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11-08-15 00:42宋乐官姜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6期
关键词:丘脑瞳孔小脑

宋乐官 姜萍

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是指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发病症状多样,特异性不突出,且临床预后多不良,及早发现及早期干预,对病情估计及提高就治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局部解剖

基底动脉尖(TOB)是基底动脉顶端2 cm范围内的五条血管即2条大脑后动脉、两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末支,绕过大脑脚跨过小脑幕切迹,最后达距状裂,供应枕叶内侧面和颞叶的底面,还发出许多小支,供应丘脑的内测部、大脑脚的内侧部及外侧膝状体。小脑上动脉始于基底动脉嘴端,紧靠动眼、滑车神经,向外绕大脑脚达小脑的上面,供应小脑蚓部。前隋帆。结合臂、桥臂。小脑髓质和齿状核。基底动脉的顶端主要供应中脑的血液[1]。

2 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发病,年龄多在40~79岁,平均59.4岁,发病率相对较低。由于TOB的局部解剖特点,易导致2个或2个以上的梗塞灶,呈双侧或非双侧。根据梗塞部位可分为脑干上(首)端梗塞和大脑后动脉分布区的半球梗塞两组[2]。

2.1 脑干上端梗塞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眼动障碍、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异常等,眼动障碍包括:①直注视麻痹:患者的随意性或反射性垂直注视均消失,此乃由于顶盖前区和后连合梗塞引起上视麻痹,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塞引起下视麻痹。②会聚障碍。③假性外展神经麻痹。④上睑下垂。⑤突发快速或闪电样眼球震荡。⑥歪扭斜视。⑦梗塞对侧单眼上抬受限。瞳孔异常:当基底动脉尖区血循环障碍时,包括动眼神经核团所在的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缺血,瞳孔反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可出现虹膜移位现象,使瞳孔偏离中心位置,E-W核受损表现为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丘脑梗死时,瞳孔缩小,光反应差。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及丘脑网状核受损,常有意识障碍及行为异常,文献报告的病例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亦可出现无动缄默,去大脑强直,大脑脚幻觉等。典型的大脑脚幻觉多在黄昏出现,幻觉描述生动具体,患者对幻觉有批判力。

2.2 大脑后动脉分布区的半球梗塞可有偏盲、象限盲及皮层盲等视觉障碍。MRI证实TOB患者有广泛的颞叶、枕叶、丘脑、脑干和小脑的病灶。尽管基底动脉顶端不供应桥脑的血液,但TOB还可有桥脑梗死灶,其原因主要是附行血栓逐渐向下发展波及支配桥脑的动脉,另外,血管变异也可能是形成桥脑梗死的原因。临床医师遇到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但有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应想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能。

3 鉴别

由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急,有意识障碍,并伴有瞳孔异常,双Babinski征(+),故易于大面积梗塞及脑出血所致的脑疝相混,但本症特点有:①意识障碍长且相对较轻。②脱水治疗意识及瞳孔无改善。③脑CT/MRI双侧丘脑、颞叶、枕叶、中脑、小脑及海马沟回缺血改变。④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相对较轻。据此可与之相鉴别[3]。

4 诊断

诊断标准:①有脑梗死的病因。②有或无梗塞史。③突然或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瞳孔异常,眼动障碍,尤其是意识清醒后仍有双侧或一侧眼动障碍。④昏迷前无头痛、呕吐或肢瘫。⑤无明显或较轻的皮质脊髓束及激素丘脑束受损的体征。⑥影像检查见到丘脑、中脑、枕叶与颞叶内侧的梗塞,因CT受尾影干扰较大,易于漏诊,故疑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塞,特别是基地动脉尖综合征时,应首选此公正成像检查。

5 治疗及预后

选择性动脉溶栓对基地动脉尖综合征有理论上的意义,但操作性不强。其他可行积极静脉溶栓,抗凝,降纤,神经保护治疗。有卒中危险患者的一、二级预防是本病的治疗关键。本病临床预后不佳。

[1]吴江.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1.

[2]胡维明.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0000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376.

[3]方燕南.神经内科疾病影像诊断思维.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11:91.

猜你喜欢
丘脑瞳孔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动动小手和小脑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丘脑体积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