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三角”、“珠三角”经验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思考

2011-08-15 00:43周德田于美玲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区

张 辉,周德田,于美玲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基于“长三角”、“珠三角”经验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思考

张 辉,周德田,于美玲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在三角洲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在国家大力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政策背景下,随着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借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经验,依靠区位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引进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建立以东营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依靠地域优势和国家对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大胆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总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2009年长三角16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4 821.28亿元,占全国的13.37%;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经过千百年的冲刷而形成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13个地区,土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11.85亿元,占全国的9.28%。①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不仅培育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而且在三角洲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国家大力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政策背景下,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身特点,探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比较研究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能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提供借鉴。[1]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区位优势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规划

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冲击形成的,是中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也是中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并形成了以黄河历史冲击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的经济区域。

2007年,东营市委就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从战略层面上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008年,山东省印发《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加快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进程;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界定,该区域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和滨州市两市的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即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1/6;人口985.3万人,占山东全省人口总量的1/10。②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全省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优势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理位置优越。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冀都市圈,与天津新区、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靠近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广阔的中西北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矿产资源丰富。在山东省探明储量的81种矿产中,该地区有40多种,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为50亿吨和56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海岸线近900公里,占山东全省的28%③,是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和海盐、盐化工基地。可见,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明显。(3)生态旅游条件优越。本区地处大河、海洋、陆地交接处,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湿地、森林、河口、海滩等自然景观,使黄河三角洲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4)产业基础较好。黄河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依靠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等行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5)土地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的最大优势在于土地资源,它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而且土地价格相对低廉,对生产要素聚集有很强的吸引力。[2]

(三)黄河三角洲在蓝色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山东省两大世纪工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增长极之一,发挥临海临港、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发展生态养鱼、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滨海旅游、油气资源开发等现代海洋产业,带动沿黄流域的发展,形成支撑蓝色经济区增长的战略高地,培育高效生态特色的增长极,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山东省整体实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3]

总体而言,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区内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77.4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收入308.1亿元,增长29.3%;进出口总额189.5亿美元,增长67.3%。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2.6、4.2、31.4个百分点。④可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很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经验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对策建议

尽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开发建设较晚,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在产业结构、人才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无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因此,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应该借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验,汲取其教训。

(一)拓宽经济区的辐射范围

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发展过程中,区域面积都在不断扩大。长三角由原来的上海经济区发展为包括16个地区、总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经济体;珠三角也由7个城市扩大到13个城市,成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规划仅包括东营和滨州2个地级市以及寿光、莱州等7个县级市,总面积分别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的12.58%、63.55%⑤,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更无法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因此,在提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做强原有区域内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向外延伸,辐射整个山东半岛,高效生态经济区总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区域内外打破行政疆界,加强联合,整合地区优势资源,提升总体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区域对外竞争力,提高整个黄河三角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三角洲地区的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城市协调合作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提高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深度

长三角、珠三角在提高国际化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外资发展本区经济方面,走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黄河三角洲主体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向东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地理位置优越,应以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为中心,发展同国内其他地区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由于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黄河缺乏通航功能,港口数量少,并且规模小,吞吐量低,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配套支撑能力不强,该地区内陆运输和海洋运输发展滞后,交通条件成为制约黄河三角洲发挥潜在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该地区经济开放水平不高。[4]从长远看,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铁路线和港口建设的投入,以便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强与辽东半岛、京津冀的联系与交流,引进日资、韩资,扩大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三)建立以东营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往往是优先建设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珠江三角洲也正在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大中城市为骨干的城市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建设中应该首先确立自己的核心城市。

2009年,东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8.97亿元,占全省的6.1%,人均生产总值103246元,是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3倍,居山东省第1位⑥,因此,东营市应该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黄河三角洲未来经济的发展和总体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区域内城市协调合作的水平和合作方式的创新,确立东营市在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通过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发挥其产业和技术的辐射作用,有利于打破经济合作中的行政疆界,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推动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向产业整合转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步和技术升级。

(四)实施产业的优化升级

加入WTO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的传统优势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区,多为低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外贸依赖性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订单的减少,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因此,对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而言,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胜利油田,对油气资源的依赖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橄榄球形状:石油工业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但是农业仍然是半机械化的传统耕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5]以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2009年,东营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60∶73.90∶22.50,滨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06∶58.38∶31.56,山东省三次产业比重为9.52∶55.76∶34.72。⑥可以看出,这两个市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都要高,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还要偏低,三次产业比重失衡较为严重。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要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现有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高效、环保型石油接续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大力植入新产业,开展绿色种植、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物流、生态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五)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

人力资源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最重要资源,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对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北部,滩涂、盐碱地较多,气候干燥,加上石油、天然气等重工业的发展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人才吸引竞争力不强。区域内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高等院校较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层次低,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低,这对黄河三角洲的未来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首先,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在现有大专院校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投资,引进教育、科研人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劳动者素质;其次,优化区域人文环境,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加大人才智力支持,提高人才吸引能力;第三,建立合理的用人和留人机制。吸引人才的目的是用人,而用人必先留人。只有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六)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长三角、珠三角的崛起,显示了一种高密度、高强度、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两地区工业化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型经济产业,推进节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生态平衡。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按照发展大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奇”、“特”、“野”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健全法律法规,保证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珠三角着力发展来料加工式的低端外向型经济,虽然依靠国家政策和低人工成本在改革开放初期获得了成功,但是由于没有注重引资的本地消化和创新,因此存在严重的技术依赖。近年来,由于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而长三角的优势在于注意承接国外某些产业的中高端技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如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为显著特征的制度创新,促进了浙江、江苏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重引进更重消化吸收,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路子;注重发展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因此,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远远领先于珠江三角洲。[6]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要学习长三角的先进经验,注意引资的本地孵化和培植;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引进科技人才,构筑人才高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促进山东半岛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关系到山东半岛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要把握机会,通过借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不利因素,把黄河三角洲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济区”。

[1]杨京英,王强,铁兵,等.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J].中国国情国力,2004(4):13-16.

[2]代凌枝,代合治,赵汝磊.SWOT分析法在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7-100.

[3]李建伟.基于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859-17861.

[4]李遵栋,高磊,高瑞峰.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0(8):59-61.

[5]王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探析——基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的研究[J].经济论坛,2010(9):77-81.

[6]胡梅娟,孙晓胜,张洪河.珠三角、长三角的经验与教训[J].瞭望新闻周刊,2006(33):28-29.

注释:

①数据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6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3城市2009年统计公报整理。

②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http://www.hhsjz.gov.cn/。

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概况》http://www.hhsjz.gov.cn/html/qygl/qygk/2011-01/1627.html。

④见《201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http://dqs.ndrc.gov.cn/qygh/t20110428-409049.htm。

⑤有关数据参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⑥数据根据《201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

Thinking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ZHANG Hui,ZHOU Detian,YU Meil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

Sinc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s become the leader of Chinese economy,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he delta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the country is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Yellow River Delta under the policy background,with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the Yellow River Delta High-Efficiency Economic Zone has certain advantages,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so we should draw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relying on the location advantages,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opening-up,actively introduce talents,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and build urban agglomerations with Dongying being center,and to take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Yellow River Delta

F127

A

1673-5595(2011)05-0035-04

2011-04-30

山东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2011RKGB2038)

张辉(1986-),男,山东寿光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成本控制。

[责任编辑:赵 玲]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区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珠江三角洲口袋公园设计探究
《珠江三角洲》一课教学的粗浅尝试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奋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