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金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晚期癌症者59例,均有中度或重度的癌性疼痛。以上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肿瘤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或影像学结合特异性肿瘤标记诊断为恶性肿瘤且伴有疼痛的住院患者;有明确的疼痛部位;患者意识清晰,对自身疼痛有判断能力,且能合作评价疼痛;试验前4 h未用过其他镇痛药;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药物滥用史和过敏史。同时排除以下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或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治疗者;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不能自主判断疼痛程度者;有明显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缺氧,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上患者男31例,女28例,年龄22~81岁,平均(60.3±10.9)岁。疾病诊断:病理诊断52例,临床诊断7例。疾病分期:Ⅲ期患者17例,IV期患者42例。疼痛程度: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48例
1.2 方法 根据WHO癌症三阶梯治疗的原则,本组患者均为为使用一、二级止痛药物无效或中重度以上癌性疼痛的患者,在给药过程中,注意个体化治疗,美施康定的初始剂量由疼痛程度及服药史而定,一般10 mg~30 mg开始服用,2次/d,如果患者口服困难,可改为直肠给药。患者服药后2 d疼痛没有缓解,可按照25%~50%的增加幅度增加剂量。如经过放疗或者化疗而疼痛减轻患者,按照25% ~50%的幅度减少剂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数字强度分级法(NRS)来估计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注意疼痛是否有缓解,缓解程度如何,有无加重现象未能缓解,甚至加重等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0度未缓解;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4);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疼痛的缓解率是指中度缓解以上的患者在全部入组癌痛患者中的比例,亦即疼痛缓解2度以上者占全部受试者的比例。
2.1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中完全缓解30例,明显缓解27例,中度缓解1例,轻度缓解1例。疼痛缓解率为96.6%(57/59)。
2.2 不良反应 在本组患者中,出现便秘17例,恶心7例,头晕4例,呕吐患者2例,排尿困难1例,排痰困难1例。本组59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难以而停药。
癌痛是癌症、癌症相关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为恶性肿瘤最常见亦是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在癌瘤发展过程中,约70%~8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的疼痛主要有以下病因[1]:①与癌症有关:癌症可以种种方式引起疼痛,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转移、压迫神经或浸润破坏神经。②治疗引起的疼痛: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来自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③与肿瘤无关的合并症导致的:骨关节炎、动脉瘤、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痛等。其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患者敏感、焦虑、抑郁、孤独、愤怒及临终前的失望、恐惧等。亦可因为疼痛阈值降低而导致或加重疼痛。
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中:一阶梯使用非阿片类药物,二阶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三阶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治疗的原则是:按阶梯,口服,按时,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第一,第二阶梯在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时其镇痛作用不再增加,毒副作用增强。因而这两类药物使用时,其最高剂量不能超过药物说明书上的限制剂量,如果疼痛不能控制,则应选择第三阶梯药物。第三阶梯药物的代表药是吗啡,特点是药量增加,止痛效果增强。由于许多患者在就诊时,疼痛已经是中,重度疼痛,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在临床中使用吗啡成为肿瘤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泛采用的是第五代吗啡,即硫酸吗啡。硫酸吗啡稳定性最高,药理性质最优越,制造工艺也更复杂。美施康定是硫酸吗啡的控释制剂,与即释吗啡相比,药效相同,止痛时间更长[2,3]。
在本文中,采用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疼痛缓解率为96.6%,多数患者对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邹冰心,黄作平,谢强.多瑞吉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分析.肿瘤防治研究,2007,34(3):207-208.
[2]李杰,管林,王先国.美施康定治疗癌痛150例疗效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1):37-39.
[3]刘彩霞,雒晓春,苏乌云.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52例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