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1神经根风湿性肉芽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例及文献复习

2011-08-15 00:42杨学军罗柏清罗志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风湿性椎间隙肉芽肿

杨学军 罗柏清 罗志良

骶1神经根风湿性肉芽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例及文献复习

杨学军 罗柏清 罗志良

骶1神经根风湿性肉芽肿罕见,国内外文献尚无明确报道,我科于2004年6月16日收治患者1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风湿性肉芽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腰痛伴右下肢麻胀痛2年,加重7 d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腰部外伤史。腰腿麻胀痛经用药及对症治疗,疼痛时轻时重,近7 d来症状加重,不能直腰行走,不能平卧入睡,常于夜间痛醒。疼痛与劳累、饮食无关,寒湿天气加重,有经常不明原因中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8.3℃ ~38.5℃,无畏寒.盗汗、午后热、咳嗽、咳痰等症,自认为体质差。在当地医院经腰部CT检查报告,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CT片见椎间盘向四周膨出,椎管内见低密度影,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双侧侧隐窝稍窄,腰椎骨质增生,未见破坏征。入院后查:患者直腰困难,脊椎轻度右偏,无后凸畸形,腰4/5腰5骶1间隙压痛,右侧椎旁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痛,腰部皮温不高,弯腰及左侧弯活动受限,右下肢外侧及肛周感觉减退,右膝腱反射、踝反射消失,伸拇肌力稍弱,左侧膝腱反射、踝反射正常,右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4”字试验(-),左侧(-),无病理反射。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9 g/L,LYM 20.5%,MID 4.9%M,RAN 74.6%G,PLT 268G/L,HGB 132G/L,PT、INR、APTT、FIB 均正常,血沉 80 mm/h,RF因子、抗O(-)。入院胸部X片检查提示两肺清晰,心膈正常,腰椎X片示腰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明显,无明显骨质破坏。入院诊断: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治疗体温控制在37.3℃时行腰椎管探查,腰4/5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术中见腰椎骨质疏松,探查腰4、5椎间盘无明显突出,神经根无粘连,大小、形态、色泽大致正常。探查腰5骶1椎间隙侧隐窝狭窄,椎间盘变性,椎体上下骺板部份脱落,骶1神经根根部直经约1.0 cm,沿神经根走行方向逐渐变细,呈灰白色,失去光泽,弹性差,神经根与黄韧带及周围组织形成瘢痕,粘连紧密,椎管内静脉丛增生、增粗,部份有血栓形成,摘除腰5骶1椎间盘后,于骶1神经根颈下3 mm处纵形剖开灰白组织,直至见到神经根脊膜止,小心剥离神经根处肉芽组织,因粘连紧密,不能完整剥除,扩大侧隐窝,术中标本送病检,常规缝合伤口,术后予以常规抗炎,地塞米松、消炎痛、抗水肿、脱水,对症、休息治疗。术后观察第1天,腰痛,右下肢痛消失,表现为切口痛,下肢活动可,右下肢,肛周围感觉仍麻木,能平卧,第2~4天疼痛消失,麻木减轻,体温维持在37.3℃ ~38℃左右,术后第五天,病检报告,送检物明显玻变及可见多种炎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考虑为炎症性肉芽肿。术后第十天,切口拆线,复查血沉35 mm/h,患者下地行走自如,疼痛基本消失出院。

2 讨论

复习文献,风湿性肉芽肿多伴有风湿症状,寒冷天加重,血沉增快,镜下观主要是以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是一种免疫炎症反应,其X线表现不会造成溶骨性改变,临床上极为少见。骨嗜酸性肉芽肿为非脂质沉积症的一种,属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病,发病年龄不限,以30岁以下男性居多,常见发病部位为颅骨、脊椎、肋骨、肩胛肌及骨盆,亦可见于长管骨,多为单发性,发病症状主要以疼痛为主,位于脊椎的病变可并发侧弯和后凸,少数在病理骨折后可发生脊髓压迫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多,X线检查,为孤立,界限分明的溶骨性改变,因发病部位而异。椎体破坏后塌陷变扁,使椎体上下骺板合并在一起,早期椎间隙多无改变,病理病变位于髓腔为肉芽样组织,切面呈灰色,灰红色或黄色,质软而脆,镜下观主要为良性组织细胞为基底,内含数量不等嗜酸性粒细胞,并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泡沫细胞等[1];其改变主要以组织细胞增多为特点。而风湿性肉芽肿多伴有风湿症状,寒冷天加重,血沉增快,镜下观主要是以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是一种免疫炎症反应,其X线表现不会造成溶骨性改变。临床上嗜酸性肉芽肿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低,且愈合机率较大;而风湿性肉芽肿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

在诊断上,青少年及儿童患者,患部有轻度疼痛,X片呈现边缘锐利的溶骨性破坏,有不规则的新生骨,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者,要考虑嗜酸性肉芽肿;而成年人有风湿症状,血沉快,RF因子、抗O(+),关节活动不利等考虑风湿性肉芽肿的可能,要与骨髓炎、骨结核、嗜酸性肉芽肿及骨肿瘤相鉴别[2]。

本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稍狭窄,病变发生于椎间隙周围,炎症性组织相互吸附,包裹神经根,极易与嗜酸性肉芽肿、腰椎间盘脱出及神经根肿瘤相混淆,神经根与肉芽组织粘连后临床上极少见。因此在诊断时要结合患者病理、实验室及全身情况,发热等相互鉴别,此患者术后经抗炎、激素、消炎痛、抗风湿等治疗,症状消失出院。因此在治疗上一旦造成神经根压迫等症,应尽早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切除有利于减轻神经根压迫,减少炎症刺激,减少脊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利于术后麻痛恢复,必要时可切开脊膜充分减压[3],对于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病不适宜手术及放疗的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肿瘤化学药物,如氮芥,氨甲蝶呤,长春新碱,干扰素以及中药等治疗。

[1] 陈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王少山,张世华,邱红明,常虹.骨病中西医诊疗学.中国中医出版社.

[3] 孔坎美,齐伟力,周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中华创伤杂志,2001,3(3):17.

423000 郴州,解放军第一九八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风湿性椎间隙肉芽肿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