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涛
急性胰腺炎(AP)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较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1]。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减少误诊,对于临床意义重大。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以来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5例,均经1次或1次以上CT检查,多次超声检查。男24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26~76岁,平均42.4岁。患者发病后超声首诊时间2~48 h,多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淀粉酶升高。
1.2 方法 采用仪器为日立EUB-525型、东芝SSA-220A型B超,探头频率3.5~5 MHz。常规取平卧位、侧卧位及半卧位等体位,经腹部、腰背部等多种途径检查,若遇胃肠道气体干扰,胰腺显示不清时,采用经左侧脾区冠状面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胰腺周围、胸腹腔有无液体等情况。胰头厚径>3 cm、胰体和胰尾厚径>2 cm作为判断胰腺增大的标准,常规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胸腹盆腔。
超声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1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经实验室、CT、临床治疗后验证为急性胰腺炎24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91.4%。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最常见的多发病,是胰酶消化胰腺自身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2]。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病理分型为两种类型:即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病变较轻,约占80%,少数可发展为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病情凶险急剧,常并发休克[3]。急性胰腺炎常由胆道疾患引起,胆道疾患引起急性胰腺炎可归纳为下列因素:①腹壶部出口阻塞:包括胆石嵌顿、胆道感染、分泌物阻塞或胆道感染所致腹壶部炎症,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如伴有胆道内压增高,则可通过共同通道使胆汁返流进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②Oddi括约肌松弛:胆石移动损伤胆总管、腹壶,或胆道感染均可造成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当处于松弛状态时,即可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急性胰腺炎。③胆道感染性炎症:可通过胆道与胰腺的共同淋巴管引流,使细菌及其毒素扩展累及胰腺引起急性胰腺炎。另外尚可由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胰管阻塞、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急性传染病、手术和外伤等引起。
超声诊断胰腺炎的主要声像图表现如下:急性水肿型可见胰腺整体或局部肿大,边界清晰,其内部为低回声;急性出血坏死型因由出血坏死等病理性改变,其边界粗糙。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内部回声多增强,或是呈不均质样混合回声,可见主胰管扩张,内径常>3ram,随炎症好转,主胰管可逐渐恢复正常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的胰腺因为正常时亦较小,所以胰腺炎症时所测得的前后径往往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还要结合其他因素,以免漏诊。急性胰腺炎症发作时不单只胰腺本身有改变,还有其他改变,如可出现胰周积液,最常见的是胰腺前方的小网膜囊积液,由于小网膜囊是位于胃与胰腺之间的潜在间隙,当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血性渗出液常积聚在小网膜囊瘘内。还有肾前旁间隙积液,多位于左侧,显示此部位的积液患者体位十分重要,取患者象对侧卧位。冠状断面扫查能很好显示肾前旁间隙与胰尾的关系,胰外积液可向纵膈、心包、腹、盆腔及腹股沟区到处扩散,因此必须注意这些部位的扫查。另外还有肝胆脾改变,脾静脉邻近胰腺,易发生脾静脉栓塞,引起脾肿大。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99-1209.
[2]鲁树坤.现代超声诊断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422.
[3]钱蕴秋.超声诊断学.第1版.长沙: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