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霞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由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多种疾病引起,病因复杂[1],临床诊断和治疗是本病的难点,极易造成误诊和误治。随着宫腔镜的广泛使用,因其可视、诊断明确、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2]。笔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其期间本院收治的12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宫腔镜用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总结和阐述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其期间本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128例,年龄35~54岁,平均42.8岁;均已婚;排除了妊娠、血液病、宫内节育器等引起的子宫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频繁、经量多、经期延长或紊乱、出血不规则等;术前B超初步检查和诊断可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
1.2治疗方法 仪器选择:超声仪由美国提供的HDI 4000型超声仪,宫腔镜选用日本Olympus公司的连续灌注式宫腔镜。术前先通过B超了解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盆腔情况,给予初步检查和诊断,排除禁忌证。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进行手术治疗,若子宫持续不规则出血,可在出血停止或出血较少时进行。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脏器损伤,取截石位,给予1%的两侧宫颈内注射普鲁卡因进行阻滞麻醉,常规消毒,先用宫颈钳持宫颈的前后唇观察宫颈的情况,随后扩张宫颈至7.5号,患者体位取头低臀高位,往子宫内注入少量液体,使子宫充盈、扩大手术视野,置入宫腔镜,边置入边转动镜体,对子宫进行探查后采取刮宫和电切治疗。子宫检查的顺序为宫底、输卵管子宫内开口、子宫侧壁、宫颈,另外注意观察宫腔内内膜增生情况、肌瘤大小、形态、色泽、息肉大小、有无充血及出血等,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取活检送往病理学活检。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0~40 min之间,平均时间为28.9 min;术中出血量在18~45 m之间,平均出血量为32.7 ml;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时间为1~9 d,平均3.7 d,无需特殊处理;治愈率为100%,术后无子宫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妊娠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子宫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内节育器等多种子宫性原因引起,同时也可由紫癜等全身性血液疾病有关[3]。并且如不及时给予处理,则会因长期失血导致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如异常出血发生在绝经期或绝经后,应注意是否是恶性病变。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复杂,极易引起误诊及误治,仅仅通过病史、妇科及B超检查缺乏特异性,难以做出明确诊断[4]。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技术在妇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连续灌流和电视放大图象对操作环境进行显示,使术者可在直视下观察整个宫腔的情况,辨别宫腔内生理或病理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尤其对于微小的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微小肌瘤,宫腔镜能够对其病变部位、形态特征进行直观检查和诊断,怀疑恶性病变者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有效率[5]。
宫腔镜手术对于宫腔良性疾病反复诊刮及药物治疗无效者尤其适用,宫腔镜下刮宫术和电切术为非开放性手术,具有切口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子宫切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少了手术伤害;几乎所有宫腔内良性病变均通过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并且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有学者将宫腔镜电切割术作为治疗直径小于5 cm的子宫肌瘤的金标准。本文研究也表明,宫腔镜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治愈率可达100%。
综上所述,宫腔镜在对异常子宫出血做检查和诊断的同时给予刮宫或切除治疗,并能达到边切割边止血的效果,具有术前诊断明确、术中出血量少、操作目标准确,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并且不影响卵巢的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1]张国梅,李红娟.宫腔镜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148例分析. 中外医疗,2011,(25):12-14.
[2]郝建民.宫腔镜诊断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18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82-4283.
[3]夏恩兰.妇科内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83.
[4]刘燕.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3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0(8):6947-6948.
[5]徐明娟.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上海医学,2003,26(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