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活动对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有效作用

2011-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1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文学创作文本

周 健

目前,校园文学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设计并开展与阅读鉴赏活动有关的校园文学活动的问题也已摆在重要的位置。在落实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校园文学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有效性”的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学鉴赏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审美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成为语文教学要培养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把“感受·鉴赏”列为语文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把语文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板块,并对鉴赏活动的目标、范围、内容、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表述。要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观念上的自觉改变是第一步。

学生的校园文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学生思想自由、思维开阔、有创造性,积累有一定深度,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感情表达真实自由的基础上才有积极意义,所以构建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究开放型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需要在校园文学开展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实验。

围绕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有关校园文学与课程改革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学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有效教学”问题强调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完成语文阅读教学既定的教学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学价值,即重点挖掘文本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对不同文体的文本细化不同的“语文核心价值”。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形象和情意的整体把握为主,培养学生推敲与品味文学语言丰富性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关系、体会论述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和正确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能体会不同实用类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文言文阅读教学注重“言文并重,培养语感,陶冶性情,增强文化底蕴”。要上好文学阅读鉴赏课,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领悟、阐发、评价和质疑,不断积累包括常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在内的文学鉴赏知识。

新课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学创作”的要求,但实际上也多有涉及。如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在必修课程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的中提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实质上具备了创作因素。而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则明确提出:“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这就是对一部分学生直接提出了“尝试创作”的任务。学校和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如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应做文摘卡片且达到一定字数,长期坚持,还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鉴赏活动中搞一点“准创作”,或进行“尝试创作”,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就有明显的向文学创作接近的趋势。因此,鉴赏与创作相结合可以作为校园文学活动的原则之一。

二、探究开放型的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策略

确定“语文核心价值”的理念,还需经过广泛实验和深入研究,探索出围绕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进行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

其一,推广个体式阅读鉴赏活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揭示材料的实质,而且使他们能独立做出研究,在研究中获得敏锐的头脑,清晰的思路,精确的表达。在个体式阅读鉴赏活动中,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阅读鉴赏活动。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纵横议论,随读随注。个体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地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如在鉴赏《囚绿记》的景物描写、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案:一是请结合陆蠡笔下的“绿枝条”所呈现的特点,以“呈给绿的一首赞美诗”为题目,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二是用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曲谱为文章编写歌词并演唱。这种个体式阅读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其倡导自主学习,突出了阅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注重个性化阅读,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其强调多边对话,有利于启迪智慧、涵养性灵。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留下了自己的阅读鉴赏轨迹,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种阅读鉴赏教学的实践与学生校园文学活动的结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其二,借鉴其它文学样式阅读鉴赏某一样式文本。

虽然对不同文体的文本细化了不同的“语文核心价值”,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活动的形式上应鼓励大胆创新,因此可以采用其它文学样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如赏析《再别康桥》的语言美时,教师就设计了让学生改写为古典诗歌的形式;赏析《雨巷》的音乐美时,教师就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谱曲演唱的形式;在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教师就精心设计了让一名有学习绘画经历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带领同学们欣赏本篇景色描写特点的方式。由于教师提出来的这些阅读建议能更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照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这些阅读鉴赏活动过程中,鉴赏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对文本的赏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笔创作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教学中探索出来的这种阅读鉴赏方式也为学生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尝试以编写阅读建议方式开展自读课文的阅读鉴赏。教材在每个单元和每篇选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对学生提出阅读建议,教师大多是依据这些来确定教学主要内容。但是这些阅读建议大多是空泛模糊的,学生几乎不会去认真阅读,更难依据这些建议去开展阅读鉴赏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自读课文的阅读鉴赏活动中编写阅读建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文本,以真正实现“主体性地自由阅读”,实现学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对话。阅读建议一般注重引导学生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选文的语言的用心体味上,以培养语感为中心;破除对选文与标准化诠释的迷信,强调理解的多元性,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编写的阅读建议主张开放性,从选文出发,提供有关阅读书目、篇目或线索。如在进行《曹操献刀》这篇选修课文鉴赏活动时,可为学生提出阅读第五回、第十回、第十二回、第二十一回、第四十八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八回、第七十二回、第七十八回的建议,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曹操人物形象。编写的阅读建议还应努力向写作辐射,开拓想象、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倡导“主体性的自由写作”。

三、设计不拘形式的语文课外阅读鉴赏活动

如前所述,校园文学活动以其广泛贯穿和渗透到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活动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能仅仅把它只当成一项语文课外活动看待。基于目前的教育方式,学生生活阅历少,生活的感受能力差,导致自由创作没有写作题材等。所以在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中,不仅要努力扩大学生的文学鉴赏领域,更应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鉴赏活动的指导。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其一,推荐阅读书目,提供阅读指导意见。教学中教材内的篇幅有限,虽然还有语文读本做补充,但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阅读的就少之又少了。思想家里奥·斯特劳斯说过:“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按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照料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禀赋,能赠予我们美好事物的体验,将我们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经典书目,名人名家书目等,并提供阅读指导意见。钱理群、王尚文主编的《新语文读本》《人物》杂志,《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国微型小说丛书》《诗刊》等是近年来校园文学中学生比较乐读的书目。不仅提供阅读书目,还要从“读什么”“为什么读”“如何读”“在哪里读”到“什么时候读”等方面给学生做较为详细的阅读鉴赏指导,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

其二,开展名人推介活动。开展名人推介活动,在感受名人生活经历的同时获得自己的体验。如有的学校推介14个人物和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4个人物是:德兰修女、玄奘、海明威、张爱玲、陈寅恪、崔健、钱钟书、张承志、三毛、顾城、梁晓声、路遥、卡夫卡、史铁生。推介的设想是人物覆盖到各个专业,在介绍不同的人物的时候,都努力找到一个特别的方面,给予同学们不同的印象和感受。如钱钟书偏重于“天才的学习方法和狂狷的性格”,陈寅恪偏重于“自由思想,独立精神,须以死力争”的学术精神,张爱玲偏重于“奇妙的比喻和苍凉的文风”,路遥偏重于“路遥知马力”的创作艰辛,史铁生偏重于“宁静致远的生死观”,梁晓声偏重于“平民意识”,张承志偏重于“清洁精神的坚守”,三毛偏重于“传奇的一生”,顾城偏重于“童话诗人的创作风格”,卡夫卡侧重于“理解K,理解犹太情结”,海明威偏重于“硬汉形象的塑造”。德兰修女、玄奘与崔健以及昆曲区别鲜明,但学生几乎都是闻所未闻,这也说明了学生视野狭窄,因而作家诗人等文学领域的人物介绍显得更有意义。通过这种推介形式的阅读鉴赏活动,在学生精神生活中给予了他们一种别样的认识和思考,领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提高了思想境界并积累了人生的经验,这些对于他们自由地表达与创作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三,通过研究性学习扩大文学鉴赏领域。在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把校园文学创作活动作为其中一个主课题,衍生出对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文艺作品的鉴赏活动。如选择在学生中最热门的周杰伦歌词魅力探究,学生们调动了课内所学诗歌鉴赏知识,几乎收集了周董的所有歌词,归纳出诸多特点,如歌词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歌词中充满了个性的呐喊等。如《三年二班》非常鲜明地喊出了时代的主旋律——崇尚个性追求自我。诸如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歌词中的押韵等,都增添了歌词的魅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接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实践活动

课外的校园文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为学生更深入地接受文学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充裕的时间。课外的校园文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是学生情感自我抒发、潜力自我释放、才能自我发展、思想自我教育、人格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其一,文学社团与艺术节联袂展示学生原创作品。

很多学校的文学社团有悠久的历史,一直陪伴着学生走过青葱岁月。文学社出品的杂志,学生版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主持编辑,从原创文章的征集、选择、校对到封面封底、插图、彩页全部是由学生来完成,每一期学生版的面世,都凝结了学生们的劳动与智慧。更为可贵的是上面大多刊登着的是学生的原创作品,它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因此文学社每一次征集作品活动都会得到学生的踊跃支持,佳作频现,异彩纷呈。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编辑部、自己的文化阵地,他们更有自己的节日、自己的舞台。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就是学生最热爱的节日,对于文学创作爱好者来说,这个节日更成为他们不拘一格的“秀”场,音乐剧、话剧、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撰写,还要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考验方能登上艺术节最后的舞台。因此搭建了学生校园文学活动舞台,校园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蓬勃的景象。

其二,定期举办文学沙龙阅读鉴赏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结合这个课程目标,定期举行“文学沙龙活动”,尊重学生的意愿从推荐的作品中选择一篇文章进行自由交流,采用自由而宽松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平等对话。学生随意选择文本中的片断内容做交流,有争议也有共鸣,有误解也有创见,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渴望,也有意犹未尽的遗憾,但是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以及对语言的品味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高度,真正使阅读鉴赏成为了一种积极的活动。

其三,以“学而优则演——体验舞台”的方式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在戏剧教材的教学中,学生会对戏剧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准这一契机,提倡组建学校戏剧社进行课本剧、校园剧的排演。排演的过程实则是阅读的深化,改编课文注意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表演力。学生们从中收获的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还可以利用大众传媒的介入,如利用影视,使文本接受过程更加短暂,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促动同学们去阅读原著。如有教师教学中将戏剧分为“民生疾苦”、“才子佳人”、“英雄壮歌”等板块,并增加了影视赏析的内容。如将电影《墨攻》引进到《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导自演了《荆轲刺秦王》,在课文基础上,改编剧本,增加了太子师傅鞠武、田光先生的戏份,将易水送别的场面扩大,服装道具全都由学生来设计,排练时有总导演说戏。在“英雄壮歌”板块中,学生悉数登场,上演了一部刀光剑影的“侠客行”,使得戏剧教学增添了英雄史诗般的激情与豪迈。校园剧的编演,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教会了学生们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校园文学的魅力。课本剧排演业已形成阅读教学的个性特色,是扎扎实实地探索校园文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一种语文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使校园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学创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墙之隔》创作谈
至各学校的一封信
新课改下高中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浅论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二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