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人和事是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所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记叙文在安排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不妨“矛盾化”,在矛盾的统一中掀起波澜,让作文尽显精彩。因此,我们写作记叙文必须做到张弛有度、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唯其如此,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准确传达出作者的独特感受。
张弛有度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记叙文写作中的张与弛,主要是指节奏的紧张和迟缓,矛盾的变化状态和静止状态。我们要善于将紧锣密鼓与丝竹之声巧妙地交融起来,组成和谐的旋律。响雷急雨,一味紧张,不能使人怡情;细吹细打,轻拢慢捻,又不能使人振奋。写作中注意了张弛变化,就会使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变化、情节发展构成一定的节奏,起伏跌宕,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如孙犁的《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节奏上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再如蒲松龄的《促织》,开端趋向紧张,成名交不上蟋蟀,被官府打得“脓血流离”,在走投无路的情势下,竟想自杀;经女巫的暗示,成名捉到了俊健的蟋蟀,有了转机。情节由紧张到和缓,节奏由张而弛,出现了第一次跌宕;紧接着又大祸突起,蟋蟀被成名之子不小心弄死。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出现第二次跌宕,节奏也由弛而张;成名之子闯了大祸,投井自尽,矛盾推向更加紧张的阶段;最后,成名之子被打捞出来,半夜苏醒,化为蟋蟀,进献皇帝,救了全家。这是第三次跌宕,又形成了一次由张而弛的变化。作品的情节始终在波浪起伏中跌宕,紧张处,细密周详,和缓处,疏而不漏。一张一弛,相辅相成,确是高超。
抑扬顿挫人们对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的评价、爱憎、褒贬是不一致的,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将生活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表现出自己的美学追求——爱憎与褒贬,从而形成作品的抑与扬。形式上或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这样写,能在高低变化中形成跌宕,在认识纠偏中带来波澜。比如《新同桌》一文,先写“我”对新转学来的同桌(农民的孩子)的不满,衣着也好,动作也好,神态也好,“我”都看不惯;中途转写“我”遭遇挫折后得到了她的真诚帮助,彻底转变了“我”对她的看法;最后对她发出赞美之声。文章所叙之事并不复杂,但由于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得文章十分耐读。又如,有一篇文章题为《跟踪老师》,文章先写老师总是急于放学,放学后也不检查值日情况,平常放学后要留几个成绩差一点的同学“过关”,这几天也不留了,一放学,老师骑着单车就走。后来派人跟踪,才发现老师去照顾失去了父母的生病住院的一个同学去了。文章前面是“抑”,最后揭示事情真相是“扬”。这样构思文章,可以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突出,也给人留下更鲜明的印象。
实虚相生这里所说的虚和实包括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审题立意方面的;二是对事物描写方面的;三是表达方式方面的。
先说审题立意方面的虚实。有些文题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其虚实。面对实题,如果顺着题目一味求实、写实,你会觉得可写范围很小,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显得呆板、不灵活。比如《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我们就可以化实为虚——以象征手法写实物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这样写作范围能够扩大,写作才会得到较好的展示。同样,面对虚题,我们可以找一个“支撑点”来化虚为实——支撑点常常表现为某一具体物件。如《提篮春光看妈妈》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祖国妈妈,您放心等好。我正在飞速发展,我要以崭新的面貌回到您的怀抱。那时,我可以自豪地报到,提篮春光,把您看饱。那篮里有您想不到的成就和骄傲。提篮春光看妈妈,妈妈您的容颜永不会苍老。预祝:提篮春光看妈妈的时间早日来到。”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虚题转化实写的佳作。把“妈妈”转化为“大陆”,把“儿子”转化为“台湾”,把“春光”转化为现实中的“思念”,可见,作者化虚为实、独具匠心的审题了。
再说描写方面的虚实。这里的实和虚是指事物的“形态”和“精神”。写作高手往往“避实就虚”,舍其“形”而取其“神”,赋予外物以生命、品格、精神、性格,从而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味。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一把普通的藤椅,却把静物写活了——
“我总觉得那不是一把椅子,一把曾经几次修补,承受过几代人的灵魂和肉体的藤椅。底子是琥珀色的,在光的折射下,有的呈纯净的象牙黄,有的则是金黄。它站在那里,我似乎能听到它的呼吸。它一到春夏就突然醒转过来,散发着一种光亮,一种让你直想往它身上靠,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去想的光亮。这的确是一把普通的藤椅,亲吻过小孙子藕节似的胳膊,亲近过那吐气如兰的女子冰洁的肩膀,亲抚过老者饱经风霜的肌肤,它吸纳了青春的艳丽,吸纳了年老的沧桑,吸纳了一坐十年冷的沉思默想。触摸它便是触摸已逝的韶光,触摸那匆匆离去的亲人的体温。”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先是抓住藤椅的色泽光亮作简单而传神的描写,这是“实”;接下来就由实到虚,放开笔墨写其“神”了——它有呼吸,有感情,有生命,有着人的气息,特别是那三个排比句铺陈了藤椅所经历的人世变迁,丰富的阅历已使其俨然成为历史的见证和岁月的象征。
最后说表达方式方面的虚实。“实”是指正面直接地写,“虚”则是指侧面间接地写。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个自然段却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等不学无术的现象,表达自己对东京的失望,同时也是为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又如《陌上桑》为表现罗敷之美,就调动了行者、锄者、使君等人的感受和反应来衬托她,使主体形象得以凸现。