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欺诈的主要手段及其防范

2011-08-15 00:49贵阳学院曾汝林
中国商论 2011年27期
关键词:欺诈会计准则企业财务

贵阳学院 曾汝林

企业财务欺诈,是指企业为了达到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准备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在组织财务活动时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近几年,随着琼民源、银广厦、东方锅炉、蓝田股份、猴王集团等企业财务欺诈丑剧的频频上演,使得广大投资者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失去信任,对投资失去信心,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 企业财务欺诈的主要手段

近几年,企业进行财务欺诈的手段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甚至于对有些企业按照正常审计程序都难以发现其欺诈行为。纵观不同的财务欺诈丑闻,笔者认为其欺诈手段主要有两类:

1.1 “真账假做”

“真账假做”主要指的是经济业务真实发生,但企业在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造假导致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其依托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

1.1.1 使用不当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

(1)虚增资产,隐藏负债,进而虚增所有者权益。由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了能够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的信息,部分企业在已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基础上使用不恰当的确认方法其进行确认以达到粉饰财务信息的目的。如将一些已经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经济资源长期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不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虚增资产净值;对到期的应付费用不予确认、对一些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未将其正确地列示在流动负债项目下等。

(2)虚增收入,虚减费用,进而扩大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要素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为了给企业的利润披上华丽的外衣,部分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收入和费用进行错误甚至是虚假的确认和计量。如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退回、售后回购等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确认为收入、在确认劳务收入时未与完成的工作量相联系而任意选用完工百分比法或完成合同法;任意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将计提折旧的方法从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改为年限平均法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利润;将费用化的利息资本化等。

1.1.2 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企业与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的初衷是为了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关联交易所形成的转移定价原本也只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有些企业却将关联交易作为其进行财务欺诈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对关联交易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利用关联购销、关联企业间资产的置换、转让或出售、关联企业间的资金往来、关联企业间相互承担的债务或费用等来掩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面目。

1.2 “假账真做”

“假账真做”指的是企业虚构经济业务但却按照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这一捏造的交易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常见做法包括:

(1)虚构销售业务,人为增加本期销售收入,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再以购货方退货的名义冲减前期确认的销售收入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企业甚至自行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将积压的库存商品虚列为销售,授意财务部门凭空填制收款凭证,以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的“繁华景象”。

(2)虚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支出,以增加当期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虚减利润,偷逃税款。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甚至将不能列支的超标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办公费等采用虚假发票将其偷换成原材料和运杂费支出,然后再填制虚假的入库和出库凭证以掩盖真相。

(3)虚列职工人数,特别是兼职员工,以增加当期的劳务成本,转移资金。有的企业为了套取现金,采用冒用签名、涂改内容的手段来增加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

2 企业财务欺诈产生的原因

2.1 外部原因

2.1.1 法律因素

(1)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规则和指南。对于任何一个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会计准则都是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与其他法规相比,会计准则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又赋予企业在进行会计实务处理时的自由选择权,虽然这种选择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提供了一个“真空地带”。

(2)相关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法规可操作性越来越弱,有的法规甚至与上位法规不一致等,这些现状都使得企业财务欺诈有空可钻。

(3)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以及执行不到位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欺诈的违法成本,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财务欺诈的频繁发生。

2.1.2 监管因素

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信息所进行的监管是一个“多头监管”的局面,财政、审计、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都是监管主体,这些监管主体按照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分各自的监管范围,这其中有交叉,有空白,加之各监管主体又依循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实施监管,这就必然为企业财务欺诈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空隙。

2.2 内部原因

2.2.1 心理及道德因素

利益驱动是财务欺诈的内在诱因,加之我国目前对财务欺诈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的现状促使了造假企业和个人心存侥幸,特别是许多造假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企业管理层集体决定的、不是只为个别人谋取利益的造假行为就是合理的。在这样一些心理因素的驱使下,加上自我道德约束不足使得财务欺诈的丑剧不断上演。

2.2.2 内部控制不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而内部会计控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门槛,它通过对会计处理程序的控制和规范来减少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际中有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并不健全,经济业务的经办和审批权限和职责不明确;企业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营等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相互的制约性和监督性;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及组织程序的选择随意性;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不规范;会计机构既财务信息的输出部门又是企业内部审计门等现象使得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发挥其基本作用。

3 企业财务欺诈的防范

3.1 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制度

3.1.1 完善会计准则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更应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在进行会计实务处理时赋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灵活性的同时适当减少企业会计选择的余地,特别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明确、规范、易操作,以减少粉饰财务信息的可能性。

3.1.2 加强审计

审计是第三方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过程,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鉴证和评价受托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通过审计反映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资料的可信性。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恪守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审计原则。首先,选派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能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注重证据, 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关注证据的真实性,从实际出发,做出科学地判断;再次,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审计人员要不畏权势,认真履行职责,彻底揭露问题。

3.2 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防范财务欺诈问题上,不应将监管的重担加在某一个监管主体肩上,也不能划分成多头监管,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体系中将投资人和发行人确定为参与者、将证券公司等确定为服务者、将证券交易所定位为市场组织者、将证监会等机构确定为监管者。以此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和谐发展的组织体系,这样方能在发展中逐步遏制企业财务欺诈。

3.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制度应做好以几方面工作:塑造企业文化并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价机制,使得企业能够在各种变化的市场条件下,面临各种风险时都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提高信息对称度。

3.4 加大对企业财务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为了杜绝企业财务欺诈行为,应提高企业进行财务欺诈的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财务欺诈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增加和加强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刑事制裁措施使财务欺诈者及时受到法律制裁;

(2)建立经营者的民事赔偿制度,在有关法规中规定财务造假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让财务欺诈的操纵者不仅要遭受行政处罚,还要让其付出巨额的经济代价,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3.5 加强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并不是所有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都会选择采用财务欺诈来度过难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为人的道德水平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也就不同。在诚信环境遭到污染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起强大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体系,增强道德约束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会环境。因为道德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它不需要人监督,成本非常低,而且道德是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效率又非常高,所以道德教育是遏制财务欺诈的一把利剑。

[1] 柏宝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欺诈行识别分析[J].商业研究,2005(10).

[2] 方军雄.财务报表欺诈与发现方法的分析[J].上市公司,2002(7).

[3] 王建新.财务欺诈及其防范[J].会计研究,2007(1).

[4] 顾雪玲.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的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0(1).

[5] 王瑞杰.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

猜你喜欢
欺诈会计准则企业财务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