,信号楼“走出大门”,实行信号楼管理中继站的模式。

3.实现数据一体。与全线调度指挥一体化相对应,实施全线数据管理一体化,重点盯住6个关口:数据共享关,在开通运营之前,全面掌握全线的基础数据,两局协商规定,运营期间对数据的更改,相互及时通报;共同审核关,对于基层单位数据变更申请,由两局电务部门进行会签,共同审核;集中编制关,由我局根据两局会签意见,通知厂商对RBC、列控中心、应答器报文系统进行集中编制修改;仿真测试关,按规定进行仿真测试,保证数据修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统一换装关,对于跨局设备数据的换装,由双方共同要点,同步换装,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上线验证关,由于受“天窗”点限制,难以组织单项的全程拉通试验,经协商,当涉及全线的控车数据变化施工后,取消当日施工计划,利用夜间“天窗”专门组织不同型号的动车组从武汉到广州对开并共同派员上线验证。

4.开展联合整治。武广高铁将武汉铁路局与广铁集团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始终与广铁集团电务部门协同作战,联手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通过软件升级、取数分析、跟踪整治、室内仿真、现场试验等手段,提高了设备的运用维护水平,确保武广高铁安全可靠运营。

5.注重协调处置。一是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实行与广铁集团早晚两次信息沟通,重要信息随时对接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局间联席会议,做到问题共同分析、措施联合制订。二是探索相互委托维修模式。建立双方协助处理故障的应急措施,一旦设备途中发生故障,互相指派人员上车就近处理。三是建立数据交换制度。设立C3公用邮箱,实现与广铁集团和厂商、设计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四是实现两局间快速联动。一旦武广高铁发生故障,立即派员到调度所盯台,并及时与广铁集团电务部门联系,与调度所协商启用相应的应急抢险方案。五是加强高铁人员学习交流。组织有关人员南下长沙、广州,北上京津、郑西,观摩学习了高铁设备维护管理,从北京GSM-R数据管理中借鉴经验,在上海局ATP维护管理中汲取精华。同时也接待了兄弟局的同仁来武广高铁参观,在交流中互补,在切磋中提高。

6.强化施工协作。一是严把施工计划。每月会同广铁集团共同制定次月施工计划,加强施工月计划及施工方案的管理,提高计划兑现率。二是增强盯控力量。在电务段成立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新设施工台,在武广高铁调度台两局均设专职值台人员,负责从计划制定、方案审批、实际给点到作业过程的共同签认把关。三是强化卡控手段。重新划分施工等级,凡涉及跨局数据修改施工,一律提升为一级施工,并安排专业干部分别在机房和现场监督把关。四是建立施工模板。总结多次施工经验,制定了GSM-R网络标准化施工模板和互联互通数据模型,规范数据施工流程和业务拨测验证,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与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成都、沈阳等GSM-R机房的网络互联互通,独立制作数据58000余条。

一年来,我们和广铁集团在跨局维护的协作上互相体谅,以改进问题为己任,先后完成了RBC软件升级3轮次、ATP软件升级4轮480台次、TSRS软件升级1轮次、GSM-R互连互通升级2轮次和过分相数据修改1轮次,都做到了安全正点。

5 几点体会

1.高铁无小事。一年多的维护工作,我们深感“高铁无小事”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高铁不等同于既有线,不是从160 km/h到350 km/h简单的量的变化,无论是维护观念、管理能力,还是自身素质、外在要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高铁设备必须有高标准的要求、高品质的养护,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一个螺帽一个垫片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高铁无小事”理念要贯穿于电务维护工作的始终。

2.天天遇到新问题。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天天遇到新问题”,固定设备的防护和传统的作业方式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超乎想象,天天干、时时看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新旧思维的对决、新老事物的抗衡、推新出新的艰难,若非亲身经历难有切肤之感。数据错、网络断、系统瘫、盲目干、现场乱是高铁电务安全的大敌。

3.维护高铁大局才是硬道理。高铁跨局维护,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有线到无线,从开车出发到制动停车,都有多个环节。信息的接力、作业的联动、跨区域的指挥都将成为常态,互助多赢将成为保障安全的基石。突破局界壁垒,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建立指挥流畅、快速联动、高效合作的维护机制势在必行。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广铁电务部门给予了我们诸多支持,我们从不在“谁为主上较劲”、也不在“谁指挥谁上纠缠”,更多的是共同应对难题,共享成功经验,携手维护高铁大局安全。

4、领导重视是法宝。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引领,高铁跨局维护也不例外。对我国首个实行跨局维护的武广高铁设备养护,部局领导十分重视,每一次疑难问题的解决都有基础部领导的亲自过问,每一次升级施工都有基础部技术专家的坐镇指挥,这无疑极大鼓舞了现场职工的积极性,也坚定了我们抓好高铁维护的信心。

我们深知,高铁维护既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也无既有的模式可供操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与广铁电务部门密切配合,继续探索电务设备跨局维护的新模式,为管好用好高铁再作贡献!

(责任编辑:陈宝安)

猜你喜欢
广铁集团电务高铁
电务车载设备维护新模式的探讨
高铁会飞吗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电务施工现场作业控制系统的探讨
电务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人地百米建高铁
第一次坐高铁
“广铁集团网络安全监控系统”通过技术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