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分析

2011-08-15 00:42:18宋小五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血钾酮症诱因

宋小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分析

宋小五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及救治方法。方法 对26例DK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诱因及治疗方法。采用小剂量胰岛素(RI)持续静脉滴注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加强抗感染及综合治疗。结果 26例DKA中1型糖尿病(T1 dM)6例,引起DKM诱因主要为停用胰岛素几感染;2型糖尿病(T2 dM)20例,引起DKA常见诱因是感染。26例治愈23例,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防治诱因,合理应用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DKA的关键。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胰岛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上以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如能及时诊治、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对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6例DK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TDM)7例,2型糖尿病(TDM)19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3岁。即往有糖尿病病史22例,病程1~12年,6例发生KDA两次以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9例,合并脑梗死3例;无糖尿病病史3例。

1.2 发病诱因 多数患者均有1~2个诱因,其中以感染最多。以感染诱发的共有1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3例,胆道感染1例,尿路感染2例。治疗不当12例,其中停用胰岛素8例,停服降糖药4例。其他原因(包括外伤、手术、精神刺激)5例;原因不明4例。TDM6例中停用胰岛素4例,TDM20例感染16例。

1.3 临床表现 原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加重21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者16例,有咳嗽、呼吸深大、喘憋等呼吸系统症状者8例,有休克、意识改变或昏迷等神经病症状者6例,发热4例,脱水征19例,呼气有酮味6例。

1.4 实验室检查 26例血糖范围17.6~46.7 mmol/L,平均26.8 mmol/L,尿酮体+++++,尿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6.8-20 mmol/L;血钾5.5 mmol/L6例,3.5~5.5 mmol/L16例,血钾》5.5 mmol/L4例;血钠 112~156 mmol/L,平均135.2 mmol/L;血尿素氮3.97-OL21.6 mmol/L,平均11.67 mmol/L。

1.5 治疗方法 DKA一经确诊,立即进行抢救,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给予吸氧,昏迷者留置尿管,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输液。一组是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按0.1 U/(KG.H)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血糖>33.3 mmol/L者胰岛素静脉滴注前先给予胰岛素10~20 U静脉注射;当血糖降至13.9 mmol/L以下时,停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与葡萄糖之比1U∶4G),直至血糖维持在10.0 mmol/L左右,尿酮体消失,患者能进食胰岛素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转入平日治疗。另一组根据患者年龄、脱水程度、心功能状况调节补液量及补液速度,补液量一般为体重的10%,成人约6000~8000 ml,一般1 h500~1000 ml,第2~3 小时1000 ml,第4 ~6 小时1000 ml,以后每 6 ~8小时1000 ml,最初24 h补液量一般为4000~5000 ml,严重脱水6000~8000 ml,能饮水时应鼓励患者尽量饮水,以减少输液量。每2小时复查血糖、肾功能、电解质。根据血钾水平、尿量适当补钾,同时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经综合治疗26例DKA患者中23例治愈出院,其中12例在入院后24 h内血糖至8.0~10.0 mmol/L尿酮体、尿糖转阴,电解质恢复正常,神志清醒,能正常进食。11例分别于第2~3 d达到上述标准,平均住院11.5 d,3例感染严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病发症,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临床上要结合病情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1]。本组常见的诱因为:感染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DKA最常见的原因,本组中有18例合并感染,以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多见;治疗不当,本组中有8例因停用胰岛素4例因停服降糖药物而诱发DKA。胰岛素是治疗DKA的关键,目前主张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其优点是可避免因血糖下降过快而造成低血糖、脑水肿而危及患者生命,同时避免低血钾引起心率失常、心脏停博。DKA治疗的重点在于加强肝、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逆转酮症及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DKA常有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补液后中性胰岛素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补液扩容是抢救DKA的重要措施,在持续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另建一条通道快速补液,在补液的同时给予补钾。DKA时体内总钾量明显减少,但由于脱水、酸中毒往往血钾偏高,而不能真正反映体内缺钾的情况,经过补液和胰岛素应用,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低血钾,因此应预防性补钾。通常在治疗的开始就给予补钾,除非尿量少及血钾持续高,一般全天补钾6~8 g;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有效控制血糖[3]。本组26例中有2例合并低血压休克CO-CP分别为7.1 mmol/L和9.3 mmol/L,给予碳酸氢钠碳酸氢钠100~125 ml,其余24例均未应用碳酸氢钠。综上,DKA的主要诱因为感染及治疗不当,胰岛素是治疗DKA的关键,扩容补液是治疗DKA的重要措施,应积极防治诱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

[1] 廖二元,朝楚生.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7.

[2] 将国彦.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1.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

463200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血钾酮症诱因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